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司背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于这个名称由来的典故吗?

作者&投稿:颜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背后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司令部背后那条街!

  转摆渡百科
  一、“因山立号”说
  这种说法认为,“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
  刘宗意指出,陵,作为名词有二义。一为《说文解字》上讲的“大阜”,就是较高的山。二是借用为帝王的坟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帝王的去世称为“山陵崩”。帝王坟高起像一座山,建坟往往是在帝王活着的时候,为避不吉,讳称为陵或山陵。

  他介绍,在“因山立号”说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当时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其名因山石颜色而来,而其实山上并无金矿。“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铜也称赤金,我们现在把纯铜称为紫铜。这与后人称其为紫金山是一样道理。当然,如果要按现在的认识,就应该是“铜色之山”了。

  “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古代地方志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或石首城。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南京的众山属宁镇丘陵,这一带山岭都不算高,400米以上的就更少,钟山以海拔448米高度雄居第一,相对而言,可谓巍巍钟山了。高山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原始崇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高山崇拜。原始人认为,高山是神灵的居所,也是人类与天神沟通的途径,它具有神秘和灵验的特性。

  所以人类一直对高山满怀敬畏之情。各地区居民在自己生活的区域选择一座高山作为崇拜对象,以满足心灵的寄托。古人把一个地区有联系的众山之首称为“祖山”,作为地区的标志,钟山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它是南京地区居民心目中的圣山。钟山的古称“金陵”在这一地区是神圣的。楚国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用祖山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习惯。

  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


  二、“金坛得名”说

  关于金陵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建康实录》说:“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但据刘宗意介绍,该书作者许嵩还没弄清金陵具体是指哪座山,可能是把它当作石头山(今清凉山)的旧名了,所以对“因山立号”说能否完全成立产生了疑问。他亦感觉石头山还不足以享用“金陵”之美名,于是将“金坛得名”的猜测也一并记录下来,以示其心中疑问。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帝王“埋金”说

  “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岗据说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

司背后社区于2000年4月成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南边,江苏工业大学西侧,东至新模范马路5号,南至童家巷,西至司背后、天福园,北至新模范马路。社区办公地址为新模范马路7号。社区总面积约0.3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037户,总人口9282人,14个院落,居民楼46幢。驻区有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大单位。2007年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新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620平方米,设有警务室、办公室、议事厅、电化教育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温馨小屋、劳动保障站、多功能活动室、信访接待室(谈心室)、红十字健康促进站等多个办公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先后荣获江苏省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南京市“六好”社区关工委等称号。

编辑本段概况

  [1]社区老年人口居多,现有60岁以上老人145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3%,为此社区突出开展各项老年人服务活动,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为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社区还专门成立了“老年合唱队”、“老年京剧队”、“老年太极拳队”等老年人活动团队,大大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具体为什么,我不这么清楚,应该在是指北城兵马司后,有一张图,你可以找一找(下面的网址)

选我的吧,找那张地图花了好久时间



司背后社区于2000年4月成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南边,江苏工业大学西侧,东至新模范马路5号,南至童家巷,西至司背后、天福园,北至新模范马路。社区办公地址为新模范马路7号。社区总面积约0.3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037户,总人口9282人,14个院落,居民楼46幢。驻区有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大单位。2007年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新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620平方米,设有警务室、办公室、议事厅、电化教育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温馨小屋、劳动保障站、多功能活动室、信访接待室(谈心室)、红十字健康促进站等多个办公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先后荣获江苏省评为“充分就业社区”、南京市“六好”社区关工委等称号。
百度百科

明代时期,这里是“北城兵马司”(相当于城北派出所),司背后指的是兵马司后面的小街巷,地名由此而来

我有一张明代南京地图,司背后当时就有了。

是官衙地名。司应该是官职名。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 ,分为盐铁、户部 、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淳化四年(993)五月 , 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咸平六年(1003)三司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20多个案,分理事务。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不知道!

南京地名“司背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于这个名称由来的典故吗?_百 ...
答:司背后社区于2000年4月成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南边,江苏工业大学西侧,东至新模范马路5号,南至童家巷,西至司背后、天福园,北至新模范马路。社区办公地址为新模范马路7号。社区总面积约0.3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037户,总人口9282人,14个院落,居民楼46幢。驻区有南京东南大学附属...

南京“司背后”这个地名是怎么起出来的 起源是什么 或者有什么典故由来...
答:据说是司令员警卫后备部

司背后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答:司令部背后那条街!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属于哪个市
答:辖和会街、西瓜圃桥、司背后、模范马路、颂德里、三牌楼、新门口、将军庙、蔡家巷、黑龙江路、长江新村、马家街、观音里、工人新村、青石村、紫竹林、南昌路17个社区。挹江门街道 办事处驻陵村4号。面积3.34平方千米。辖福建路、妙峰庵、丁山、察哈尔路、鲁迅园、镇江路、钟阜路、戴家巷、模范西路、回龙桥10个社区...

南京鼓楼区的邮编是多少
答:鼓楼区 的邮编号是210009,但是你也可以使用南京全市都能统一使用的邮编号的,统一的是210000。还有这些就是南京市其它区的邮政编号,玄武区 210018,白下区 210002 ,秦淮区 210001, 建邺区 210017 ,南京市 210000 ,玄武区 210018,白下区 210002 ,秦淮区 210001 ,建邺区 210017 ,鼓楼区 210009...

南京地名“司背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于这个名称由来的典故吗?_百 ...
答:司背后社区于2000年4月成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南边,江苏工业大学西侧,东至新模范马路5号,南至童家巷,西至司背后、天福园,北至新模范马路。社区办公地址为新模范马路7号。社区总面积约0.31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037户,总人口9282人,14个院落,居民楼46幢。驻区有南京东南大学附属...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邮编是多少
答:注:“南京市地名网”“鼓楼区政府网站”中华阳佳园是属于莫愁街道。整理2005年,江东街道新增长阳花园社区居委会。至年底,鼓楼区下辖7个街道、95个社区居委会、2个行政村。全区面积25.44平方千米,总人口684580人,总户数177856户。(数据来源:《鼓楼年鉴二__六年》)华侨路街道 办事处驻明华新村14号。面积3.56平方...

南京鼓楼区的邮编是多少
答: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邮政编码 邮编 地名 210003 中山北路(单249-455#双202-354#) 虎踞北路(单35-9999#双54-9998#) 归云堂十五巷归云堂十五巷 金源太古城金源太古城 金陵大公馆金陵大公馆 新模范马路宏景公寓 三牌楼大街经典家园 虎踞北路双门楼宾馆 太古山庄太古山庄 建发大厦建发大厦 中山北路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