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吧病句改错有哪些类型?

作者&投稿:宦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快高考了,我应该怎样学习?~

你好,我觉得现在努力完全是可以考本科的。我认识的一个朋友高考前最后一次大型模拟大概三百多分,后来她高考考了五百多分,但是她最后一个月真的非常努力。我觉得题主在题目叙述中讲述了几个问题,在此总结一下。
1.没有学习动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你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重视学习,殷实的家境其实给你对学习的一丝逃避留了一丝退路,不学习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我觉得上好一点大学意义并不一定在于说未来可以找一个好工作,而是你可以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世界,可能是一种更宽阔更美好的样子,或者你可以找一两个大学宣传的小短片看一看,或许可以找到学校的理由。
2.不知道怎么安排学习时间。其实我觉得同时报六门网课时间方面可能是有点难以协调,因为我觉得除了老师上课以外,你还需要的是一个逻辑总结,框架梳理的过程。我建议既然已经报了网课那就好好听课,然后选定一两门课程利用下课时间重点攻克。比如你说你的数学比较差,我建议可以先把数学课本翻出来,或者利用一轮复习书,看上面的数学公式,做简单的例题,等你慢慢熟悉了公式例题之后,再开始补薄弱的部分,不要贪难题,简单题满满做下来数学至少会有70-80。
3.你说你背诵能力不好,学习静不下心来。我建议你可以循序渐进的慢慢训练自己,不要说一口气把自己所有时间都排满。规划表写你今天要英语练习两个小时,可是你写了半个小时就开始发呆,半玩半学的熬过了这两个小时,然后可能还觉得自己今天很辛苦。所以我认为你可以规划以任务为单位,做完一张卷子或者完成今天的任务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一杯奶茶之类的,慢慢的坚持下去。至于背诵能力方面,你可以试着把一句话的重点提取出来,考试很多都是按点给分,画出句子主谓宾,或者理解文章之后再背诵,实在不行就挑重点的记,或者一般背的时候一边念出声或者拿笔写下关键点,会比较容易背书。
最后还是给你加个油吧!希望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好。而不是下一次看到你问,高考只有五十天了,现在学习还晚么?加油加油!

在现阶段,想要在高考中有出色的发挥,到底应该从哪些地方寻找着力点呢?很多人都会建议高三学生们向学霸学习。学霸比普通考生优秀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在小编看来,以下这4条,就是我们和学霸的差距,如果你也能够把这4个方面的要求“活学活用”,同样有望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上重点大学也有可能。

超级自律
学霸为什么比普通学生更强?原因在于,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该玩的时候玩的比谁都疯,但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比谁都更认真。学霸总是显得超级自律,他们能够约束自己,让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学习上,而不是轻易被其他事情分心。学霸往往都会针对自己的学习,制定非常详细的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规划严格执行。相比之下,普通考生也会制定规划,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规划制定出来的那一刻,就是规划“死亡”的那一刻,并没有真正让规划发挥作用,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学会自律。

学习非常专注
学霸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显得非常专注,身边的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身外之物,不会对他们的学习状态造成任何干扰。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学习中,经常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干扰,经常才学习了三分钟,就东张西望或做其他事情。想要成为学霸,我们就要训练自己的专注,你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才能提高。

时间管理科学
几乎每一个高考学霸,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在复习阶段,他们能够统筹好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考场上,他们能够规划好每一科试卷的答题时间,从而把握复习节奏,把握答题节奏,掌控考试大局。相比之下,很多普通的考生,在高考总复习阶段,复习的随意性比较大。在高考考场上,也没有科学的时间观念,对于高考,很多考生都会选择按部就班的答题方式,一道一道从头往下答,完全不知道应该根据试卷的数量、类型和难度,来规划自己的答题节奏。学习学霸的时间管理策略,对于高考而言至关重要。

答题反应迅速
高考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才能在高考中有出色的发挥呢?最关键就是从现在起就要训练你的反应速度。很多人高考成绩不理想,原因就是反应太慢,别人做了10道题,她才做了3道题。别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套试卷并检查两遍,她做完整套题都很吃力,问题可能就出在平常缺乏反应速度训练上。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2)缺少谓语
  (3)缺少宾语
  (4)缺少修饰成分

4: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2) 重复
  (3)可有可无
  (4)应删去“的”字

5: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5)结构含混---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6: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2)两各解释都可能。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

7: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素
  4、主客倒置

 

用词不当
成分不全(一般为主谓宾中的缺主语或缺宾语)
搭配不当
语句有歧义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 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 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如下所述

语病类型有哪些
答:十大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2、用词不当: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3、词语搭配不当: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

病句的种类及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答:常见语病的类型:1.语序不当,例如:考试完,有同学陆陆续续到操场上来.2.搭配不当,例如:他的家乡是湖南人.3.成分残缺或多余,例如: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小可的缺点改了很多.4.句式杂糅,例如:身体不太好的原因是因为缺少锻炼.5.否定不当,例如:睡眠两忌:一忌睡前不可饱食,二忌卧处不可当风....

高考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答: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四、成分赘余 五、结构混乱 六、语意不明 七、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

所有病句类型
答:常见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二、用词不当 三 、搭配不当 四、语序混乱 五、前后矛盾 六、重复啰嗦 七、不符逻辑 八、分类不当九、指代不明 十、关联词用错 十一、用错标点 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 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修改病句有哪些常见类型
答: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病句的类型有哪些
答:病句的几种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的几种类型,欢迎阅读 病句的几种类型1 一、语序不当 1 .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 例 1] 过去,内地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低,就是成本比沿海高。 2 .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 1 )多重状语:正确的语序...

病句的八大类型是什么
答:病句的八大类型分别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词语误用、重复累赘、关联词错误。1、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2、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3、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2022高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答:高考语文试卷中,每年都有病句检测题。《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学会辨析与修改的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语病如果细化,可以有以下种类:1.歧义 A、她炒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 B、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C、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2.杂糅 A...

高考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答:基本上病句类型都有涉及: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有误;(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表意不明;(5)标点错误;(6)搭配不当;(7)语义重复;(8)归类有误;(9)成分赘余...

病句种类及例句
答:病句的基本类型及例句:一.成分残缺例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句中“使”的主语应为活动,句首介词通过使得缺失主语。修正后的句子: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二.重负赘余例句:在上课时,李佳想起舍友讲的笑话后忍俊不禁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