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出师表的内容来写一篇诸葛亮的作文

作者&投稿:司马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我想对你说作文700字有关出师表内容~

诸葛亮,我想对你说,你智慧超群,为何开始隐居茅芦,不出山与蜀军进扶皇室呢?当时你也知道曹操势力强大,他是欺君罔上的汉贼,若要他统一了三国,后果不堪设想。幸亏你后来帮助了刘玄德,他可是仁义的明主,汉室宗亲,你若不帮助他统一天下,那三国鼎立的局面恐怕就以失败告终了。
你有所不知,现在这社会可不比三国时期了,现在要建立和谐社会,可不像你那时这儿打仗,那儿也打仗的,百姓可能没睡什么安稳觉,说实在的,你那时可够乱的呀?
我想起你那智谋,就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瞧,那一次,你指引蜀兵火烧新野,让曹军部下夏候惇大败。曹操大怒,又让曹仁、曹洪邻兵十万杀奔新野,你又让蜀兵埋伏在四周,把一支支火箭射向城里,曹军死伤无数曹仁带败兵来白河边,你早让关羽埋伏,用沙袋堵住上游,曹军一来,就放水,使曹军淹死无数;后又被张飞拦住,曹军四处逃窜。
现在似乎没有你这样的人才了,人们只是在幻想,希望出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但我不希望,诸葛亮先生,说实话,我也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乱,若出现了你这人才,不就会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我有一点不明白,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的呢?虽然我不能回到你那个时代,但我十分想弄清楚这问题,你若能告诉我就好了,我也希望像你一样的聪明,我要好好学习,成为像你一样伟大的人。
我还记得你活活骂死王朗、气死周瑜、气死魏军大将曹真、舌战群儒,你也会令人闻风丧胆。
诸葛亮呀诸葛亮,你说过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我们要学习你不辞劳苦地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看《三国演义》时,我对一个人物记忆犹新,一个具有强烈传奇色彩的人物诸葛亮。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这个上通晓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结晶化作一场场精彩的智斗,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轻摇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进每个人的脑海中。他本是个平民,深居简出,清高脱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效忠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作文虽然他不是一员猛将,不会跨在战马背上挥刀浴血杀敌,但他在蜀国有着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为他的才智,还有他的高尚品德。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作文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不披铠甲的英雄。

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能够借东风,保江山。他涌泉相报刘备的知遇之恩,终生只为刘氏帝业效命。然而他的一世英明却毁在后主刘禅手中。
  诸葛亮是个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为正军法,他只得斩了因骄傲自大而失了街亭的马谡。“挥泪斩马谡”成为“千古绝唱”,令我汗颜。
  有人说,诸葛亮不智,不智在于择主。选错了主就注定了结局。都说刘备仁慈,可仁慈得又不是地方,老靠别人协助、自己只会哭哭啼啼地赢取别人的同情。一个大丈夫应该想得更远,有些地方当舍就舍,否则就有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之嫌。这种想法未免太偏激了些,我并不赞同。
  对于刘备,他可以为了汉室帝业,“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这等为国为民可以放下架子的行为,谁人不佩服。他的义气,他的惜才,他的智慧,毋庸置疑。而诸葛亮最终落得病死军中,未免有些凄凉。但我说,诸葛亮是成功的,他生前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临死之际又令大军从司马懿手中解了围,可以说,他为汉室帝业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而汉室帝业最终没有兴复的责任不在于此。据说他六出祁山之时,天上帝室之星陨落,国失相父,必将灭亡,诸葛亮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的江山也终将坍塌。如果没有刘备的早逝,如果没有刘禅的懦弱,也许历史就会改写,也许这就是诸葛亮的命运吧。
  上天是公平的,给了诸葛亮智慧,又给了他忠义;给了他伯乐,又给了他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读完《出师表》后,对于诸葛亮,我既佩服,又怅叹。佩服他的一片忠心,明知刘阿斗扶不起也要扶,事事处处点点滴滴都要为刘阿斗铺好路。怅叹的还是他的一片忠心,为了当年刘备的恩德,他明知刘阿斗扶不起也尽力去扶,为了汉室最后的希望,他宁愿拼尽自己最后一滴精血。
  总之,诸葛亮如卧龙在天,他虽身死,但他的精神始终在影响着后人。

以诸葛亮为话题写作文四百字
答:2. 以诸葛亮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说到“神机妙算”,大家也许会联想到诸葛亮。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被世人所赞叹,被文人墨客所赞美。诸葛亮就好比是智慧的化身!可是,当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酸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后,我不禁百感交集,对诸葛亮也有了新的看法。 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料...

我眼中的诸葛亮出师表
答: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结合出师表分析诸葛亮
答: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刘备死后,他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

出师表的我对诸葛亮的感受300字
答:他是忠臣良相的典范,千百年来为士林称颂。同时最为人们推崇的是他是智慧的象征。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之势。运筹帷幄,决胜负于千里之外。两表酬三顾,一封足千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出事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览群书,足智多...

诸葛亮《出师表》
答:《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3、...

出师表改编小故事的作文
答: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I. 用出师表的内容来写一篇诸葛亮的作文 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能够借东风,保江山。他涌泉相报刘备的知遇之恩,终生只为刘氏帝业效命。然而他的一世英明却毁在后主刘禅手中。 诸葛亮是个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为正军法,他...

结合《出师表》说说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答: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其博古通今,料事如神,是一个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神化人物,鲁迅也曾用“智近妖狐”来评价。人们常把他当作是贤良的代表,忠诚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一生的写照。《出师表》写于蜀汉饯行五年,是诸葛亮为完成统一大业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

高分求助谁能把出师表用白话写出来。
答:我们老师要我们把诸葛亮的出师表用现在话表达出来,怎么写?就是那个“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出师表。... 我们老师要我们把诸葛亮的出师表用现在话表达出来,怎么写?就是那个“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出师表。 展开  我来答 18个回答 #热议#...

《出师表》诸葛亮“三顾茅庐”一段的内容
答:(杜甫《蜀相》)《出师表》以反复劝勉刘禅继承刘备遗志,亲贤远佞,励精图治,以巩固和扩大蜀汉帝业为中心内容,充分流露出诸葛亮忧心国事,对刘备父子忠贞不渝的思想感情。 四在写作艺术方面,《出师表》有些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文章把议论、叙述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寓抒情于议论、叙述之中。 诸葛...

描写诸葛亮的文章 记叙文
答:记得诸葛亮第一次出场时吟的就是这首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听了,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或许是我太喜欢雍正了,而我知道扮演诸葛亮的正是雍正的扮演者唐国强,所以,我内心深处有着一份期待,我和别人不同,我是先看了“雍正王朝”之后才看“三国演义”的,唐国强的雍正太令我震撼了,乃至我以为他本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