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如何

作者&投稿:耿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光电子器件组装的自动化技术将是降低光电子器件成本的关键。手工组装是限制光电子器件的成本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因素。自动化组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量和节约生产场地,因此光电子器件组装的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将是降低光电子器件成本的关键。由于光电子器件自动化组装的精度在亚微米量级,自动化组装生产一直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事,但有很大突破。国外的学术期刊已多次报道在VCSEL、新型光学准直器件和自对准等技术进步基础上,光器件自动化组装实现的突破,同时专门针对自动化组装的光电子器件设计也正在兴起。2002年OFC展览会上有十多家自动封装、自动熔接设备厂商参展,熔接、对准、压焊等许多认为只能由人工操作的工艺都能由机械手进行。据ElectroniCast预测,到2005年自动化组装与测试设备的销量将达17.1亿美元,光电子器件产值中的70%~80%将由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组装生产, 可以说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是光电子行业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必然。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的逐步商用,电子整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十一五”发展重点我国《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强调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作为主要分产业的发展目标。注:上表所列信息与数据引自商务部网站、国研网、统计局网站

电子元器件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分类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电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常见的有二极管等。
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2018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未来方向朝着“四化”发展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传感器行业地位有所提升
传感器最早出现于工业生产领域,主要被用于提高生产效率。随着集成电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逐渐迈入多元化,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
正因此,全球各国都极为重视传感器制造行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目前美国、欧洲、俄罗斯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厂家均在1000家以上。在各国持续推动下,全球传感器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720亿美元。201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到了2016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至1741亿美元。截止到了2017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9.13%。随着全球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传感器市场规模仍将延续增长势头,预计201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2010-201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1972年组建成立中国第一批压阻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实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1978年,诞生中国第一个固态压阻加速度传感器;1982年,国内最早开始硅微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SOI(绝缘体上硅)技术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硅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绝对压力传感器、微压传感器、呼吸机压传感器、多晶硅压力传感器、低成本TO-8封装压力传感器等相继问世并实现生产,传感器技术及行业均取得显著进步。
进入21世纪,传感器制造行业开始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智能型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智能型传感器在物联网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将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提到新的高度,从而催生研发热潮,市场地位凸显。
同时,受到汽车、物流、煤矿安监、安防、RFID标签卡等领域的需求拉动,传感器市场也得到快速扩张。到2017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747.78亿元,同比增长10.02%。
2010-2018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
尽管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产品品种不全、规格少,新品欠缺;科技创新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人才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统筹规划不足,科研投资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后,科研和生产脱节;政府重视不够, 对传感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正因此,美国、日本、德国占据全球传感器市场近七成份额,而中国仅占到10%左右。
全球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传感器市场七成被外资占据
企业竞争方面,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参与者有GE传感器、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ABB、日本横河、欧姆龙、施耐德电气、E+H等,中国传感器市场七成左右的份额被这些外资企业占据。
而我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传感器制造企业数量为298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据绝大部分,大型企业数量较小。
2011-2018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单位:家)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暂时处于落后,但中国企业并未毫无追赶机会。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传感器增长最快的汽车领域,中国就已占据着一定地位。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到14.20%,仅次于欧洲,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未来中国传感器朝着“四化”方向发展,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总体来说,在传感器系统向着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下,我国企业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未来有望出现产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龙头和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小而精的企业。

新型电子元件的特点  
1、电子元器件正进入以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新一代元器件时代,它将基本上取代传统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由原来只为适应整机的小型化及新工艺要求为主的改进,变成以满足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所提出的特性要求为主,而且是成套满足的产业化发展阶段。

2、新型电子元器件体现了当代和今后电子元器件向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功率、多功能、组件化、复合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等的发展趋势。同时,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化也是影响其发展前途和市场的重要因素。

3、电子元器件门类和品种之间呈现出新的相互竞争、相互消长的关系,各有一个新的市场定位。有的门类和品种要大发展,包括数量和应用范围;有的要减少,甚至要被取代;有的是数量增长不多,主要是品质的明显提高;有的需要确定新的配套对象;还有更新门类元器件的出现,并迅速发展。

4、为适应电子整机普及和规模生产、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规模将以年产百亿计。制作工艺精密化、流程自动化,生产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还要加上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精度和成本因素,才能确立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市场定位及其发展前景。

5、产品更新快,要求开发快、形成生产能力快,这主要是要适应电子整机的产品和市场寿命不断缩短,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6、电子元器件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引进在一定时期是必要的,但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品种、数量和价格等方面的要求,并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国内企业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产、学、研、用有效结合,自主开发产品,提高性能和品质。

新型电子元件的发展前景
1.继续扩大片式化、微小型化。虽然片式元件已经相当成熟,但有些电子元件仍未能片式化或者虽然可以进行表面贴装,但体积较大,满足不了电子产品轻、薄、小的要求。如磁性变压器、功率电感器、继电器、连接器、电位器、可调R/L/C、铝/钽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陶瓷滤波器、PPTCR及一些敏感元件均属此类产品。人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2.高频化高速化。电子产品向高频(微波波段)发展的趋势很强劲。此外,高速数字电路产品越来越多,这些进展都对电子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降低寄生电感、寄生国巨电容、提高自谐振频率、降低高频ESR、提高高频Q值等。
  3.集成化。片式R/L/C是片式电子元件的主体,在数量上占到90%。这些片式元件的封装尺寸已经缩小到0.6×0.3×0.3mm。这样微小的尺寸给制造和使用都带来了很多不便。多数人士认为封装尺寸已达极限,不必要再进一步缩小单个片式元件的装封尺寸了。那么发展方向何在?答案是向组件化、无源/有源元器件集成化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R/L/C组合件,国外着名公司采用LTCC(低温陶瓷共烧)技术、薄膜集成技术、PCB集成技术、MCM多芯片组装技术做出了多种无源/有源集成模块,并已付之应用,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4.绿色化。在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有毒物料,如清洗剂、熔剂、焊料及某些原材料等。在电子元件成品中有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如汞、铅、镉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立法禁用这些有害物质,提倡绿色电子。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也面临这一课题,有大量的技术难关等待我们去攻克。

针对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特点,今后几年元件行业的定位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
首先,我国电子元件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跟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档次,加快新型电子元件的开发,使我国电子元件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
其次,突破关键元器件技术,电子元件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片式化是电子元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特点,如果结合上下游产品,如材料、零部件、设备、仪器等,形成产业链,则产业规模更大,拉动效益更明显。
最后,要把握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推动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以资本为纽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培育我国电子元件的跨国公司,打造国际级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继续保持我国电子元件较快的增长速度。

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如何
答:4.绿色化。在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有毒物料,如清洗剂、熔剂、焊料及某些原材料等。在电子元件成品中有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如汞、铅、镉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立法禁用这些有害物质,提倡绿色电子。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也面临这一课题,有大量的技术难关等待我们去攻克。针对我国电子元件行...

电子元器件趋势分析
答:具体来说,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先进封装与测试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提升,以及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的进步。未来三至五年,电子元器件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支持与科技革新相互促进。具体发展趋势如下:集成电路设计:国产芯片和软件集成应用将加强,预计2015年国内产值占比...

未来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
答:5G技术:5G技术的普及将会带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滤波器、射频器件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使电子元器件更加智能、自主化,例如智能传感器、智能处理器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会带动电子元器件的广泛使用,例如传感器、嵌入式芯片等。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会...

电子元器件的趋势分析
答:未来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趋势:第一,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国产芯片和软件的集成应用的强化。期待到2015年,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国内市场比重由5%提高到15%。第二,在显示技术方面,要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5G全面爆发,电子元器件行业局势如何发展?
答:电子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作用,在两化深度融合的趋势推动下,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成为工业领域长远发展的关键。前瞻分析认为,随着我国海外扩张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正在向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有发展前景吗?
答:未来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前景异常光明,它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关键支柱,正在持续蓬勃发展。涵盖广泛的技术趋势,引人关注的有:5G技术将引领高速通信和连接的新纪元,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化应用的普及,物联网构建万物互联的未来,可穿戴技术赋予电子设备更多可能,新能源技术推动绿色能源的应用。如果您渴望全面了解这些...

求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答: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IC的飞速发展对继电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是小型化和片状化。如IC封装的军用TO-5(8.5×8.5×7.0mm)继电器,它具有很高的抗振性,可使设备更加可靠;第二是组合化和多功能化,能与IC兼容、可内置放大器,要求灵敏度提高到微瓦级;第三是全固体化。固体继电器灵敏度高,...

新型电器元件有哪些
答:新型电子元件的发展前景 新型电子元器件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受到我国政府的重点支持。其中80%为新型元器件,力争能够基本上满足国内电子产品的组装需求,大幅降低进口量,使我国成为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为此必须加大自主开发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早推广绿色电子工程与国际接轨,解决上游原材料配套...

电子元器件板块龙头股
答:目前,电子元器件是工业各个领域的必需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新能源、物联网的兴起,电子元器件可以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多,使得我国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带动行业的不断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光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制造收入可达2万亿元以上。按照往年的趋势分析,这个数字每年...

行业方向丨一文了解近年光学元器件发展趋势
答:消费电子市场的繁荣,特别是智能手机市场的爆炸式增长,推动了精密光学元器件行业朝着更高精密度和创新性的方向转变。例如,智能手机的高清拍照功能对非球面镜片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不仅改善了成像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抛物面镜、双曲面镜等非球面设计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光学塑料的崛起是另一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