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作者&投稿:肇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1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2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3 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4 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扩展资料: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未必燃烧,但可释放出氧,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常指在无机化合物中含有高价态原子结构的物质和含有双氧结构的物质。其本身一般不会燃烧。

但如果遇到酸或受潮湿、强热,或与其他还原性物质、易燃物质接触,即能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放出热量和氧气,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有时还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将氧化性物质列为第5.1类危险货物。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在此过程中提供氧。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相反的,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

氧化也称氧化反应。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还原。物质与氧缓慢反应缓缓发热而不发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如金属锈蚀、生物呼吸等。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叫燃烧。

特征: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的一种;氧气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

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氧化也称氧化作用或氧化反应。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还原。物质与氧缓慢反应缓缓发热而不发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如金属锈蚀、生物呼吸等。

2.一般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时放热,个别可能吸热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电化学中阳极发生氧化,阴极发生还原。

3.根据氧化剂和氧化工艺的不同,氧化反应主要分为空气(氧气)氧化和化学试剂氧化。化学试剂氧化具有选择性好、过程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在医药化工领域,由于产品吨位小,因此多用化学试剂氧化法。

4.化学试剂氧化所用的氧化剂有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包括:高价金属氧化物、高价金属盐、硝酸、硫酸、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机氧化剂一般是缓和的氧化剂,包括硝基物、亚硝基物、过氧酸以及与无机氧化物形成的复合氧化剂。

5.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如氢气中的氢元素,化合价为0,发生氧化反应时变成+1价的氢离子。

6.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氧化性



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1)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

(2)金属活性顺序: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Hg>Ag>Pt>Au 

还原性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增强;

(3)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F、 O 、CI、 Br 、I 、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4) 同种元素一般价态较高者氧化性强Fe3+>Fe2+Sn4+>Sn2+S(+6)>S(+4)>S(0)>S(-2);

(5) 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离子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统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扩展资料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如: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 ;部分高价金属:Fe3+,MnO4-等等。

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如:部分金属单质(中学阶段认为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实际上负价金属非常常见),部分非金属阴离子:Br-,I-等等。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兼具还原性和氧化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氧化性



氧化性的判断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

(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Hg2+<Fe3+<Ag+(注意Sn2+、Pb2+,不是Sn4+、Pb4+ )。  

(3)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自然完全相反,对应的顺序为:

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Hg>Ag>Pt>Au   

(4)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Cl/O---Br---I---S---N---P---C---Si---H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氧化性:KMnO4>MnO2>O2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2Fe+3Cl2==(点燃)2FeCl3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6、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7、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8、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9、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  

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数据比较法、也能计算电极电势了解氧化反应能否发生,这也是最准确地判断方法。根据标准电极电势表,也可推翻一些常见的错误。

O2,Cl2与MnO2的氧化性强弱4HCl(浓)+MnO2 ==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 == 2H2O+2Cl2(气) 如果根据反应来判断就乱套了。根据反应难易MnO2>O2>Cl2 又知道2MnO+O2 == 2MnO2 根据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Cl2<MnO2<O2这样氧化性就没有定数了。

而在标准电极电势中:Mn(IV)-(II) MnO2+4H+2e=Mn+2H2O1.224O(0)-(-II)O2+4H+4e=2H2O 1.229Cl(0)-(-I) Cl2(g)+2e=2Cl1.35827可以知道Cl2>O2>MnO2由于三者氧化性很接近,所以什么做氧化剂都有可能,随着反应条件浓度而变化,所以很多反应说明不了氧化性强弱。要根据具体的数据才能判断氧化性强弱。

拓展资料: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参考资料:氧化性_百度百科



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氧化产物 .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

(二)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氧化性:KMnO4>MnO2>O2。

(三)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四)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五)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六)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

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七)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

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拓展资料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 

资料参考 氧化性强弱百度百科 氧化性强弱百度百科



氧化性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二)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
  (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Hg2+<Fe3+<Ag+(注意Sn2+、Pb2+,不是Sn4+、Pb4+ )(Pt、Au很稳定,未列出)   (3)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与氧化性自然完全相反,对应的顺序为: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Hg>Ag>Pt>Au   (4)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Cl/O---Br---I---S---N---P---C---Si---H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
(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气)   4HCl(浓)+MnO2===(加热)MnCl2+2H2O+Cl2(气)   4HCl(浓)+O2==(加热,CuCl2催化剂)2H2O+2Cl2(气)   氧化性:KMnO4>MnO2>O2
(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   2Fe+3Cl2==(点燃)2FeCl3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六)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七)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八)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九)根据元素化合价价态高低判断
  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6525.htm

如何在一个反应中判断氧化性强弱
答: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二)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K+Pt>Au (4)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Cl/...

如何判断氧化性的强弱顺序?
答:您对这个例子的观察是正确的。根据标准电极电势的定义,正电极电势越大,表示该物种越容易被还原,即具有更强的还原性。相反,负电极电势越大,表示该物种越容易被氧化,即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在这个例子中,电极电势的正负号表示氧化还是还原反应的方向,而数值表示反应的强度。因此,电极电势越正的物种越...

怎么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答: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即上到下依次减弱。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周期表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族依次增大,半径约大对核外电子吸附能力越弱,越容易失电子,半径越小则相反。越容易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则氧化性越强,反之一样...

如何判断氧化性?
答:3、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也会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方向。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的进行方向。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根椐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同周期:从...

高一化学,氧化性的强弱如何判断?
答: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后面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较强)Ag >Hg2 >Cu2 >H >Pb2 >Sn2 >Fe2 >Zn2 >Al3 ...(氧化性很弱了)其中Fe3 的氧化性介于Hg2 和Cu2 之间:Hg2 >Fe3 >Cu2 三.化合物的氧化性(一定要看溶液PH,化合物氧化性强弱与PH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

如何比较氧化性的强弱?
答:同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还原剂,按照相对还原性从高到低排序:1. Na(钠)2. Mg(镁)3. Al(铝)4. Zn(锌)5. Fe(铁)6. Sn(锡)7. Pb(铅)8. Au(金)9. Cu(铜)10. Ag(银)请注意,这些顺序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实际氧化性强弱可能因反应和环境而异。在实际应用中,要判断...

11题怎么判断氧化性强弱
答:氧化性是通过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来判断 化合价升高就是被氧化,本身还原性强 化合价降低就是被还原,本身氧化性强 根据第二个化学方程式 三价铁离子被双氧水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故双氧水的氧化性小于三价铁离子 根据第一化学方程式 双氧水中负一价的氧被二价的铁离子还原成负二价的氧,故双氧水的还原性小于...

如何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
答:(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 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如:2Fe+3Cl2==(点燃)2FeCl3 Fe+S==(加热)FeS 氧化性:Cl2>S (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

如何判断两化学式中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答:看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比如高锰酸钾 锰元素化合价+7 硫酸 硫的化合价为+6 高锰酸钾就比浓硫酸氧化性强 还原性强弱就是看化合价哪个低 原因是,氧化性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 同物质一般是高的氧化性强,还原性反之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

氧化性是什么
答:氧化性强弱的定义 氧化性强弱是描述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倾向程度的指标。通常可以通过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等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氧化性强的物质往往能够快速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产生较为稳定的氧化产物;而氧化性弱的物质反应较为缓慢,产物不够稳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