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翻译

作者&投稿:勇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如下: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创作背景:

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故事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句)?”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倒装句)?’曰:‘ 坐盗 。’ ”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文章出处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晏子简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史称“晏平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注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bīn。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更道:改而引导 道通导   临淄:淄,音zī。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mèi,就是衣袖。   踵:音zhǒng ,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没有德才    宜:适合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熟练。辞,言辞   今:现在   方:将要   何以也:及“以何也”,用什么方法呢? 以:用   楚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他,代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曷:通“何”,什么。   为:相当于“于”,当。   过:经过。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离开。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徒:只,仅仅。   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的原因   对曰:下对上的回答。   固:本来。   得无:莫非。   使:派遣   熙:同“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 今义:左右表方位,约数(如:600字左右) 。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患病。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涉及成语及特殊句式
  涉及成语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挥汗如雨: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劳累或热得汗出得多。    比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通假字
  1.曷:同“何”,什么。   2.熙:同”嬉”,开玩笑。   3.道:同“导” 引导。
智慧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   晏子:语言委婉,机智善辨,巧妙斗争又不失礼节,捍卫祖国尊严。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晏子春秋》中记录了不少有关于晏子的轶闻逸事。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课本剧
  课本剧: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齐王----   大臣----   投稿人:浙江省 杭州市 下城区 朝晖中学 初二(11)班 辛运   第一场   开幕:(春秋时期,齐国)   齐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访问楚国,楚国现在很强大,你争取让楚国和我们结成盟国。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负你的重托。(跪地)   (楚国大殿,一大臣来报)   大臣:报告大王,齐国将派晏子来访问我国。   楚王:哼,小小齐国胆敢访问我泱泱大国,看我怎么羞辱使者。   (众大臣哈哈大笑,然后在一起窃窃私语)   第二场   (楚国城门,两武士手持长刀站岗,大臣等候晏子。城门紧闭。)   晏子:(走上前去)见过大人。   大臣:使者,这边请。(手指“狗洞”)   晏子:(朝着大臣,不紧不慢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臣退,与楚王窃窃私语。)   大臣:(来到晏子面前)使者,请。(手指城门,武士开门)   第三场   (楚国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礼)见过楚王。   楚王:(冷笑)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为难地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不屑地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设宴招待使者。   (众人下)   第四场   (楚国大殿,众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说说笑笑)   (两个武士押着一个犯人,从堂下走过)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将其制服,让其跪下。另一武士跪地回话。)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朝着晏子,笑嘻嘻地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国大臣得意地大笑)   晏子:(面不改色)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赔笑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里?其实,敝国想与贵国结成盟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们两国就此结成盟国吧,从此一同对付敌人吧。   (众人笑,举杯,做饮酒状。随后退下)
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晏子:有理有礼,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不卑不亢,勇于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并且能掌握分寸,不扩大事件,引起不必要的战争。   楚王:仗势欺人,傲慢无礼,自作聪明,但以大局为重,敢于承认错误。   楚国傧者:不分黑白,一味执行不该做的任务。只不过各司其主,倒也不能怪他。   人物相关   晏子,(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头脑机敏。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晏子使吴
  又一年,晏婴奉命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称周王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不予理睬。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谒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吴王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办法来难为晏婴的,结果却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还想继续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威力击败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否则;就很危险了。”   自命不凡的吴王听完晏婴的一番慷慨陈词,再也想不出什么难题为难晏婴了。晏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地又一次取得了出使的胜利。
晏子使晋
  还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作为被载入史册的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晏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从此,晋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编辑本段晏子逐高缭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于道义不合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课文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品原文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eì)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白话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君主就派遣贤明的使臣,无能的君主就派遣无能的使臣,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熟悉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句)?”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倒装句)?’曰:‘ 坐盗 。’ ”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文章出处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晏子简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史称“晏平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注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bīn。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更道:改而引导 道通导   临淄:淄,音zī。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mèi,就是衣袖。   踵:音zhǒng ,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没有德才    宜:适合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熟练。辞,言辞   今:现在   方:将要   何以也:及“以何也”,用什么方法呢? 以:用   楚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他,代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曷:通“何”,什么。   为:相当于“于”,当。   过:经过。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离开。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徒:只,仅仅。   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的原因   对曰:下对上的回答。   固:本来。   得无:莫非。   使:派遣   熙:同“嬉”,开玩笑。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 今义:左右表方位,约数(如:600字左右) 。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患病。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涉及成语及特殊句式
涉及成语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挥汗如雨:挥洒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劳累或热得汗出得多。    比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通假字
1.曷:同“何”,什么。   2.熙:同”嬉”,开玩笑。   3.道:同“导” 引导。
智慧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   晏子:语言委婉,机智善辨,巧妙斗争又不失礼节,捍卫祖国尊严。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晏子春秋》中记录了不少有关于晏子的轶闻逸事。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课本剧
课本剧: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齐王----   大臣----   投稿人:浙江省 杭州市 下城区 朝晖中学 初二(11)班 辛运   第一场   开幕:(春秋时期,齐国)   齐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访问楚国,楚国现在很强大,你争取让楚国和我们结成盟国。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负你的重托。(跪地)   (楚国大殿,一大臣来报)   大臣:报告大王,齐国将派晏子来访问我国。   楚王:哼,小小齐国胆敢访问我泱泱大国,看我怎么羞辱使者。   (众大臣哈哈大笑,然后在一起窃窃私语)   第二场   (楚国城门,两武士手持长刀站岗,大臣等候晏子。城门紧闭。)   晏子:(走上前去)见过大人。   大臣:使者,这边请。(手指“狗洞”)   晏子:(朝着大臣,不紧不慢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臣退,与楚王窃窃私语。)   大臣:(来到晏子面前)使者,请。(手指城门,武士开门)   第三场   (楚国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礼)见过楚王。   楚王:(冷笑)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为难地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不屑地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设宴招待使者。   (众人下)   第四场   (楚国大殿,众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说说笑笑)   (两个武士押着一个犯人,从堂下走过)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将其制服,让其跪下。另一武士跪地回话。)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朝着晏子,笑嘻嘻地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国大臣得意地大笑)   晏子:(面不改色)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赔笑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里?其实,敝国想与贵国结成盟国,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们两国就此结成盟国吧,从此一同对付敌人吧。   (众人笑,举杯,做饮酒状。随后退下)
编辑本段人物形象
晏子:有理有礼,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不卑不亢,勇于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并且能掌握分寸,不扩大事件,引起不必要的战争。   楚王:仗势欺人,傲慢无礼,自作聪明,但以大局为重,敢于承认错误。   楚国傧者:不分黑白,一味执行不该做的任务。只不过各司其主,倒也不能怪他。   人物相关   晏子,(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头脑机敏。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晏子使吴
又一年,晏婴奉命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称周王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不予理睬。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谒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吴王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办法来难为晏婴的,结果却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还想继续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威力击败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否则;就很危险了。”   自命不凡的吴王听完晏婴的一番慷慨陈词,再也想不出什么难题为难晏婴了。晏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地又一次取得了出使的胜利。
晏子使晋
还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作为被载入史册的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晏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从此,晋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编辑本段晏子逐高缭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于道义不合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撑开大网的绳子那样,拉紧了,这张大网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编辑本段“晏子使楚”课文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

晏子使楚翻译
答:Yanzi went to the state of Chu as an ambassador.晏子使楚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想羞辱他及齐国),于是在城门的旁边开了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去,我现在是出使楚国,(所以)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去。”招待他的人只好让他从...

晏子使楚翻译(一句话一句话翻译哦)
答:”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来就很会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见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只是树叶相像,而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一样啊。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

晏子使楚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晏子使楚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

晏子使楚 原文及翻译 全文
答: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

晏子使楚的翻译
答: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干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翻译:晋平公想攻打齐国,派范昭前往打探情况。景公请他饮酒,喝到兴头上,范昭说:请让我用景公用过的杯盏。景公说:把我的酒杯斟上酒,递给客人。范昭...

晏子使楚(文言文)翻译
答:”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本文简要概括(同上)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的原文和翻译是什么?
答: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晏子春秋》并非伪书。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 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

晏子使楚的原文和翻译及赏析
答:”晏子已经告诉了国君,所以向叔在谈话中说到这个。齐景公听后便减省了刑罚。君子说:“仁义之人的话,它的利益广博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少了刑罚。《诗》说:‘君子如行福佑,祸难差不多就可以急速止息了。’说的就是这个吧!”二【原文】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

晏子使楚的文言文翻译
答:《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晏子使楚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 两汉:刘向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晏子使楚》翻译
答: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晏子春秋》中记录了不少有关于晏子的轶闻逸事。编辑本段《晏子使楚》课本剧 课本剧: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齐王--- 大臣--- 投稿人:浙江省 杭州市 下城区 朝晖中学 初二(11)班 辛运 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