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落地,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作者&投稿:郝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于2021年-2035年的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终于迎来"定向"、"定量"、"定标"的顶层文件。

11月2日晚,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所涉及到的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的销量占比目标、以及产业的基础能力等部署都有多项调整。

例如,将共享化删除,专注于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三条技术路线,重构"新三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强调国际竞争力;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据汽车销售总量目标下调至20%;"三横三纵"布局,让整车与关键零部件都有所技术的创新和积累……

不难看出,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划的目标更为细化、清晰、务实,推进步伐更为稳健和有条不紊,从追求"量"的规模,聚焦到了"量"的效率。

给新能源的"量变"多一点时间

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沉淀和技术不断创新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在"量"上的增长还并未达到规模级别的效应。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疫情进一步拖慢了新能源增长的脚步。下半年以来,低迷状态有所减缓,但仍然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这也就意味着,距离引发"量变"也仍然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如若过于激进的追求规模效应,那么便避免不了产业在强化核心技术方面和基础配套实施建设方面的失衡。

这也就是说,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规模,需要有更稳健和保守的考虑。因此,规划调整了新的发展愿景,对涉及到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部署。

规划指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和"充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被提升到发展愿景之中,足以看出其重要性,以及政策对于纯电动车电耗限制的进一步宽松。

此外,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从25%调整至20%,也无疑是给了新能源汽车更多缓冲时间。如此一来,在销量规模预期上,新能源汽车增长姿态将更为稳健,也更容易达到规模预期。

协同产业链,积累"质变"的前提

提高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汽车强国"的质变,不仅仅需要销售规模的增长,还需要包括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拓展、关键零部件、整车的研发等产业基础能力的积累,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协同。

因此,为提高量变的效率,规划对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放合作五项战略也分别做出了全面部署。

其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中,规划指出,要坚持"三横三纵"布局,分别从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及从整车的三条技术路线,也就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切入,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在新型产业生态的构建中,规划强调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作为龙头,鼓励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协同,打造出一个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是充电网络建设,包括智能路网设施、加氢等基础设施对于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也尤为重要。在深化开放合作上,则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难看出,向"汽车强国"目标前进,三纵三横的布局,是要打好技术作为产业的基础,并扎实产业多元路线并进的能力。换句话说,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宏图的基本框架。而框架的基础之上,便是要构建一个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需条件。另一方面,从现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础配套的完善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提高购买意愿,进而实现发展前景所设定的规模。

可以发现,在发展愿景的设定下,相比于征求意见稿,规定更注重从各维度来提高量变促进质变的效率。无疑,细化到每一个技术瓶颈、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望大力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红点观察:

规定的落地,给新能源汽车再次厘清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必须是稳健的,因此这也需要产业链进行再次细化、强化和拓展延伸。所以,我们看到了更为细化、清晰的战略部署,以及更为务实的发展愿景。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更有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什么要点?
答:在2019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设定了明确的中期目标。目标显示,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商业化运营,所有公共区域的车辆将全面电动化,高度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广泛普及。预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什么要点?
答:在2019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征求意见稿。这份规划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行,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

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答:10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在新能源...

国务院通过!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将这样发展
答: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优胜劣汰”加剧,并由大规模普及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会议也释放出“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等信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容易实现,但提升发展质量的任务艰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回答...

【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答:文/《汽车人》卢山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比于上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这8年时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趋势、竞争格局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解决发展旧问题,《规划》为中国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 2035年 有什么要点
答:规划对于产业发展设定了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25%,新型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占比则将提升至30%。在特定区域和场景,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商业化应用。这些目标的设定,反映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

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答:公开征求意见近一年时间,11月2日,关乎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站在新15年的起点上,本次发布的《规划》与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定的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答:与此同时,《规划》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因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提出要深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什么要点?
答:在2019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目标: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商业化运行,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在限定区域和特定...

国务院常委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_百度...
答:10月9日,小编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将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