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被称为“天子”,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所导致的吗?

作者&投稿:书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我国古代皇帝又称为天子,这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按照天意办事:皇帝是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是上天的儿子,这是封建统治者利用百姓对于天灾的敬畏,因为农民是看天吃饭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思想,能够适应封建君主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统治。

忽悠人的理论使人幸福,骗取信任。

中国古代帝王称天子,固然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导致的,但天子”这个词语的概念却产生在君权神授之前,其内涵则记录着从帝尧以来的一段历史时期的史实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观念。即天子一词的产生不会早于尧时,也不会晚于尧时。在帝尧以前,天的概念固然存在,人们也知道天,尤其是天上的太阳对人及万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由于先民对天的认识不甚了了,很长一个时期是以“大火星”(即心宿二)的出没为时间坐标来从事社会活动。“大火星”只是天上的一个星座,当然不能代表天,所以,天在先民的心目中是神秘莫测的,被认为是神的世界。

《国语·楚语》载的“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就是这个时期这种观念的记录。但人的观念并不是始终如一不变的,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增强,经过帝喾的努力,先民对天体的认识也在加深。《山海经》说帝喾“生十日”和“生十二月”,虽然留给我们的是神话,但反映的却是对日月的运行已经有所把握。而到尧时,《尚书》的记载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即把握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天的世界是日月星的世界,把握了日月星,当然也就是把握了天,于是人们对天也就有了全新的认识。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是说由于天体运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

这种认识就是从尧时产生的,所以孔子又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这是说尧根据日月星的运行制定了四时历法并用以指导社会活动,从而使人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的变化相适应。所谓尧的“则天”,就是这么回事,但这却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则天”的成就是获得了“庶绩咸熙”(《尚书·尧典》)即各项事业都兴盛起来的效果,这用皋陶的话来说是:“天工人其代之。”(《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是天不能言、不能做,由人代之。这种观念转化成社会意识就是“代天行事”或“替天行道”。“代天行事”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天的代表,用古代的话说就是“天子”。而帝尧是第一个能代天行事的人,所以说“天子”一词只能产生于尧时。

为什么代天行事在古人的观念会认为是天子呢?这需要对子”的社会意义有所了解。在古代“子”的社会意义不只表现在生育的儿子这一点上,更重要的则是在继承的意义上如《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说:“为人后者为之子。”“为后”,就是继承。这从《国语·晋语》记秦穆公说公子重耳“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的话来看就更为明确了。“不没为后”,就是不贪图为继承人。而“继承”的意义在古人的观念上则是“象征”或“代表”。《仪礼·士冠礼》说:“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贤”,就是象征原先那个贤人的存在。这可通过《春秋》隐公象元年“春王正月”来了解,《公羊传》解释这句话说:“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这明明是周平王四十九年正月,但却说王是文王,其意义则在于阐明周天下是文王的天下,周平王只是文王的象征而已。而《公羊传》文公九年又说:“是子也,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这是说后世的周王只是文王的继续,象征文王的存在,因此得遵守文王的法度,即后世的周王只是文王继续统治的代表。这就是“子”在古人观念上的社会意义。尧能按天的运行规律行事,即是遵循天的法度,这样在社会观念上就把尧看做是天的代表、天的象征,即“天子”了。

那么,后世帝王为什么也称天子呢?其原因,一是尧实现了“则天”的壮举,能代天行事,社会产生了天子的概念。所以,《史记》不仅记载舜继承尧、禹继承舜是“即天子位”,而且夏后启抢位之后,以至于成汤代夏,也是“即天子位”。这是历史传统的承袭,即当社会领袖过渡成王朝的帝王时也还要用这个传统来为自己正名。二是由于尧制定了四时历法,确定了年月日时,于是“代天行事”或“则天”就成为社会最高级人物的职责。所以,无论是舜、禹这样的领袖,还是启、汤、周武这样的王,当他们登上社会最高级位置上时,必须以确定时日(即确立正朔)为其首要职责。

这从《论语》载的“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及史书说的“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可以得到证明。即后世帝王也都以颁布历书为其政要,而这就是“则天”或“代天行事”,也就是天子之事。这就是社会原因了。当然,由于天高远莫测,在人心目中始终是神圣伟大的,帝王为了神圣自己,也要以天子自居,宣扬“君权神授”,用“神道设教”来维持其统治,这则是属思想意识上的原因了。



天子是臣民对帝王的称谓。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故的确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所导致的。

中国古代帝王都说自己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派遣到人间,掌管天下的第一负责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属于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夏代奴隶主已经开始借宗教进行统治。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

天子产生于中国农耕文化,古人用心辨识到天命--北斗指寅,大地回春,而顺从于天命耕种,而有了丰收;于是认天为父,听天命,天行健自强不息;认地为母,厚德载物,而有丰收。
隋天子
所谓天德 《易经.䷀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谓地德 《易经.䷁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对人进行爵位分级。按《孟子》所讲 天子是得天爵而有人爵的人,东汉班固文章讲 天子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等
周朝分封制,天子 被称"王"者,父天母地。孟子讲古人修德为天爵,修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古时社会的人修得天爵,会有人爵从之;孟子还说: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君权神授的思想导致的,帝王为了神圣自己,也要以天子自居,宣扬“君权神授”。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称自己为天子
答:在古代的时候,帝王们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力,让百姓们从思想根源上服从于自己的统治,于是想到了这个办法,这是利用了古代人封建迷信的特点,后来的君主们也都自认为自己的权力是来源于上天的。在古代的政权里,天子这个说法就是一个爵称。在《孟子·告子上》中写道:“王者父天母地,为天...

中国古代称天子和帝有什么讲究,为何有天子和帝的称谓?
答:所以商王的尊称也是“帝”;“天子”也与之类似,上古时期人们就将人间的王者与主宰世间一切的天联系起来,王者也自认是天的儿子,但真正将天子与王的尊称固化下来,还是西周时的事情,周王自认天父地母,自己是代天而牧民,只有他有权直接祭祀天地,从此“天子”才成了历代帝王的尊称。

自古中国的皇帝称自己为天子,什么时候改称为真龙天子的?
答: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被后世的帝王称为"祖龙",历代的帝王都以龙作为自己的"真身",称"真龙天子"。据说在远古的时候,那时没有国家这个称呼,人们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居住,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同时他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史载...

国君、王、皇帝、天子是哪个朝代出现的称呼?
答:2、“王”出现较早,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本意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王是至尊的意思,代表上天统治人民。3、“皇帝”一词,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集“三皇五帝”功绩于一身的考虑,确定下来的。4、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

皇帝被称为什么
答:今也用为祝颂词,表达极其赞赏的感情用语口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5、皇上:即皇帝。上,表示至高无上。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6、天子: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

为什么周朝的君主一直被尊称为“周天子”?
答:但是随着礼崩乐坏,礼法对于诸侯们也就没有任何限制了。所以周朝的后期,周天子对于诸侯而言,只不过是吉祥物罢了。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可不像是周天子一般使用所谓分封制,而是出人意料的使用了郡县制。并且统一了全国的所有可以统一的东西,建立了属于他的万世公业!而之所以称呼自己叫做皇帝,其实也...

皇帝为什么又称为天子?
答: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

...侍妾下人怎么称呼呢?还有太子的儿子,大儿子可称为长孙殿下
答:妾身(对皇帝)、本宫(对大臣、奴才)5.无上皇 皇帝的爷爷称为无上皇,指太上皇的父亲、皇帝的祖父,是中国古代帝制度中的最高虚位。甚少用上的称谓。6.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对其称为皇祖母。自称 本宫(对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后自称)7.太上皇 皇帝的爸爸称为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

中国古代皇帝身份象征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皇帝身份象征具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神权象征:古代中国的皇帝被认为是上天神灵的代表,是天地之间的连接者。皇帝被尊称为“天子”或“圣人”,其统治地位被认为是由天命赋予的,是符合天意的,因此享有无上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在宗教信仰中,皇帝通常被视为万物的主宰,天地的...

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统治阶级称“天子”,为什么到秦始皇时改称“皇帝”了...
答:可是秦始皇认为泰皇依旧不够响亮,于是便取了三皇与五帝各自的一个字,自称为皇帝。这便是“皇帝”称号的由来。因此,“皇帝”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被叫了2000多年。在职官制度里,王最早出现在殷周时期,那时候王作为尊称,是对当时统治者的称呼,例如:商纣王、周穆王。为什么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