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辟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表达了毛泽东怎么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这一句体会到了环境的艰难。“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表达了毛泽东对于胜利在望的喜悦之情。

该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七律·长征》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愁4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你前两句不是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啊,后两句是长征中的最后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表达了长征即将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终于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阻截,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毛主席能不高兴喜悦吗?这里表达了毛主席的一种兴奋的思想感情,并对将来取得更大的胜利而欢呼。

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呵呵

全是概括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地艰难,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