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休妻,为何要遵守“七出三不出”的原则?

作者&投稿:班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男人休妻理由:什么是七出三不去~

“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中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
“七出”指的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三点: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严重的疾病。
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
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
三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后来富贵了。
“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另外,若有义绝的情形,法律规定双方必须离婚,则“三不去”亦没有保障。

“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所谓“七不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七出”“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解析:
第一、“不顺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第二、“无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
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随传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第三、“淫”:败坏道德、破坏伦常。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因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第四、“妒”: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第五、“有恶疾”: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中国,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第六、“口多言”: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第七、“窃盗”: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

扩展资料:
七出和七去的历史发展:
在汉代,虽然在礼制中已经有了“七去”的说法,也成为一般人休妻的重要准则,文献中记载的离婚例子,大多以七去为休妻的理由,但一直未成为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因此不按照七出原则而离婚的例子仍经常出现。
例如著名的外交军事家班超,因为同僚说他沈溺于家室之乐,就愤而休妻。一直到唐代的《唐律》之中,才把七出列入法律规定之中,规定不符合七出或其他离婚理由包括义绝、和离、违律成婚等而离婚者为违律必须受罚,而其中仅有七出属于是丈夫或夫家单方面要求的离婚。
但唐代时,离婚的法律规定执行仍较不严格,私下有不甚合律的理由离婚也常不被干涉,法律主要是在离婚其中一方不服而兴诉讼时,才由地方官员按律来作审判。到宋、元以后,离婚规定的实行逐渐变得更严格。
宋代的士大夫,逐渐开始认为离婚对于家庭或个人来说,都是不名誉之事。因此虽然法律规定上仍延续唐律的规定,但实行上更加严格,婚姻契约(元代以后称作休书)的使用虽始见于唐代,但在宋代才开始普遍实行,书契上需附离异原因,而到元代更要求休书必须交官府审验。
因此,七出的法律规定被切实地实行。这种制度延续到明清二代。对于七出制度对女性不公的批判,较早期的有明代的宋濂、清中叶的俞正燮等人,但一直要到了清末民初,七出的制度才连同传统的婚姻制度一起受到许多知识分子们的广为批判。
但清末1909年参照西方法律所颁行的《大清现行刑律》中,仍保留了相应于七出的相关规定法律,而这部刑律中关于离婚的部分也一直延用到民国初年。一直到1930年国民政府所制定颁行的民法亲属篇中,关于离婚的规定才真正比较明显脱离了传统的七出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出

这也算是对男子的一种约束,否则的话男子都随便休妻,那社会就乱套了。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已经很低下了,女子就只能依附男子生活,不能够出门工作,也没有什么收入。

女子一旦嫁人之后,她以后的命运也算是基本定下来了。贫穷或者是富足,都只能跟着这个男人了。如果女人被丈夫给休了,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被休了之后就只能够回娘家。

但是有些娘家也会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所以对被休回来的女儿也是冷嘲热讽的。许多被休的女子回到娘家也没有办法好好生活,最终就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毕竟人言可畏,虽然自己心理有千般万般的委屈,但是大家的唾沫星子就可以淹死自己的。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休妻是一件大事。为了避免男子凭自己的喜好随意休妻,就对男子进行了约束,也是对女子的一种保障。如果女子没有触犯“七出三不出”的原则,那么是不可以随意休妻的。

在过去,不仅女性很看中自己的名声,其实男子也是同样看重的。如果没有什么缘由就直接把自己的妻子给休了,那么妻子可以把丈夫告到衙门去。如果衙门判定丈夫没有理由休妻,那么这个丈夫就算是名誉扫地了。

以后他们出门也会成为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在当地可以说是颜面扫地了,也会被大家看做是一个不仁不义的人。

对古人来说名声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没有了好名声,行走在社会上就像是被人剥掉了一层羞耻心一样,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的。



因为当时武则天当政,虽然男子地位比女子地位高,但女性地位也上升了,所以男子也不能为所欲为,想休妻了就休妻了。所以我觉得七出三不出算是一个行为规范。

淫者出、妒者出、盗者出、多言者出、无子嗣者出、恶疾者出及不顺公婆者出,只是当时朝廷并未以此作为律法。秉承这个是为了保障女性的地位,生存问题。

古代人休妻,并非什么情况都会休的,只有犯了这些错误的女人,才会被休了,比如淫者出、妒者出、盗者出、多言者出、无子嗣者出、恶疾者出及不顺公婆者出。

“七出三不去”中七出是古人休妻的法宝,而“三不去”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答:三不去代表的是三种不可以休妻的情况。古代掌握婚姻关系的是男子,男子有权解除婚姻关系,“七出”就是解除婚姻关系的七种情况,“三不去”正好相反,是不可以休妻的三种情况。七出,包括以下七种情况:不孝顺父母,古代中国的伦理道德规定,女子出嫁以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己的父母;没有子嗣...

古代历史上休妻,你有哪些了解?
答:七、恶疾。这个指的是身体残疾。“三不去”一、更三年丧。妻子对公婆尽到了养老送终的义务,并且守孝三年,这时候妻子已经取得了进祖坟的资格,哪怕再厌恶,丈夫也是无权休妻的。二: 前贫贱,后富贵。男的后期发达了,有钱了,嫌弃妻子年老色衰,放到现在直接就想办法离婚了,但是在古代却不允许。...

中国古代休妻的标准都有哪些?拜托各位了 3Q
答:例如著名的外交军事家班超,因为同僚说他沈溺于家室之乐,就愤而休妻。 一直到唐代的《唐律》之中,才把七出列入法律规定之中,规定不符合七出或其他离婚理由包括义绝、和离、违律成婚等而离婚者为违律必须受罚,而其中仅有七出属于是丈夫或夫家单方面要求的离婚。

古代要休正妻有多难?七出三不去受法律保护
答:在《孔雀东南飞》里没有婆婆要休兰芝的具体理由,如果按古时的规矩来说,这婆婆也确实霸道无理,因为在古时,休妻也还是有规矩可循的。休妻必须是妻子有了明显不可忍耐的错误才可实行,依据就是汉代《大戴礼记》中的“七出”,这是男性休妻的七个客观理由:“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

“七出之条”究竟是哪七条?
答:七出内容与之类似,语出《仪礼。丧服》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整体来看,七出和七去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庭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相较而言,妻子要主动提出离婚的义绝,条件就严苛得多了...

古代男人休妻的七大标准,俗称什么?
答:我国自古代开始便有一种“多子多福”的一种传统思想,他们认为家里人口比别人多,那自己家的福报也比别人多。就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我国在建国初期,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六七个孩子。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如今每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甚至繁衍出了一些丁克一族。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

国学《古代的婚姻法——七出》赏析
答:古代的婚姻法——七出 【点睛之笔】七出,也叫“七去”,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经典解读】“七出”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戴德所作的《大戴礼记·本命》,原文是:“妇有‘七去’...

古代中国也有丈夫休妻的情况,被抛弃的女子该怎样生活?
答: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我国古代的“礼”和“法”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即“七出”。依据《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是指儿媳不孝顺公婆,得不到公婆的欢心,即可成为出...

古代七出到底是哪七出,七出是从哪里来的?
答: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封建礼仪,其中就有一个“七出”,那么七出到底是哪七出呢?毕竟人们都说犯了七出就要休妻,小时候问身边的老人都说小孩子不用知道那么多,也有可能是他们也并不知道,说明七出是一个很冷门的东西。七出虽然带着一些封建思想的烙印,但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一下。七出,...

古代休夫的标准是什么?
答:古代没有“休夫”一说,古代离婚制度只有"休妻"和"和离"。离指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和离”始见于唐代《唐律.户婚》,在“诸犯义绝者离之”条后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问罪)。”和离需由丈夫签“放妻书”。后代循唐例,也称“和离”为“两愿离婚”,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