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呢?

作者&投稿:学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强盗这个行当在哪朝哪代都不新鲜,只能说强盗的多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清朝末期,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了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各种土匪强盗层出不穷,而康秃子则是这些土匪强盗里的奇葩。

天津出了个康秃子

康秃子,大名康小八,天津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原姓吴,但因后来被过继给了北京的一户姓康的人家,所以改姓康。姓康的这户人家家境并不殷实,康秃子到了十四岁就得想办法自谋生路,可是种地他不是那块料,又没有别的手艺。于是只好想办法弄了一头驴,靠用驴车给人拉货跑运输谋生。

康秃子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由于他生在天津、长在北京,从小就不学好,身上具备了很多"青皮"(天津流氓),"顽主"(北京地痞)的特点。概括起来就两点:一是凶狠好斗,心狠手辣;二是好面子,爱名声。康秃子的这个两个特点也为他以后命运埋下了伏笔。

有一次,康秃子在赶车过程中,遇到一伙地痞正在敲诈勒索一个过路的商人。他定睛一看,发现这个商人他还认识。老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大喊一声就扑了上去,几下子就把几个地痞打跑了。为了感谢他,商人提出了雇他当自己保镖的想法。康秃子想了想,当保镖可比赶驴车送货轻松多了,于是就答应了。

话说商人为了自保,购买了一支左轮手枪外加三百发子弹,一并交给了康秃子。本来就凶狠好斗的康秃子得了这支手枪以后更是有恃无恐,经常在跟人打架打不过的时候,把左轮掏出来顶在人家脑门上,有几次还险些闹出了人命。

商人一看这样也不是个事,怕康秃子哪天真犯了什么事连累自己,哪知康秃子早就看上了他的家业和这支左轮。于是,在商人向其讨要左轮和子弹时起了杀心,最终在一处僻静地方将商人杀害。

将左轮据为己有的康秃子更加的肆无忌惮,干脆驴车也不要了,明目张胆的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强盗勾当,自报匪号康八爷。从此康秃子横行于京津两地,抢劫勒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按说当时的京津地区,土匪、强盗多如牛毛,康秃子本不值一提,但是他凭着心狠手辣,渐渐的有了些名声。以至于当地的百姓提起康秃子,既谈虎色变又恨之入骨。

有一次康秃子到京城,在一间理发铺理发时听到两个等待的顾客正在谈论他,言语之间多是憎恨之言。康秃子于是便问二人,是否认识康秃子?没想到不问还好,一问两人立即破口大骂,说什么谁认识那混蛋玩意。

康秃子一听大怒,立即恶向胆边生,拔出左轮就要了两位可怜的顾客的姓名。临走时,对在一旁瑟瑟发抖的理发匠说:"你还不错,没有说八爷的坏话,你给别人带个话,想多活几天就少说八爷坏话"。说罢扬长而去。


康秃子这个王八蛋做起事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犯起混来甚至连清皇室的人都敢杀。有一次,康秃子进城闲逛,到了饭点特意挑了一家生意火爆的馆子吃饭。进去就要了一个雅间,说来也巧,康秃子要的这个雅间是那会这个馆子剩下的唯一的雅间。恰好一个贝勒也来吃饭,也要雅间,饭馆不敢怠慢,立马要求康秃子腾地方。

康秃子却不吃那一套,"我不管什么贝勒爷,贝子爷的,我先来就是我的"。贝勒一听怒了,一脚踹开雅间的门,揪起康秃子就要打。康秃子却不慌不忙的掏出了左轮,手一抬,贝勒就上了西天。饭馆老板一看闹出人命了,立马差人报了官。衙门一听贝勒被打死了,立马派出了捕快前往缉拿老康。而老康呢?杀完人啥事没有,依旧坐在那慢吃慢喝。

捕快们赶到现场后,竟然全部怔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敢上前。等康秃子吃完了饭,这才起身离开,捕快们竟无一人敢阻拦。康秃子临走时还掏出几块碎银子扔给了捕快,说是奖励他们"懂事"。

康秃子的末日

话说杀了贝勒,康秃子的名声在京津两地更响亮了。但是他却成功的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于是追捕康秃子的通缉令和布告满天飞。

北京和天津是待不下去了,康秃子只得逃到外地躲了起来,这一躲就是两年。

后来,风声慢慢过了,康秃子才敢回到北京,暂时在通州落了脚。但是外逃两年的老康有件事始料未及:由于他的离开,他的名声已经没之前那么响亮了,一些江湖上的人甚至不把他放在眼里。这让一向爱出风头的他很郁闷。总想着干一件大事,重振自己的威风。

康秃子所在的通州在当时是漕运重地,也是京杭运河的终点站。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当时,南方各省运往京城的税银、粮食都要在通州下船,然后再运进京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快,康秃子打听到了朝廷的税银(俗称"皇杠")马上就要运到通州。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抢税银!

康秃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朝廷的税银是那么好抢的吗?运送税银的船队必定是戒备森严,而且那么多的税银,康秃子就算是抢到了又能拿走多少?但是老康可不管这些,在他看来,他注重的是名声,至于抢不抢的到税银,那些并不重要。从这点看,康秃子和今天的一些网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康秃子在摸清了税银的到达时间和地点后,就动手了。在一天深夜,老康悄悄的摸到了运送税银船队的码头,不料刚想靠近船只,就被船上的兵丁发现了。康秃子见已经暴露,上去就一枪,打死了兵丁,他害怕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于是连喊三遍:"康八爷来抢税银了!" 达到了目的的老康心满意足的跑路了。

敢抢朝廷的税银,还敢杀死押运的兵丁,这还了得。清廷立即派人四处捉拿康秃子,由于民间盛传康秃子武艺高强,所以,刑部和顺天府请来了两位武林高手,协助捉拿康秃子。这两位武林高手是谁呢?一位是尚云翔,另一位是他的师弟马玉堂,这两位在当时都是非常厉害的武林高手,江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官府派出的探子经过查访得知,康秃子现在正躲在家中。于是,尚云翔立即带人前去拿捕。康秃子本想凭借手中的左轮顽抗到底,但是他听说来的是尚云翔,就放弃了抵抗,将枪扔了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康秃子虽然本质上是个强盗,但是他还是有一点仗义:老康觉得用火器伤人不算英雄好汉,但是要是凭单打独斗的话,他又不可能是尚云翔的对手,干脆投降得了。

尚云翔见康秃子还算仗义,于是建议刑部不要为难他,康秃子本人也表示配合,答应不越狱不闹事。因此关押老康的刑部大牢,对其很是关照,不仅不打不骂,连镣铐也不戴,甚至每天还好酒好菜的招待老康。康秃子在狱中过上了大爷一样的生活。不仅如此,外面的妓女听说大牢里有老康这样的"能人",都争着抢着进去陪他。

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

老康本来在大牢里享受一段时间就该按部就班的上路了,可是偏偏这时,事情发生了扭转:慈禧要御审他了。慈禧是怎么知道老康的存在的呢?

原来,在当时,没有手机电视,宫里的生活实在是乏味,后宫嫔妃们为了解闷,便打发太监出去采风,具体的说就是出去打听民间的奇闻异事,回来讲给嫔妃们听,算是说书的一种吧。

而太监们为了把故事说的精彩,往往添油加醋,夹带私货(说的好有奖赏)。康秃子的事就是一个出去采风的太监回来跟隆裕皇后说的,这个太监可能天生就是说瞎话的高手,把个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无恶不作的康秃子愣是说成了高大魁梧、英俊潇洒、侠肝义胆。总之除了名字别的基本都是假的,把个隆裕皇后说的一愣一愣的。

隆裕皇后此人比较糊涂,容易感情用事。她越听康秃子的"光荣事迹",越觉得康秃子死了太可惜了。于是她立即找到慈禧太后,把太监跟她说的又跟慈禧说了一遍。慈禧将信将疑,决定亲自审问康秃子,一探究竟。

慈禧要亲自审问康秃子的消息传到了刑部大牢,牢头狱卒们纷纷给老康道喜。他们之所以给老康道喜,是因为慈禧亲自审问过的人多半判不了死刑。例如杨乃武和小白菜,几次翻供,几次都是死罪,但是慈禧一御审,俩人都无罪释放。

但是在康秃子看来,慈禧这老不死的是要坏他的好事。他本来打算在去刑场的路上高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以此来扬名立万,结果却被慈禧坏了好事。怒不可遏的老康每天都在牢里问候慈禧的家人,把刑部的人吓个半死。

忽然有一天,老康主动找到牢头,做了深刻的检讨,声称自己当时太糊涂,走错了路,今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还表示自己要珍惜这次机会,要早日改造好,出去为大清做贡献。牢头听了高兴的不得了,立即向康秃子表示祝贺,并马上教他一些晋见太后的礼仪。

慈禧审问康秃子的地点设在颐和园,到了审讯那天,不光慈禧来了,后宫的嫔妃都来了。等到康秃子一带上堂,慈禧就发现自己被骗了:康秃子根本不是隆裕说的那样,因此她心里先有了三分怒气。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康秃子并不理会刑部官员的问话,而是一边说着"太后不是要亲自审问我吗",一边用轻浮、下流的眼光上下打量嫔妃们。

慈禧终于被老康激怒了,她要亲自审问老康:"你是什么样的胆子?竟敢劫朝廷的皇杠,做如此的大案?"康秃子一听,不慌不忙,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话:"老子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

说完,仰天大笑,声如洪钟。慈禧当场被气的手发抖,但是她忍住了,当时没说什么,回去以后为了解气,就给康秃子来了个"凌迟"的待遇。

老康的目的达到了,据说老康这人还是挺硬气的,被割了三千多刀,竟然一声不吭。割到一半时,还问围观的人:"你们看看八爷我的脸变色了吗?!"。



是的,刑场令人不忍直视,谁让他得罪谁不好,偏要得罪慈禧,怎么可能让他那么容易死了。

能够实行凌迟的刽子手技术高超,能避开囚徒的要害,不让其在行刑过程中死亡,但是这么多刀,现场肯定极其血腥,让人害怕。

因为这个场面太过于残忍,所以是令人不忍直视,而这个悍匪也是比较硬气,就算割了这么多刀,依然没有哼一声。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清朝初年,为了严惩反抗的汉人,满清曾大力推广此酷刑,但社会渐渐稳定下来后,便很少用这种刑罚了,而今天要讲的这位,本来被判斩首,结果却调戏慈禧,扬言要睡皇妃,惹得慈禧大怒,直接将斩首改为凌迟,被割3784道,成了中国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此人名叫康小八,是纵横京津两地的悍匪,少年时,靠给人驼运货物为生,为人心狠手辣,被一土财主看重,从日本人手里买了把枪和300颗子弹,交给康小八保管,让康小八做自己的保镖,可康小八却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找了个偏僻地方,直接将土财主给结果了!

土财主死后,康小八无人管束,整日胡作非为,一日,康小八在一理发店剃头,正好剃头匠和顾客谈论康小八,说康小八净胡来,将来肯定不得好死,剃完头后,康小八便问剃头匠:“你二人认识康小八?”,二人道:“我们怎么认识那种混账?”。

康小八呵呵一笑,道:“爷今天就让你们做个明白鬼,我就是康小八!”,说罢,掏出手枪,直接将二人击毙,事后,指着另一位前来剃头的顾客道:“你有口德,没谈论老爷,今天就放你一命!”。

从此,康小八成了满清政府通缉的重犯,虽然康小八作案累累,但为人仗义,就连衙门里的捕快也很敬佩,楞是抓捕十几年,也没抓住康小八,但康小八却不知死活,竟然跟人打赌,要劫漕银!

结果此事闹得太大,官府直接请出武林高手,形意拳名家尚云祥,将康小八堵在房中,直接抓捕!

康小八被抓,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就连隆裕皇后都知道了此事,在传话太监的描述下,康小八成了身高八尺,高大威猛的猛男,隆裕皇后心痒难耐,便跑去找慈禧太后,跟慈禧太后说此事,结果慈禧也好奇心大起,决定御审康小八!



当面调戏慈禧,割三千刀不哼一声,他究竟是谁?
答:这个人便是清朝末年时期的江洋大盗康小八,他顽劣不堪,惹怒了慈禧太后被判处凌迟,成为大清朝最后一个被施以此刑罚的人。慈禧太后是大清朝权势最大的人,积威甚重,无论朝中多有能力的大臣面见慈禧的时候都会战战兢兢,可偏偏有一个人却敢出言挑衅慈禧太后,当然也逃不了最终被处斩的命运。康小八...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吗
答:在刑部审理康小八案件的时候,慈禧太后亲自过去旁听。康小八一看到慈禧太后瞬间来了劲,他不但没有一点害怕反而叫嚣道:“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这可是对慈禧的蔑视啊,慈禧哪里能够咽的下这口气,下令将斩立决改成了凌迟处死。最后康小八被割了3784刀,值得...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吗?_百度知 ...
答: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吗?凌迟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起源于辽代,俗称“千刀万剐”,历史上少有记载。明朝大宦官刘瑾,被皇帝亲判凌迟,割了3357刀才咽气,可谓十分悲惨了;翰林院庶吉士郑曼,遭温体仁陷害,以“杖母不孝”罪被判了凌迟。不过,历史上最后...

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是谁,因调戏慈禧被凌迟?
答: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是因为在朝堂上调戏了慈禧,才被除以这种残忍的刑法,这个人就是康小八。康小八出生在清朝时期一个贫困的家庭当中,因为家里有八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取名叫做康小八,那个时候朝廷昏庸,民不聊生,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年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为此康小八从小就四处为了生计...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呢?_百度知 ...
答:他们之所以给老康道喜,是因为慈禧亲自审问过的人多半判不了死刑。例如杨乃武和小白菜,几次翻供,几次都是死罪,但是慈禧一御审,俩人都无罪释放。 但是在康秃子看来,慈禧这老不死的是要坏他的好事。他本来打算在去刑场的路上高呼"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以此来扬名立万,结果却被慈禧坏了好事。怒不可遏的老...

历史最后被凌迟的犯人,为什么敢劫皇杠、调戏皇室贵人?
答:而康小八觉得这个时候正是其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于是便脱口说要抢皇杠,要奸皇妃,最终康小八便被判以凌迟处死。最后,康小八罪行累累并且冲撞了慈禧太后而落到凌迟的下场,并且根据民间流言说康小八在行刑的时候面对千刀万剐都没有发出丝毫的哀鸣,可以说是非常霸气之人。

晚清最牛江洋大盗,竟敢当面调戏慈禧太后,凌迟处死时,面不改色
答:慈禧因此大发雷霆,当即就将康天心从斩立决改判为凌迟处死。康天心在凌迟的时候不发一声,令当时行刑的刽子手极为震慑。而此后不久,满清 *** 就被推翻。康天心也就成为了最后一个被处以凌迟的囚犯。试想一下,如果康天心等到清朝覆灭之后再被抓,他就不可能在受得如此残酷的刑罚了吧。文献出处:《...

谁当众辱骂慈禧,被判凌迟活活剐了三千多刀,却没有一声求饶?
答:康小八,此人是一名大盗,常常在京津两地出没,只因当众口不择言,得罪了慈禧,后来罚他凌迟处死,被活活剐了三千多刀,最后被钢针插心而死。也是这种刑罚最后的受害者。康小八原本是一名农民,但他不想一辈子都过着这种日子,于是他架起骡车,来往于京津两地,替人运载货物,可日子不但没有好起来,...

清晚期北京最牛悍匪,刑场当面辱骂慈禧后结局如何?
答:在刑场当场辱骂慈禧的悍匪叫康天心,是北京城比较有名的土匪,后来因为辱骂慈禧把本来杀头的刑法改成了凌迟。康天心又被其他人称为康八爷,从小学习武术,武功非常了得,但是没有把一身的好武艺用到正道上。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条件,所以就利用自己的一身好武艺,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过上了所谓...

慈禧下令凌迟处死6岁孩子,为何一刀一刀割了九年,岂不是丧心病狂?_百度...
答:而是在是因为6岁的小孩太小,凌迟过于残忍。当时慈禧下令的时候,四川总督也是有过质疑的,可是谁敢违抗慈禧的命令的呢。可孩子毕竟小,行刑的时候,才割了两刀,就晕死过去了。而知道孩子晕倒的慈禧,丝毫没有心软,仍然是下令等孩子清醒后慢慢割,时间久点不要紧,一刀都不能少。就这样,割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