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干旱的原因?

作者&投稿:叶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南省干旱的原因~

云南省干旱的原因有:
1.有些年份西南季风势力较弱,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少。
2.地形起伏大,地表水易流失。
3.植被不良,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大量水流失。
4.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转化为地下水,加剧干旱。
5.气候变暖,蒸发旺盛,加剧干旱。

2010年伊始,猛烈的寒潮、几十年未见暴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此同时,云南大部地区却依然艳阳高照。在过去的半年间,受降水量异常偏少、降雨日数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蒸发量异常偏大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云南正在经历较为严峻的冬春连旱形势,并且旱情预计还将持续。 同一季节为何会出现反差如此巨大的气候情况?主要原因是,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出现了新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再加上云南本身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了去冬今春持续干旱。 云南是多种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环流影响的过渡交叉地带,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干旱出现频率更加频繁,严重程度有所加剧。分析表明: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高温干旱事件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频出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中气候变暖造成的天气异变对云南的旱情影响十分突出。尤其是2009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29%,打破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降水量的最少记录;全省平均最高气温为24.0℃,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全省平均雨日数65.9天,打破了有气象记录出来的最少记录。全省91%的站点出现重旱;73%的站点达到了特别干旱等级。 云南冬春季一般受到平直干暖的西风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雨,森林及城乡火险等级明显增高,特别是春末初夏的干旱,对大春栽种影响很大。为此应节约合理利用库塘蓄水,减轻严重干旱给工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云南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周期性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大,除此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多发,一旦海洋季风无法抵达陆地或者陆地高压(如青藏高原高压)过于强大,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或者输送不足,就会造成降雨不足。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四是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修缮,小型水库、坝塘等多建设与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农村供水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加之水费征收标准低,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管护困难。许多村庄的蓄水池、小坝塘靠天蓄水,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尚未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山区农村,旱情发生前一些村民不重视水利设施管护,不注意节约用水,在旱灾发生时面临无水可用。而主要江河缺少用于灌溉水利工程设施,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河谷中的水无法提至山坡居民点和耕地。虽然云南政府计划在今后的6年中,云南省要累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但是需要时间进行建设。
  五是云南精华所在的滇中地区,人口密集,属资源性缺水,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水平的70.8%,其核心部分的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188m3,比京津唐地区的(260~337m3/人)还低。区域内的水资源丰富的河流呈峡谷地形,山高水深,地形复杂,水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区内已有水利工程主要以中、小型水库为主,难已形成规模效益,径流调节能力小,属工程性缺水。滇池还受到严重污染,属水质型缺水。滇中地区的水资源困境迫切需要采取工程手段进行解决,云南省内希望引金沙江水进行滇中调水工程。

一、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灾?
1.大气环流异常
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
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
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

3..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是什么导致了云南气候的巨变呢?
4..森林覆盖率
云南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极高,宋以前滇西北为70%,滇南为90%,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缓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0%,本世纪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显而易见,历史上云南旱灾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明显有关,森林覆盖率越低,旱灾越多。气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结果,因为没有植被,白天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向上升腾,云和潮湿空气无法进入,被卷出该地区[9]。
但改革开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覆盖率数字是从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10],2009年恢复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称达到52.93%[11],(其中也有2003年开始的森林覆盖率计算标准的变化导致的覆盖率数字虚报[12]。官方公布覆盖率52.93%,学者发现谷歌地图显示不到30%[12])。但是旱灾却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长日趋频繁和严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发后旱灾随着森林覆盖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
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林达300万亩,橡胶林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615万亩。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中国科学报》在2012年2月名为《橡胶林种下的危机》报道中提到:如今,占据中国橡胶种植半壁江山的西双版纳,许多村寨已出现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现象。”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学者表示,研究西双版纳径流数据发现,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热带雨林中尚有明显持续的地表径流,而橡胶林中却频繁出现断流现象[13]。金光集团APP(中国)公司于2002年9月进入云南省,规划引种275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云南有史以来最大的林产业工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14]。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生物多样性消失和森林火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在云南大面积种植人工桉树林,令科学家们忧虑。
其实,橡胶树和桉树在原产地自然森林里对生态并无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为了种橡胶树林和桉树林等人工经济林时而把山地原生树林采伐殆尽,并“将林地中的杂灌木、杂草、蕨类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学除草剂 ”彻底除去地表的植被[16],甚至“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火烧,是人们为了植树造林在采伐迹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17]),把所在区域天然山林生态系统破坏殆尽,地表植被的铲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18]。由于“土地较为贫瘠的地方就不适宜种桉树[20]”,在森林早已破坏殆尽的荒山由于长时间的水土流失,贫瘠、土壤层薄,在这些无林荒山种植桉树等经济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所以投资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谓“中低产林改造[21]”,其实就是把所谓经济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种丰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铲殆尽[16],改为物种单一的桉树、橡胶、核桃等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这种借口所谓的“植树造林”以及“中低产林改造”对山地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比单纯砍伐天然林更为恶劣,砍伐天然林后还保留灌木草本和乔木幼苗,只要保护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还是能逐步恢复的,而种植速生丰产林却把区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种赶尽杀绝!若干年后再轮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尽,成为真正的荒山。加剧了本世纪云南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是近年来云南旱灾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积和“中低产林改造”面积其实大部分就是对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态系统彻底破坏的面积,所以这正是近年来云南“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旱灾也快速增长的原因。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云南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周期性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大,除此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多发,一旦海洋季风无法抵达陆地或者陆地高压(如青藏高原高压)过于强大,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或者输送不足,就会造成降雨不足。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
  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秋冬季节降雨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陆地海洋间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难以形成降雨。

客观原因网友专家已经总结得很清楚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
人为因素:1、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在09年大旱之前,地方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修缮,小型水库、坝塘等多建设与六七十年代,常年失修。2、乱打“防雹弹”众所周知,云南经济支柱是烟草,每年正直雨季,该下雨的时候,为了保住云南的烟草,天空有点乌云就打防雹弹,大范围的打防雹弹的结果,乌云也就烟消云散了,冰雹是没有了,暴雨也没有了,连小雨也没滴几滴。雨季时没有下雨,地下水积蓄自然少,到每年入春时,本应要有潮湿空气上升,凝结成云雨时,却因底面水汽蒸发量较少,凝结不成云雨,自然造成了第二年的干旱。3、大面积种植高耗水的外来物种桉树,使地下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降水难形成。4、大面积砍伐树林,植被破坏严重。

云南干旱的原因?
答:云南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周期性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影响大,除此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而全球...

2023年云南干旱的原因
答:1. 2023年云南省遭遇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势力较弱,导致带来水汽减少,进而影响了降水的量。2. 云南省地形起伏较大,这使得地表水容易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情况。3. 由于植被覆盖不良,该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较低,造成大量的水分流失,也是导致干旱的一个因素。4. 云南省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使得...

云南今年干旱的原因
答: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加剧了蒸发速度,同时降雨量不足,使得水资源变得紧张。2. 今年冬季和春季,云南的降水量均低于平均水平,导致水库和河流水位下降,从而加深了干旱状况。3. 云南复杂的地理特征,包括高海拔和地形起伏,不利于水汽的聚集和降水的形成,进一步影响了水资源的积累。4. 人为因素...

导致云南省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答: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

云南干旱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
答:关于云南大面积旱情说法,原因有二:其一,乱打“防雹弹”众所周知,云南经济支柱是烟草,每年正直雨季,该下雨的时候,为了保住云南的烟草,天空有点乌云就打防雹弹,大范围的打防雹弹的结果,乌云也就烟消云散了,冰雹是没有了,暴雨也没有了,连小雨也没滴几滴。雨季时没有下雨,地下水积蓄自然少...

云南旱灾的原因,要长的!急!
答:云南今天干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季风无法到达,是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1个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与空气污染有...

云南为什么干旱,政府对百姓怎么样解决干旱问题
答:云南高原地形,相对海拔错综交汇的地形多,进而导致小片区气候比较多,所以导致了部分地区干旱严重,由于近年兴建水利设施比较少,所以干旱严重。百姓基本采取自救。

云南为什么五年干旱
答: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1个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云南今天干旱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 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季风无法到达,是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

云南冬春季节多干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1. 云南的地形环境是其冬春季节多干旱的自然原因之一。该地区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中海拔区域占据了全省国土面积的87.21%。2. 在冬春季,云南主要受到来自大陆高压前部的偏东气流或经过青藏高原南侧的西风气流的影响。这些气流导致云南干季降水稀少,气候干燥。3. 云南的冬春季正处于干季,此时自然降水...

云南干旱的原因
答:云南干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方面,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原少,降水分布不均。云南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季节性干旱的发生。此外,云南的气候也较为干燥,蒸发量大,使得土壤中的水分更容易丧失。全球气候变暖也可能对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