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是什么?

作者&投稿:陶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详细分析~

巴以两国的冲突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有民族、宗教、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根本原因是两国对同样的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请求。
公元前20世纪前后,犹太人的祖先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犹太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流亡全世界的。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圣经》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犹太人认为巴勒斯坦自古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地,这在《圣经》中就有记载。不过巴勒斯坦人不承认这点。
真正的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 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Jewish national home),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
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上次巴勒斯坦领区77%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分治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内盖夫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获得了较多的领土。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联合国,成为成员国,保障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国家地位。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
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伊尔贡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
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 Line)。
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量的阿拉伯人口在战争中逃离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就一直持续至今。

扩展资料: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
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
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
。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
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这片地区,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政权,在2900多年前是犹太人的国家。
后来犹太人国家被灭了,犹太人就流浪时间各地。2000多年来,“巴勒斯坦”这片地区逐渐居住满了阿拉伯人,他们把自己叫做巴勒斯坦。
后来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自己应该有片土地建立国家,于是他们选中了自己的老祖先建国的地方,即“巴勒斯坦”地区。
二战后,联合国形成了决议。我认为该决议严重偏袒犹太人,大概因为犹太财团在美国影响力太大。该决议完全无视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这一事实,还把多数部分的土地划给犹太人建国。于是全世界的犹太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划掉一大部分给犹太人建国,于是就出现了抵抗组织,就是阿拉法特领导那个。于是后来出现了好几次的中东战争;当然,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越大越强。严格来说,巴勒斯坦国还没有正式建立。
其实当时还有另外一个方案,即把非洲乌干达附近的一块土地划给犹太人建国。但是复国主义者依据圣经和历史上的说法,认为“巴勒斯坦”地区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所以在联合国的偏袒下,强行分割该地区。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现在所称的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古代时就恩怨很深,这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战争,不纯粹是两个国家的问题。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恩怨
答: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回归浪潮。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引发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8. 1944至1948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巴勒斯坦地区。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9. 以色列建国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爆发以色列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

巴勒斯坦跟以色列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啊
答:1.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源远流长,其根源可追溯至古代历史。公元前1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土,他们在此建立了犹太王国。2. 然而,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征服导致大多数犹太人被迫离开,开始了他们的流散历程。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这个地区,并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有什么恩怨
答:19世纪,犹太人的政治锡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迁回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由于美国的偏袒,占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分得的土地少于占人口少数的犹太人,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一片哗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开始结下了仇。后来在四...

巴勒斯坦为什么和以色列这么大仇恨
答:6.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导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仇恨的原因之一。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包括对圣地的崇拜、对某些人物的看法等。这种宗教信仰的分歧导致双方在宗教场所发生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仇恨情绪。总的来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仇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和宗教等...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历史原因
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历史原因有地域争议、犹太复国主义、安全困境等。1、地域争议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存在的领土争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二是在历史上都曾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居住地,这导致了两个国家对土地使用和边界的争议。2、犹太复国主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犹太...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主要原因
答:1、历史遗留问题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阿拉伯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为了控制这一地区,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旨在建立犹太人国家。1948年,以色列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但巴勒斯坦人并未被纳入这一国家。此后,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冲突不断...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是什么?
答: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争端的原因?
答: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端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犹太人于公元前11世纪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后来,由于外地的入侵和战乱,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流散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当地居民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融合在一起,形成最早的巴勒斯坦人。从此,他们世世代代居住了下来。19世纪末,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一)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迎来了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了国家。随后,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并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但随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民族相继占领该地区。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大部分犹太人...

请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起因是什么
答:具体的历史就是这样。现状:巴勒斯坦要求以土地换和平(要求建国),以色列坚持以和平换和平(继续占领侵略得来的土地),双方僵持着。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成员大多有亲友死于以色列的袭击,所以到处打以色列,而以色列报复又不顾巴勒斯坦平民的死活,有时候一下炸死几百人,还破坏马德里和会。所以双方很僵很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