NOA进城尚早?华为小鹏毫末等玩家如何破局?

作者&投稿:鲜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NOA进城,标志着智能辅助驾驶下半场的开赛,华为、小鹏、毫末智行、蔚来、理想等,已经跃跃欲试。

站在商业角度看,城市NOA是通往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块拼图,一旦成熟,用户付费意愿高,车辆都能兼职赚钱了,个人是否拥有私家车或许也并不重要了,人类出行的方式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前段时间,小鹏宣布城市 NGP 开放北京五环内城区环线和城市快速路,随后,蔚来的NOP+也在北京开放。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小鹏城市NGP 已经落地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下半年计划扩大到50个城市,明年增加到200城。

何小鹏在上海车展上甚至喊出了2025年,城市场景每百公里接管次数小于1次的目标。

这个目标激进吗?

另一个重磅玩家,华为的城市NCA开城节奏与小鹏基本一致。去年10月,搭载华为ADS 1.0的极狐αS HI版在深圳落地NCA。

今年4月,华为ADS 2.0正式发布,最大的改变来自ADS 2.0版本中增加了道路拓扑推理网络,从而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搭载华为ADS 2.0的车型目前有问界M5智驾版和阿维塔11单电机版,后续也会包括问界M7/M9智驾版,以及其他几个智选车合作车型。

ADS 2.0城市NCA目前开放了深圳、广州、上海和杭州的部分城区。上海车展上,华为曾高调宣布ADS 2.0年内要覆盖45城。

毫末智行也多次对外宣布了城市NOH的进展,毫末推出的行业首个重感知城市NOH,将首批落地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目前毫末城市NOH软件封版,达到交付状态,只待上车。

如果小鹏,华为,毫末是有备而来,理想则杀入的更突然。

6月,理想在其首届家庭科技日上宣布,计划年底前开通100座城市的无图城市NOA方案。按照理想的预期,他们试图一步到位,直接把高精地图拿掉。

甚至,一直以来不太“重视”智驾的比亚迪都开始集结重兵,攻山头了。

现阶段的城市NOA,可以说是一片热土。

只是从宣传到落地,中间的难度只有干过的人才知道。

城市NOA 无图是终局

NOA进城,之前卡在图上。

车企对高精地图可谓是又爱又恨。高精地图的好处不言而喻,上帝视角的感知先验和超视距能力,可以为智驾系统提供一个保姆级的拐棍。

利用这根拐棍,匹配好自车与真实世界的定位,车辆的感知系统只要确保对周身障碍物的精准感知和躲闪即可,系统对规划也会更从容。

但另一面,受限制成本、鲜度、覆盖度和政策等多重因素,高精地图的普及没有预想的快,甚至严重拖累了车企高阶智驾进城的步伐。

相比30万公里的高速路段,中国的城市道路超过1000万公里,采集的道路要素只会更多,再加上经常性施工的现实条件,过度依赖高精地图,会让智驾系统在一致性、安全和稳定性上都会产生影响。

成本层面,高精地图很贵。报告显示,厘米级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100公里道路,每公里的陈本在千元左右,规模化的日均测绘成本在十万元水平,对车企来说很难接受。

严格的资质监管也成为高精地图最难翻越的大山。目前尽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开放了高精地图应用试点,但高精地图推广速度,远不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

多重维度影响下,去高精地图的重感知路线,已经智能驾驶进城的最现实的选择。

重感知轻地图路线下,始于特斯拉的BEV+Transformer成为目前业内首选的解题思路。

特斯拉之前,量产车辅助驾驶的感知算法模块主要来自CNN(卷积神经网络)、 RNN(循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小模型。

虽然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实现了模型训练参数量的降低,但CNN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多池化会丢失一些的有价值信息,忽略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性,这就对车辆理解真实世界困难重重。

因为自动驾驶场景下,跟人类开车一样,车辆的感知需要时序信息来完成目标跟踪和视野盲区的预测。

相比CNN,RNN可以描述时间上连续输出的状态。但也要求硬件需要更大的缓存。因此,RNN难以学到长时间距离的依赖关系,轨迹预测的准确度就会降低。

而Transformer的关键在于引入注意力机制,凭借优秀的长序列处理能力和更高的并行计算效率,大幅提升了BEV 空间中的特征级融合效果,最终通过更强的泛化表现,从多种技术路线中杀了出来。

但是,Transformer对数据规模有硬性要求,如果数据量达不到要求,其性能反而不如CNN。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认为,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3.0时代需要1亿公里以上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来自智驾功能激活后的高价值数据。

BEV+Transformer后,去年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又对外展示了,能够检测通用障碍物的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

至此,理论上,高阶智驾可以彻底不依赖高精地图了。

当然这里有个概念,所谓的轻地图,或者无图,现阶段并非完全不用地图,而是有个逐步取代的过程。

从高精地图切换到无图的过渡方案,多数企业的还会先从图商拿到SD底图,再用测试车去跑ODD测试。

NOA进城的意义,更大在于高阶智能驾驶的使用场景大幅度扩展,对于体量大以及自动驾驶算法正向研发能力强的头部企业来讲,使用场景的扩展意味着数据量更加丰富,算法迭代速度将提升。

城市NOA底座是工程能力

城市NOA真正量产走入寻常百姓家,背后考量的是工程化能力、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数据闭环。

其中,工程化落地是底座,上层则来自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

技术上,推动城市NOA迭代的因素则“相对”简单。数据的获取、标注、训练、迭代和数据的闭环能力建立。

但城市域NOA所面临的类似场景挑战非常多,感知端有大量的corner case需要解决,特别是预测和规划的认知端更是堪比登月。

如何评估感知结果与决策规划结果间的关系,对于业界都是巨大的挑战。

毫末的应对方案是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以及将MANA感知和认知相关大模型能力统一整合到DriveGPT雪湖·海若。

今年4月,毫末推出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也就是可解释的驾驶常识。

用感知融合后的文本序列输入,以自动驾驶场景文本序列作为输出,将自动驾驶场景Token化,最终完成自车的决策规控、障碍物预测以及决策逻辑链的输出等任务。

让自动驾驶决策更像人类司机的同时,也让决策变得更有可解释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数据规模上,毫末手里的辅助驾驶量产数据也值得一说,根据7月的数据,毫末的HPilot整体已搭载近20款车型,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6500万公里,HPilot2.0 辅助驾驶日均里程使用率达12.6%。

MANA 学习时长超过84万小时,相当于人类司机11万年。DriveGPT 雪湖·海若,已经完成基于6500万公里量产车驾驶数据训练,预训练模型参数规模达1200亿。

规模化城市NOA覆盖区域和体验感无法一蹴而就,无图的通勤NOA或许是合适的过渡方案。

理想公布的通勤NOA,除了需要人类司机要先进行固定通勤路线,手把手教AI司机开车外,车辆也会通过感知硬件来感知和记录路段信息,让自身的神经先验网络算法先跑起来。

理想官方的消息是,对于相对简单的通勤路线,基本一周内就可以完成训练激活。对于较为复杂的路线,预计需要2-3周时间也可以完成训练。

此前,小鹏的AI代驾,与理想的通勤NOA功能一致,都放弃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通过融合感知和算法迭代,在高频路段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海量数据训练的大模型,需要大型云计算中心。

上个月,特斯拉的超级计算机Dojo开始投产。马斯克表示,明年将在Dojo上投入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并在2024年底前,部署30万个英伟达A100GPU,补充Dojo。

此外,小鹏与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共建了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 算力可达600PFLOPS。这也帮助小鹏自动驾驶核心模型的训练时长从7天,缩短至1小时内,大幅提速近170倍。

毫末智行则与字节火山引擎共建了670PFLOPS算力的超算中心MANA OASIS,中文名雪湖·绿洲。超算中心的投入,帮助毫末智行的模型训练效率提升了100倍。

无图的探索,远远不止以上几家。

百度Apollo的City Driving Max,基于高精地图推出了轻HD地图,以纯视觉+激光雷达的方式实现感知冗余,比行业通用的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

凭借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大疆车载把城市NOA的价格卷到了极致,轻舟智行基于单颗地平线征程5芯片,也推出了入门版的城市NOA。

小马智行在Robotaxi的基础上,发布辅助驾驶软件方案小马识途,并计划在今年内量产高速、城区行泊一体辅助驾驶方案。

2023年仅仅过去半年,城市NOA就卷出了新高度,虽然无图城市NOA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毫无疑问,高阶辅助驾驶的“科技平权”时代即将呈现。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的催化下,中国的高阶智能驾驶正在进入ChatGPT时刻,也有人喜欢把它称为iPhone时刻,不管叫什么,在这场人类汽车历史上颠覆性的变革浪潮下,很庆幸我们都是亲历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蒸汽电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NOA进城尚早?华为小鹏毫末等玩家如何破局?
答:毫末智行也多次对外宣布了城市NOH的进展,毫末推出的行业首个重感知城市NOH,将首批落地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目前毫末城市NOH软件封版,达到交付状态,只待上车。 如果小鹏,华为,毫末是有备而来,理想则杀入的更突然。 6月,理想在其首届家庭科技日上宣布,计划年底前开通100座城市的无图城市NOA方案。按照理想的预期,他...

智驾熟了?尚早,但何小鹏确实成熟了
答:随着华为问界、阿维塔、智己在城市NOA领域的进展,“最强智驾”这一标签不再是小鹏汽车的Flag。此时上市的小鹏G6显然肩负着让小鹏汽车重回聚光灯下的使命。进入2023年,小鹏汽车为人记住的两件事,一是组织架构调整,二是在宣发上一面硬怼特斯拉一面沿着特斯拉开辟的道路前行。这是小鹏汽车新的性格吗?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