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作者&投稿:第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1、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北伐出师时,广东工农群众就组织了运输队、卫生队、宣传队等随军出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北伐进军中,沿途农民为北伐军担任侦察、向导、送信、运输、救护,甚至拿起武器参战。

扩展资料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胜利原因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1、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北伐出师时,广东工农群众就组织了运输队、卫生队、宣传队等随军出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北伐进军中,沿途农民为北伐军担任侦察、向导、送信、运输、救护,甚至拿起武器参战。

湖南各界纷纷成立人民反吴战争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慰劳队、破坏队、交通队、向导认、暗探队、长矛队、敢死队等,英勇投入反军阀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支持了战争。

两湖粤汉路工人破坏铁路,迟滞了敌人的军事运输。汉阳兵工厂从9月1日起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上海的解放,更是工人武装斗争的结果。民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源。

3、中国共产党员英勇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在北伐军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军事和政治的负责工作,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影响和鼓舞了广大官兵。

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觉悟程度特别高,战斗力特别强,担任北伐军先锋,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为北伐立下殊功。

4、北伐军出兵时机恰当,战略部署正确。

当时,吴佩军主力在南口,两湖空虚。而孙传芳兵力分散,又在山东、江苏与泰军对峙,无力主动出击。北伐军集中兵力先取两湖。

然后由粤、湘、鄂数路夹击孙传芳,这一战略决定完全正确。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在北伐中的正确指挥.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5、苏联的援助。

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扩展资料:

背景: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

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 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南征,从而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

接着,又实现了广东与广西的统一。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

所有这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

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1、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中国共产党不但教育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英勇杀敌,还发动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2、广大北伐军官兵的英勇奋战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

3、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正确的作战方针。



战争意义

1、打击军阀势力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认识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3、维护祖国统一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1.指导思想
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重视军事斗争。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
联合其他力量。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阀。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2.战争策略正确
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事战略方针。但是,由于国民革命军将领各有自己的算盘,所以在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北伐进军计划中,提出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即同时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作战。加伦回到广州后发现这个问题,立即要求修改计划。经过加伦的劝说和多次磋商,各军将领才同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同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最后,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统一全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加伦的战略构想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军事指挥方面,北伐军在战争中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些都是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的重要因素。

3.国共合作
北伐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伐战争期间,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发展,依靠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动员和有力组织,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共产党员直接参与北伐。在北伐军中,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或政治处长,或者担任基层指挥员、战斗员。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担任第一军副党代表,李富春担任第二军副党代表,朱克靖担任第三军党代表,罗汉担任第四军党代表,林伯渠担任第六军副党代表,肖劲光担任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等。周恩来、毛泽东、林伯渠、张太雷、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李富春、聂荣臻、蒋先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导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对北伐胜利进军起了重要作用。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左右,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1927年1月,汉口、九江工人群众在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先后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北伐革命战争期间,同工人革命运动一样,农民运动也在大半个中国蓬勃开展起来。到1927年6月,全国已有201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人员发展到1000多万人,对农村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扫荡与冲击。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1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军阀的革命战争,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整个国民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础。

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硕果以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这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

3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的军事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5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腐朽,不得人心

1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军阀的革命战争,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整个国民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础。

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硕果以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这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

3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的军事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5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腐朽,不得人心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答: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1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军阀的革命战争,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为整个国民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础。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硕果以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这是北伐胜利的根本原因。3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
答: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1、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

简述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答:(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2)北伐军得到广大3-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力良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原因
答: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原因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胜利的重要原因;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苏联政府的国际援助。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

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两党精诚合作 ;2、北伐军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3、广大北伐军官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支援。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北伐战争的胜利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国共两党的亲密协作。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国共两党暂时放下争议和矛盾,决定共同挥师北伐,并且对当时的军阀统治发起了攻击。国共两党本身就比较熟悉,因此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比较到位,这为北伐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2、国民对统一的渴望。北伐战争的讨伐目标...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虽然北洋军阀在北伐前占据绝对兵力优势,但因为自身的决策失误,这种优势至始至终都没有显露出来——无论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北洋军阀一直在采取“添油”战术,使自己在“多打少”的前提下变成了“少打多”。北伐军则主次分明,同时连续作战,不给北洋军阀喘息联合之机,最终获得全局胜利。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北伐出师时,在我党领导下,广东革命工农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冒暑随军出征;沿途人民送衣送饭,热烈欢迎,大力支持。这是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军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

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第二,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第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第四,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五,苏联在军事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等等。

民国的北伐战争为什么能胜利
答:北伐战争能够胜利的原因:1.指导思想 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