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

作者&投稿:父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曲松县香嘎山铬铁矿()~

香嘎山铬铁矿位于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中段,矿区西部与罗布莎铬铁矿区仅为一沟之隔,因此矿区虽然海拔4500—5100米,气候比罗布莎矿区差,但交通方便。
香嘎山铬铁矿区是罗布莎超基性岩体的一部分,地质特征与罗布莎矿区有许多共同之处,岩相分带、岩石组合、化学特征、矿石类型等都与罗布莎矿区大体相同,主要含矿带的分布与罗布莎矿区也无大的区别。所不同者,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以罗布莎矿区的东西方向至香嘎山段转为东南方向,使香嘎山段的超基性岩体走向呈北西-南东方向;二是矿体的形状比罗布莎矿区更加复杂,产状也有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加上香嘎山矿区冰川作用发育,地表被大面积的冰川堆积物和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使香嘎山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十分困难。
香嘎山矿区已发现铬铁矿体100多个,按其分布特点划分为8个矿群。一个矿群在岩体北部边缘的片状蛇纹岩中,共十余个矿体,最大的矿体长十余米,厚4米。矿体均为小的透镜状或团块状,致密块状矿石,矿石质量好;一个矿群产于纯橄榄岩岩相带中,浸染状矿石为主,铬尖晶石含量不均匀;其余各矿群均产于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的不同部位。
目前工作重点包括3个矿群,沿靠近岩体南部边缘分布,长大于3公里,宽70—100米,是香嘎山矿区最主要的铬铁矿体。在这一矿带内已发现铬铁矿体3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矿体有5个,两个主要矿体经过详查,探明铬铁矿矿石储量60多万吨。矿石均以致密块状为主,铬尖晶石含量在85%以上,三氧化二铬含量平均为54%,铬铁比大于4。硫、磷等有害杂质含量很低,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冶金用铬铁矿的标准,矿石质量稳定,与罗布莎一样,都是优质冶金用铬铁矿。
矿体形态十分复杂。矿体受岩体南部边界形态和产状的影响,向北东方向倾斜,上部产状比较平缓,矿体也很薄,一般厚1—2米,有的地方甚至不连续;下部突然变厚,一般厚30—45米,在100—115米深度又迅速尖灭。在空间上成为一个北西-南东方向横卧的巨大矿柱。
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十分清楚。矿体的直接围岩大多为纯橄榄岩,矿体附近构造破碎带十分发育,破碎带中常见铬铁矿角砾及糜粒,说明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有一定影响。
195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李璞等发现了罗布莎超基性岩体。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质三组在对罗布莎岩体的考察中,在香嘎山矿区划分出两个矿群。1962年,西藏地质局藏南地质队用磁法圈定了罗布莎岩体的边界。
1966年,西藏第二地质大队对罗布莎超基性岩体进行了1∶2500路线地质填图,初步查明了香嘎山段岩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岩石类型及岩相分带,在地表发现20余个铬铁矿体,对香嘎山段的矿化特征做了概略评述。1976年,西藏第二地质大队在对罗布莎矿区进行普查工作的过程中派出一个普查小组在香嘎山进行普查找矿工作,通过路线穿越和追索,新发现17个矿点,并用探槽、剥土工程对矿体进行了揭露,全面开展了香嘎山铬铁矿的普查工作。1977—1984年,该大队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形测绘、地质填图,开展了地球物理探矿(西藏地质局物探大队承担)、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测量,同时用探槽、浅井、钻探等手段在香嘎山矿区进行普查工作,发现矿体群14个、铬铁矿体近百个。1986年,西藏第二地质大队对14个矿体群中的两个主要矿体进行详查,提交铬铁矿矿石储量60万吨。普查、详查期间共完成钻探进尺33000米。目前香嘎山的普查找矿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之中,矿区的普查评价远未结束。
香嘎山的普查评价虽未结束,但对铬铁矿的开采却早已进行。1986年,西藏第二地质大队便开始了小规模的铬铁矿开采工作,他们边探边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西藏地矿局将香嘎山普查成果转让给西藏自治区香嘎山铬铁矿区矿产有限股份开发公司进行露天开采,每年采矿石约1万余吨。随后,西藏物探大队、曲松县等集体企业也在香嘎山开采铬铁矿。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06-27在西藏自治区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拉萨市中和国际城金珠二路8号。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400002196726375,企业法人曾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地质勘探;西藏山南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开采;西藏山南曲松县罗布莎Ⅰ、Ⅱ矿群南部铬铁矿;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聂尔错硼镁矿开采;地形测量、矿山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多晶硅的采购及销售;进出口业务:矿业技术咨询;铬铁矿、硼矿、铜矿、锂矿、硼、氯化纳、氯化钾、土畜产品、中药材、运输设备的销售;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西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3663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1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0家公司,具有5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罗布莎铬铁矿床位于曲松县贡嘎莎乡。矿区向南到曲松县约10公里;向西到泽当镇62公里。由泽当镇沿雅鲁藏布江西行至拉萨市191公里,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矿区地形南高北低,主要含矿地段海拔4100—4600米,雅鲁藏布江在矿区北部流过,沃卡电站建在雅鲁藏布江北一条支流上,与矿区遥遥相对,现已建成二级电站,装机10400千瓦,三级电站正在建设中,除满足矿山用电外,尚可输往泽当镇及曲松等县城。

1951年,以李璞为首的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在进行路线地质调查中,首先发现了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并对岩体的岩石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做了初步了解,为在罗布莎的找矿提供了依据。

1959年,西藏地质局藏南煤田地质二队二分队在检查群众报矿点时,在罗布莎村附近发现了铬铁矿体,进行了踏勘和矿点检查。他们用地形地质测量、地质剖面及剥土、采样等方法,把矿区分为四个矿群,用算术平均法估算矿石储量为110万吨,并认为矿床的形成与超基性岩体中的原始构造裂隙有关,属晚期岩浆矿床。

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质三组再次对罗布莎超基性岩体进行考察。他们在岩体内部划分出三个岩相带,将矿体归并为7个矿群,这7个矿群组成一个矿化带。他们认为矿体的形成与岩浆分异作用有关,而结晶分异与重力分异则是起主导作用的,并估算了矿石储量为24.58万吨。

1962年,西藏地质局藏南地质队对罗布莎铬铁矿体进行了地表检查和初步评价。他们除采用1∶1万路线地质填图、探槽揭露、采样等方法外,还用磁法圈定了超基性岩体的边界,确定了超基性岩体的范围和产状。

1966年,西藏第二地质大队对罗布莎铬铁矿区全面开展了普查—详查工作,这项工作进行了15年;运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地质简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及岩心钻探、探槽、井探、硐探、地球物理探矿等各种地质工作方法。1980年向国家提交了罗布莎铬铁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1984—1985年,根据西藏自治区工业部门的要求,又对罗布莎矿区的主要地段进行了勘探。前后历时17年,终于使罗布莎这个我国目前最大的铬铁矿床完成了最终评价工作。17年,共完成钻探进尺68500余米、平硐779米、浅井3900余米,采集各类岩矿分析样品5700多件,探明铬铁矿矿石储量396万吨。在这17年中,不仅查明了铬铁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它的分布规律,查明了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矿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而且查明了各岩相带的岩石组合、含矿特点,研究了铬铁矿床的成因。在工作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矿产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部门都曾在罗布莎矿区进行过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甘肃省援藏的地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在罗布莎洒下了他们的汗水。

罗布莎超基性岩体是一个总体呈东西向展布的岩体,东部窄西部宽,在岩体中段罗布莎村以东,岩体呈北西-南东方向。岩体是一向南倾斜的单斜岩体,北界缓、南界陡。罗布莎矿区位于岩体的西端,只是罗布莎岩体的一部分,面积约22平方公里。

岩体内部主要有两个岩相带。纯橄榄岩岩相带分布在岩体北侧,全部由纯橄榄岩组成,除个别地方被北西或北东向断裂切割使其宽度有所变化外,是连续分布的。它的南部则是斜辉辉橄岩岩相带,是罗布莎超基性岩的主体。它主要由斜辉辉橄岩组成,其中有纯橄榄岩呈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异离体分布。在这两个岩相带之间,是一条宽度不大,但却连续分布的基性一超基性杂岩带,岩石组成十分复杂,既有超基性岩,也有基性岩,二者混杂产出。

罗布莎矿区有多少个铬铁矿体,很难统计清楚,因为有的矿体太小。长度大于2米,编了号的矿体有100多个,最大的矿体长320米。这些矿体按分布情况,划分成7个矿群,在岩体的中部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矿带,罗布莎矿区探明的铬铁矿储量的80%以上都在这一矿带中。除中部矿带外,还有北部矿带和南部边缘矿带。北部矿带产于纯橄岩岩相带中,纯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局部富集形成形状不规则的铬铁矿体,大多数矿体规模不大,有时也形成规模很大的矿体;除局部有致密块状矿石外,均以浸染状矿石为主,三氧化二铬含量和铬铁比值都较低。南部边缘矿带分布在超基性岩体的南部边缘地区,矿体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但以致密块状矿石为主,质量较好。地质详查的重点是中部矿带。这里的矿体集中,数量多、规模大、质量好。矿带总体为东西走向,但中部向北突出为一弧形,这种分布特征与超基性岩体罗布莎段的总体分布相一致。矿带中单个矿体的方向比较复杂,但主要矿体均为东西走向。矿体形状以似脉状、透镜状为主,厚度变化大,成为豆荚状;小的矿体多为透镜状、扁豆状、团块状、囊状等不规则形态。矿体向南倾,倾角中等。铬铁矿石90%以上为致密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分布在矿体边部或在矿体内形成小的团块,被称之为“反斑杂状构造”。此外还有豆状构造、瘤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环状构造等许多类型。铬尖晶石矿物结晶颗粒粗大,以它形中粗粒结构为主。矿石中除铬尖晶石外,还有少量的赤铁矿、针镍矿、镍黄铁矿等矿物。脉石矿物有绿泥石、蛇纹石、橄榄石、钙铬榴石、铬绿泥石等十几种。三氧化二铬含量一般均在45%以上,铬铁比大于4,是良好的冶金用铬铁矿石。在矿石中普遍含有十分珍贵的锇、铱、钌、铑等铂族金属,它们的含量已达到了综合利用的要求,但经过选矿试验认为,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难以回收利用。矿石中还发现了金刚石,但因颗粒太小,含量太少,只有研究上的意义,不具有工业利用的价值。

从找矿到对矿床做出准确的评价,提供开采利用,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已无法准确统计出在罗布莎矿区工作过的人数。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现在已经探明的铬铁矿床中最大的矿床,但与世界上著名的铬铁矿床相比,它却是微不足道的,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对铬铁矿的迫切需要。罗布莎矿区只是罗布莎超基性岩体的小部分,岩体中段的香嘎山矿区正在进行普查,位于岩体东段的康金拉矿区虽还没有开展工作,但这两个矿区都已发现了较大规模的铬铁矿体,香嘎山矿区已被证实是一个中型铬铁矿床,这些都向人们展示了诱人的找矿前景。

昔日的罗布莎村已永远地成为历史。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荒僻山沟,如今拉运矿石的车辆整日不断,高压输电线早已从沃卡电站跨江而过直到矿区和曲松县,矿区附近的村子里都用上了电灯和电炉。过去的农牧民,现在成了矿山工人。国家第一期矿山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矿山建设已初具规模,年产冶金用铬铁矿石约5万吨。山南地区,曲松县也在罗布莎开采铬铁矿,出现了一批以采矿为主要产业的乡镇企业。采矿业的兴起使曲松县在二三年内改变了贫困的面貌,一跃成为山南地区最富的县。罗布莎矿床的开发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里程碑,由罗布莎矿区建设所带动的西藏采矿业也成为西藏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曲松县香嘎山铬铁矿()
答:香嘎山铬铁矿位于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中段,矿区西部与罗布莎铬铁矿区仅为一沟之隔,因此矿区虽然海拔4500—5100米,气候比罗布莎矿区差,但交通方便。香嘎山铬铁矿区是罗布莎超基性岩体的一部分,地质特征与罗布莎矿区有许多共同之处,岩相分带、岩石组合、化学特征、矿石类型等都与罗布莎矿区大体相同,...

新世纪神州大地上发现的新矿物知多少?
答:8. 罗布莎矿(Luobusaite) 化学式:Fe 0.84 Si 2 产地和产状:西藏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区 主要发现者:白文吉,施倪承,方青松等 9. 氟绿闪石(Fluoro-alumino-magnesiotaramite) 化学式:{Na}{CaNa}{Mg 3 Al 2 }(Al 2 Si 6 O 22 )F 2 产地和产状: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苏鲁柯石英-榴辉岩带 主要...

矿产开发利用概况
答:80年代以来,西藏的采矿业有了较大发展,东风矿从东巧转移到罗布莎开始了新矿山的建设,同时,山南地区、曲松县及拉萨市的一些企业也都在罗布莎建立了地方或集体的铬铁矿开采企业;第二地质大队、物探队,曲松、贡嘎县乡镇企业等也在罗布莎东侧的香嘎山开采铬铁矿。山南地区矿业的发展及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山南地区
答:藏3542 Au(砂)曲松县布玉共巴砂金矿 藏3543 Au(砂)曲松县擦章砂金矿 藏3544 Au(砂)曲松县崇许砂金矿 藏3545 Au(砂)曲松县德巴砂金矿 藏3546 Au(砂)曲松县嘎岗砂金矿 藏3547 Au(砂)曲松县杰当普砂金矿 藏3548 Au(砂)曲松县杰杰砂金矿 藏3549 Au(砂)曲松县罗布莎砂金矿 藏3550 Au(砂)曲松县麻热曲...

山南有几个县
答:罗布莎铬铁矿产基地。2011年以来,铬铁、铅锌、岩金、铜多金属探明资源量分别达431万吨、230万吨、58吨、136万吨(单位:铬铁矿为矿石量,其余为金属量)。山南有矿产资源勘查单位42家,探矿权94个,整装勘查区3个(扎西康、山南铜多金属、米拉山整装勘查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山南市 ...

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
答:罗布莎铬铁矿床位于曲松县贡嘎莎乡。矿区向南到曲松县约10公里;向西到泽当镇62公里。由泽当镇沿雅鲁藏布江西行至拉萨市191公里,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矿区地形南高北低,主要含矿地段海拔4100—4600米,雅鲁藏布江在矿区北部流过,沃卡电站建在雅鲁藏布江北一条支流上,与矿区遥遥相对,现已建成二级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