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出问题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召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如何出古文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

〔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C、帝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D、俯身倾耳以请 策之不以其道 3、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诚然,卿不朕欺。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1、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2、B 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

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6.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7.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乃曰:“但令入来。”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③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人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人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9.翻译与断句。(1)翻译文段中两个句子。

①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译: ②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者,门如市肆。

译: (2)用“/”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俄 见 一 老 叟 鬓 发 如 银 昏 耄 伛 偻 趋 前 而 拜。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 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 11.补充完整下列名句,其中①-③必做,④-⑦选做二题。①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 。( *** 《忆秦娥》)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板桥《青松》)③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明月几时有》)④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⑤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抒怀》)⑥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⑦ ,可以攻玉。(《诗经》)6.D(诘:询问。)

7.A(但:副词,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都相同。)8.B(“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误;应该是道士和几个朝士饮酒、喝茶。)

9.(1)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小孩子一样。(2) 以至于运送财物求丹砂,横陈经书请教,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3) 俄 见 一 老 叟 /鬓 发 如 银 /昏 耄 伛 偻 /趋 前 而 拜。10.①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凉”字写出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语带双关,也表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惆怅哀婉之情。

②这首诗前两句写实景,描写送别情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流露出惆怅哀婉之情,寓情于景。后两句写虚景,在不久的将来,朋。

2. 如何知道“于”是否在句中引出对象(文言文)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3. 关于文言文中古代官职升迁以及贬谪的问题文言文中常用的表官职变动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引用文言文提出论点
答: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你所说的引用古文属于引证法。2. 怎样提出一个论点 (1)以名言提出论点。(2)从对比中提出论点。(3)从比喻中提出论点。(4)从问题中提出...

怎么用文言文表示“我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你这个问题”?
答:吾有一法,或可为尔解惑。

思考问题文言文
答:1. 急需五篇含道理的文言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有没有关于包含“遇事要懂得解决问题”道理的古文诗词?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那些文言文还含有问题
答: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5. 有关文言文的问题的答案 临江之麋 【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

文言文《鱼>阅读题
答:2. 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阅读 9.①通“避”,躲避。 ②如果,假使。③有什么益处。 ④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每空0.5分) 10.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提出,以“鱼”和“熊掌”喻“生”和“义”,通过这一生活常理,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说明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1分...

问题答案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3. 文言文(原文,翻译,3个问题及答案) 这是《毛遂自荐》的一部分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

文言文有哪些说明方法
答:1. 文言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很多,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

议论性文言文阅读找论点
答: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联结问题。 (2)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5. 跪求;帮忙写一篇议论性文言文(根据以下材料) 文言文太难了 没...

文言文阅读问题及对策
答:3. 怎样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建议若干:首先应该提升文言文教师的自身素养.这个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没有文言文素养的教师去从事文言文教学,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民国时代的教师几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学文言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代教师多数是不通古文的语文教师,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学形式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