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观后感:告别,是人生的必修课

作者&投稿:窦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每一场告别,都是一场修炼。无奈、难过、心酸、心痛……这些情愫在内心深处集结,集体考验心脏。

共同奋斗的同窗、曾经相伴的前任、多年归家的远房亲戚,结伴而行时,开心浪漫,不得不告别时,无奈心酸。

有的人,一别就是一辈子。来日方长,但机会甚少。彼此相聚的意愿,恐怕不再浓烈。

总有更重要的事情,占用我们的时间。时间一长,不联系的感情,就淡了。淡着淡着,再没有了相见。

上一次的再见,便是再也不见。

突如其来的告别,最心碎

《人间世》纪录片里,记录的生离死别,让我泪流满面。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告别这件庄重的事。

最突如其来的告别,莫过于亲人朋友的意外死亡。因为过于突然,毫无准备,人的悲痛一下子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纪录片里,一位24岁的小伙,因为生日当天和朋友吃了顿海鲜,结果海鲜中毒,直接送去急救。病危之中,血换了一袋又一袋,还是没熬过来。谁曾想到,这样平常的事情,竟引发这样的结局。

屏幕前的我,心痛又心痛,眼泪流了一行又一行。真的难受。

那种被巨石堵在心口的感觉,令人窒息。

人们常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所以,要珍惜当下。

早有准备的告别,最扎心

《人间世》里,曾是上海一家医院放射科医生的梁金兰,清楚自己的病情,选择住进了临终关怀病房。在生命终止之前,她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她的丈夫陶家林尽管因为重度脑梗,行动十分不变,但还是坚持每天出现在医院,陪伴梁金兰。梁金兰七十一岁,患胸腺癌十一年。十多年来,独生女儿为照顾两位老人,付出了许多。

梁金兰最后的心愿就是安顿好老伴,也是她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

梁金兰和女儿商量好,为陶家林找了一家养老院。

那天,陶家林照常起床洗漱,以为要到医院去看望老伴。女儿说要送他去养老院,这是她和妈妈的决定,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在家无法照顾自己,女儿需要两头跑,也很无奈。

陶家林最终还是去了养老院。

心愿了后,梁金兰就去了。

陶家林坐在车里,从养老院赶往医院,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的泪点不算低,看片子比较理性,不像别人从头哭到尾,但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一场告别,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到来时,依然痛彻心扉。

最扎心的事,莫过于,你安排好了告别,却要我忍着痛,接受告别。

无可奈何的告别,最心痛

《人间世》里,有一集记录了器官移植及捐献。因为器官存活条件有限,所以器官捐献必须快速决定,移植也必须短时间内完成。时间不等人,在这件事上得到精准诠释。

每当有捐献者捐献器官,捐献者的器官信息就被录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系统根据捐献者的器官情况,以及病人等待时间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自动分配。

华山医院OPO是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华山医院opo的秘书长张明按照分配结果,按照顺序与等待者联系。

第一位,已经等待肾源1404天,将近4年。可惜,这位患者第二天赶不到上海,只能放弃。张明再三确认,患者简单的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无奈,听着心疼。

那么多天的等待,希望出现时,不得不放弃,锥心痛难忍,机会更渺茫。

我不知道,这位患者是否还有机会,等得到第二次肾源。

器官捐献在我国,还难以被普遍接受,所以能得到器官移植机会的病人少之又少。

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等待着器官移植,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

很多家庭在面对伤痛时,还要考虑器官捐献,本就是很残酷的事情。

但犹豫时间越久,器官就可能失去捐献条件。

有一家人,反复商量,第二天早上来电话,同意捐献。

可惜的是,器官已经失去捐献条件,无法移植。

有一位捐献者捐献了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救了3个人,挽救了3个家庭。但捐献者家属不愿意面对镜头,也不愿意将捐献者名字刻在纪念碑上,不愿意让人知道。

纪录片里叙述:他们明明做了一件好事,却带着歉意说,对不起,人言可畏。

原本是好事,却因为有些人的议论,让器官捐献变得特殊。无论这议论有无恶意,议论本身,就无形中给家属增添了许多压力。

等待器官的病人,抱着对生的希望,渴望减缓告别的时间。

患了绝症的病人,细数余生的日子,默默等待告别的来临。

器官捐献者家属,短时间内做重大决定,面对告别,最无可奈何,也最心痛。

唯一的欣慰是,救活了陌生人。

我国器官捐献移植实行的是双盲制度,被救者不知道捐献者是谁,捐献者也不知道救了谁的命。

被救者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向捐助者家庭表达谢意,相关信件也都会被转交给捐助者家庭。

感谢你,亲爱的陌生人,谢谢你让我获得重生。

告别很难,但留给人间的温暖始终还在。

告别,是人生的必修课

网上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从出生起,我们就在走近死亡。

一场场告别,撕心裂肺的心痛,我们一次次经历告别,却无法习惯告别。

看了纪录片后,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什么事抵得过生死大事。

一位医生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我们无法决定生死,但可以活出生命的质量。

即使不得不面对告别,我们也应当认真生活。

保持热爱,坚守善良,用心生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答:最近在地铁上刷完了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的全部视频。很多次,在地铁上看不下去,为里面的真实事件泪流满面,在公共空间里落泪实在不太合时宜,很多次,按下视频的暂停键、深呼吸,控制情绪。第二季,并不长,只有八集。这八集中,从不同的角度,有患者、有家属、有医生,病人中有中年人、有...

读《人间世》有感
答:《人间世》里有一个医生,在急诊科经过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好不容易能做下来吃饭,结果却被一个男人掐着脖子把整个人提起来,差点就命丧黄泉,幸好保安来的及时才没酿出惨祸。但是这位经过生死大劫,刚从鬼门关里回来的医生还没来得及平复自己恐慌的心情就又有以为患者送来医院急诊科,还要开刀动手术,医生...

《人间世》观后感100字
答:最近看了这个关于医院的纪录片,一开始感觉有些抵触。抵触的原因是对于谈论死亡是比较隐晦的。直到有一位医生说出一句话,自己才有所释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既然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那还有什么所忌讳的。总结来说,忌讳是我们害怕死亡,对生的留恋,才会有对死的恐惧。理解和信任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人间世 第二季(2019) 观后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答:人的脆弱和坚强,有时候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泪流满面,但很多时刻,咬着牙,也走了很长的路。希望《人间世》的第二季,能够让观众体会到生命的这种可贵和美好。 第一集 当孩子得了不治之症,他们是如何去反抗?如何去度过艰难的岁月?在上海的骨肿瘤病房,《人间世》摄制组跟拍了几个骨肿瘤...

有人边看边哭,有人不舍告别,收官的《人世间》留下了哪些启示?
答:《人世间》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全剧中都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画面,但它娓娓道来的人间真情,时刻感动着亿万观众。可以说,每一个看剧的观众,都曾为之流过眼泪,或者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或者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有后悔也有暖心的时刻。看完整部剧,我觉得它至少给了我以下几个启示:1、对伴侣要...

曾经让人满怀期待的纪录片《人间世》你能看下去吗?
答:《人间世》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一些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每一集的主题都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对影片中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一句非常正能量的话语,因为可以让大家充满力量,同时也给了存活于这个世上的人更多的温暖。在这部纪录片当中有一群非常可爱的孩子,但是...

医疗类纪实片《人间世》第二季回归,你对生命有哪些感悟?
答: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这部叫做《人间世》的纪录片,其实一开始我是不敢看的,因为我的泪点很低,担心自己难以用平和的心态看完整个作品,但是后来还是鼓起勇气看了下去,感触颇深。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观后感,那么一定是,哭到无法正常呼吸。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初衷,是希望借助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的载体...

人间世观后感作文。记叙文600~800
答:看见在每个人的世界里,亲情,爱情,友情都有着不同的分量。而亲情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就像眼睫毛一样,离你最近,为你挡风遮尘,我们却无法看见它。在我的世界里,和许多人一样,对亲情也有些许的不重视,可是一次经历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从此,我的世界里,亲情便当仁不让地排...

电影《人间世》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答:电影《人间世》讲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女性同样保守癌症的折磨,在生活的最后的时光里发生在病房的爱恨交加的故事,这个电影是纪录片的格式,两位女性最后都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部影片看的让人沉默,生命和死亡是大家比较害怕面对的话题,非常的沉痛。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部影片一开始就采取了倒计时...

电影《人间世》首映感动观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电影《人间世》主要讲述的是两个抗癌家庭所真实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部影片上映之后,还是引起了很多人们的关注,相信很多的人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都会非常的感动,《人间世》电视版纪录播出之后就已经是感动了万千观众,也引发了对于医患关系、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与讨论,电影版《人间世》也延续了原纪录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