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们因为什么纪念屈原?清浊之辩,以身殉道

作者&投稿:豫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来,因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投江殉国,人们便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一、屈原流放,乃赋离骚。

屈原少年得志,20多岁就担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受到当时楚怀王的重用,参与法律的制定和政治改革,合纵抗秦。可惜好景不长,正直又有才华的屈原,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嫉妒。秦国使者张仪趁机贿赂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让他们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楚国与秦国签订联盟,屈原彻底失望,最后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第一次流放生涯。后来,秦国便凶相毕露,出兵讨伐楚国,招架无力的楚怀王再次召回屈原。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要楚怀王和平谈判,楚怀王终于强硬了一回,绝不割地,最终死在了秦国。而后,太子即位,这就是楚国 历史 上的顷襄王。屈原苦口婆心地劝顷襄王不要沉迷于声色,要励精图治强大楚国,果不其然,屈原又一次被流放。

那一年,屈原45岁。这一流放,就是16年。

屈原再次被抛弃了,但他的心里自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为中国文学史书写了最光辉灿烂的一笔。

流放期间,他写出了伟大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离者,别也;骚者,愁也。在长达377句、2476个字的长诗《离骚》中,屈原描绘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人世间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天上的神灵世界。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岁月无情,草木在不断地凋零,美人的青春啊,终有一天也会一去不复返。

时光像流沙从指缝里溜走,而我屈原,空有一腔忠诚,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攻占郢都,美丽的楚国都城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

二、清浊之辩,屈原投江

公元前277年五月初五,63岁的屈原穿上他最喜欢的五彩衣、头上戴着高高的帽子、腰间佩戴一把宝剑向汨罗江走去。

一个渔父大声喊道:“那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你的脸色看起来那么憔悴呢?”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夫: 我听说真正厉害的人物,能跟着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如果世界都污浊了, 你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在其中兴风作浪,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 如果众人都醉了, 你何不用酒糟去喂饱世人, 而自己饮用美酒,做一个人上人。 如今你身怀才华,犹如怀抱宝玉, 却放逐荒野,不是太不开通和太可惜了吗?

屈原: 我听说人刚洗了头,就不愿意戴脏帽子。 人刚洗了澡,就不愿意穿脏衣服。 谁能做到,用清白的身子,去受这外物的污染。 这样的话,还不如跳江葬身鱼腹之中。 也免得我皓皓清白名声,染上这世间的污浊。

渔父听后,划着小船,大声唱着歌走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实在不明白:水清了就洗洗帽子,水浊了就洗洗脚,清与浊,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他们的信仰别人永远不会懂,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原对自己有着极端的道德要求,不能忍受自己屈从于世俗。而渔夫的意见,其实是实用主义,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按照世界现有的规则,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屈原对这种意见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他追求的是道德的完美无瑕,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更不是建功立业。

在“楚才晋用”的战国时代是没有“爱国”这个概念的,很多人为了个人的功成名就,哪里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就去哪里。屈原也不是没有机会,很多诸侯王屡次向他伸出橄榄枝。即使像渔夫所说的,可以随波逐流,趁势而起,最后也可以造福了民众。

但是屈原全都拒绝了,因为这样违背了自己的道德观,违背了自己的信仰,使自己不再洁白无瑕,不再完美。那还不如清清白白地去死。于是,五月初五那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一些风俗保留了下来。拼命划船去打捞屈原,所以有了赛龙舟

怕江水中的鱼儿啃噬屈原的遗体,所以有了包粽子。

每年端午节,屈原的名字和故事都会被许多人提起,纪念他,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份骄傲与浪漫: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因为他对国家有着始终如一的挚爱和忠诚。

纪念他,是因为他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端午节为什么纪念屈原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原因
答:1、因为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所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端午节与屈原的联系: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

端午节,我们因为什么纪念屈原?清浊之辩,以身殉道
答:每年端午节,屈原的名字和故事都会被许多人提起,纪念他,是因为他骨子里的那份骄傲与浪漫: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因为他对国家有着始终如一的挚爱和忠诚。纪念他,是因为他为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了一种宝贵的精神。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端午节为什么纪念屈原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原因
答:1. 端午节被纪念的原因之一是传说中的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2. 屈原与端午节的联系:屈原因提倡贤能政治、强化国家实力和主张联合抗秦而受到反对,被放逐至沅湘流域。在那里,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反映国忧民情的诗作。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克,屈原不愿...

端午节为什么来纪念屈原
答:楚国人们遂开始在端午节纪念屈原,这一纪念逐渐延至全国其他部分地区。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单就纪念历史人物而言,并非所有地方都认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民间还有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答: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怀念,对昏君奸臣的鞭挞。正是由于我国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无限热爱和怀念,千百年来,端午节才得以在民间相沿不衰。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

端午节和屈原有什么关系30多个字概括全文
答:所以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是将粽子投入江河中,现在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将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去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为什么端午节要祭屈原?
答:因为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而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纪念屈原。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答:01 因为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我们纪念屈原,也是在纪念所有的爱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如果说,端午节这个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节日,与其...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原因
答: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楚国京都郢城被秦军攻破了,60多岁的屈原绝望而跳进汨罗江,人民感念他的爱国精神,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中,避免鱼因饥饿啃咬他的身体。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民间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饮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

端午节为什么会纪念屈原
答:1.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2.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