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到底谁对谁错???

作者&投稿:劳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到底谁对谁错呢? 谁又可以讲得清呢?~

对于唯心主义的错误理解】
很多人对为主义有着片面的误解。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唯心主义是科学的对立面,而唯物主义才是和科学站在一边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很多科学家(比如马赫、牛顿),都是唯心主义者,现代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很可能唯心主义才是正确的。
【唯我主义 】
我们的教材,对唯心主义的介绍是很少的,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唯心主义就是:我感觉这世界是怎样的,这世界就是怎样的。(这也是唯物主义用来攻击唯心主义的普遍说法。)
其实很多唯心主义者都反对这种说法,说这句话的人所理解的唯心主义是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落后的唯心主义。
因而那些认为“我死了你也不存在了”的人,这不是唯心主义,这是唯我主义。虽说意识决定物质,但“我”是意识,“你”也是意识——二者是平等的。并不是说“我”这个意识死了,就没有别的意识存在了,这个物质世界就不存在了。
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唯我主义已经是太落后的,被时代所抛弃的唯心主义。
【唯意志主义】
文化大革丵|命之前的大跃进时期,中丵|共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典型唯心主义口号。
我们说的意识并不能直接决定物质,但意识是能证明物质存在的唯一条件。(下文的“意识第一性”)
但其实,唯心主义没有那么肤浅,它和唯物主义对一个终极问题:物质是否第一性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先有了物质,才有了物质运动的规律。唯心主义却认为:运动的规律是第一性的,是先有了运动的规律,才有了物质。
【唯心在科学上的解释】
在物理学中,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没有物质怎么可能有运动呢,可是,在唯心主义者看来,物质也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形式,一个物体,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主要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头,一个原子核的大小,和原子的大小相比较,就象是一个乒乓球和一个足球场相比较,可见,原子绝大部分是没有质量的空间,如果再把原子核打破,里面照样是由更小的有质量的物质,和没有质量的空间构成的,最终分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最终找不到有质量的物质了,物质无形中转换成了能量,也就是运动。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来说,物质是在大爆炸中的一瞬间产生出来的,有产生于无,无中可以生有。
【唯心与唯物的根本划分】
即物质与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
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意识也是由物质奠定的基础,意识是有根据才能存在的 ”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物质也应该有什么来奠定它的基础,物质也应该有存在的根据。这会变成一个无穷的“鸡与蛋”、“蛇咬尾”的问题。由于物质世界的局限性,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因而这个问题放在物质世界的层次,无从讨论。
部分人觉得只有意识才需要存在的依据,而物质不需要,那么他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认为只有物质才需要存在的依据,而意识不需要,那么我们是唯心主义者。
【意识第一性】
叔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为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
——意识不死。最简单明了的,物质可以被制造,程序可以被编写,但意识不可被创造。
不可被创造之物为何能存在?因而,意识是高于人类所能改造的物质世界的。
此时唯心主义所研究的范畴,高于唯物主义所研究的范畴。
本人认为:意识是能证明物质存在的唯一条件。
物质即使存在了,若没有意识去感知他的存在,那么这种“存在”和“不存在”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打一个简单的比方:
我告诉你,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一块石头和你长的可像了!你会相信吗?不会,或者说不能判断。因为这块石头从来没有被你所感知,因而即使它真的存在,对于此时此刻的你也是没有意义的——和不存在一样。但对于此时此刻的别人和下一时刻的你就可能有意义,这会在下文存在的相对性中解释。
【唯物主义的明显错误】
1.有脱离意识存在的物质,没有脱离物质存在的意识。
无法感知的意识就不存在吗?你听不到石头说话就证明石头没有意识?你听不懂鸟语,就认定鸟没有意识?你看不懂万物的行为,就断言万物没有意识?即使有脱离物质存在的意识,而你无法感知到,这就成为了你论断那个意识存在与否的依据?(MSN用户还接收不到QQ用户的信息呢,那就能证明QQ用户无法发送信息?)
——那么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是你自己的意识?请注意,一个唯物主义者,以自己的感知来判断万物,这明显是与唯物论相矛盾的!
此为漏洞之一。
2.意识是人脑产生的,要依赖与物质而存在。
每当谈到这个问题,唯物主义者往往会抛出一个粗糙的攻击:“唯心主义者,你把你的大脑切下来再和我讨论这个问题。”
对此,作为一个唯心主义着,我是回应是:“好的,咱们一起把大脑切下来,然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1)是否我没了电话,不能和地球另一边的人通话,就可以证明我不存在呢?
(2)大脑是什么?大脑就是意识用来操纵肉身的工具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一个自然人类比为ICQ用户——把大脑切了,就相当于把ICQ的运行软件卸了。没了ICQ软件,你当然就不能和ICQ用户沟通了。当然,软件有千千万万,卸了ICQ,还可以用MSN。
所以,肉体(物质)只是工具,而精神不死。
3.可知论。
唯物主义中的“可知论”其本质是片面的唯心。
所谓“知”,就是人类认为自己已经正确认识了的事物。唯物主义者在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外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此得出人类能正确认识周围事物一说。
且不说“正确”与“否”的概念是由人定的(这本身就有局限性)。因而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一说。
降低一个层次来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请问人对物质的反映够全面够正确吗?
例如诸多“无限性”问题——人对物质的反映只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即“无穷”这一概念是无法被人的头脑反映的。这成了不可知论。人对于其能感应的物质赋予他所认为的客观性,对庞大的不能认识的世界视而不见,说什么“没有不能被认识之物”,此时的唯物即是片面的唯心。
【唯心主义就是否定物质的存在?】
唯心主义从来没有否定过物质的存在,所有人都承认物质的存在,否则哲学无从谈起。
但是,唯心主义所承认的存在是主观的存在。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因为,当你无法感知一个事物的时候,你又如何证明它存在与否呢?
【存在的相对性】
佛教中有“一人一世界”之说。是的,“存在即感知”这一理论是站在“一人一世界”的框架下才成立的。被我感知到的事物在我的世界里存在,同样,被你感知到的事物在你的世界里存在。所以,不能说“我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就不能存在于别人的世界里。”因为一个人的感知,只能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而你我的世界是平等的——我感知不到的事物不代表你感知不到,对于我不存在的事物不代表对于你不存在。
【不可知论】
因为“知”与“不知”的判断标准是人定的,科学研究也是基于人的感觉(感官)。在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下,所谓科学研究只不过是:自己定规则,然后自己玩游戏。这会造成“多数人认同的即是真理”。就像我们现在看几百年前的科学研究成果一样,当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很“科学”的呢。相信几百,几千年后,人们也会这样看现在的我们的。
【唯心主义不代表消极主义】
坚持唯心主义立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各类历史人物比比皆是,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创造了辉煌业绩。马赫、牛顿和爱因斯坦或是坚定的唯心主义者或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并不妨碍他们取得巨大的科学成就;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也都拥有唯心主义思想,并未妨碍他们追求社会进步;(话说社会的进步又是什么呢?让地球消耗殆尽?让人类无限繁衍?我们是地球的癌细胞,然后转移到别的星球去——癌细胞转移?)
理解了“现实”的局限之后再发展现实框架内的科学,不是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的生活吗?既然唯物者也学会看“辩证地看待问题”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一点都吧辩证呢?很可笑吧。
【我们为什么需要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的是改造“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唯心主义主要研究的是:是否有“现实世界”;以及什么是“现实世界”。
【世界是有层次的】
关于这个层次,我们可以用网络游戏这个概念去理解。这样一来,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的好比是应用于游戏中的游戏攻略。而唯心主义主要研究的好比:为什么要制造这个游戏,以及,是谁制造了这个游戏。
所以,唯物主义是局限于“游戏”中的,而唯心主义是跳出了游戏框架的。如此,唯心主义所研究的层次应高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从属于唯心主义。
这样看来,唯心主义似乎在现实世界里没什么用处。但,什么又是“现实”呢?
【唯心与唯物是否势不两立】
不,是互补的。(详见下文唯物与唯心在数学上兼容性)
上文已经提到世界的层次性这一问题。 唯物回答框架内的问题,唯心回答框架外的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因为唯心主义所站的立场更高,So必须承认唯物是包含在唯心的范畴之内。
【唯物与唯心在数学上的局限性与兼容性】
推理如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世界中也就是3维立体+1维时间。譬如说你现在在看这篇文章,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此时此刻时间与空间的重合,明显这符合唯心主义。(此处有必要了解平行宇宙。)
而时间又是无限的,在无限的时间中总会有一时刻会发生这样的事。如你在看我的文章,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无穷的概率里,必然会出现一个特定的事件。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
在比如,我们知道数学中的分数,同一个正数做分子,分母越接近于0那么这个分数越大,但是又不可能等于0因为等于0就无意义了,那假设它等于0是否就意味着这个数就是无穷大的一个最极值?因为时间是无限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最值,这是唯物主义的解释。用唯心主义解释就是说正是因为我们不能感知到无穷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因此我们否定无穷一说。
再用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如果有3边就是三角形,有4边就是4边形,那一个非常标准的圆有几个边呢?将一个多边形的边进行无穷次切割,它的边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无穷,它就变成了一个圆。那么我可否说,这就是关于无穷的一个形象的概念?这个圆就是物质,我们认为它的边有无穷多个,这就是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明显是唯物主义。
【量子物理科学家用唯心主义的解释】
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他们无可奈何地发现,这个世界的实体恐怕真是唯心的,即是说,是由精神建立了物质。
理由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现在最小的物质单位是夸克,可是至今无法从实际的角度上证明夸克的存在,即追踪不到夸克,经过一些列复杂的研究,他们发现一个最可能的理解:夸克是有人的绝对精神定义的。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夸克是实体,那么,不管其有多小,总会有内部结构,即使内部是空的,它也总该有一个壁,必然要有另一种东西来组成它,如果这种东西存在,那么它同样该有内部或者壁……这样永远无法找到最小的结构(如果内部是空的而又没有壁,这个组成部分就不存在了),但是,既然一种物质存在,就必然有组成它的最小部分,但按照上面的分析方法,这种最小部分是无限下压的,根本不可能具体化 按照量子力学非常复杂的理论依据,夸克就是最小的组成粒子了,但目前科学家无法追踪到 如果夸克以实体方式存在,其内部必然又有下一层的成分——如果这种循环延续,结构就无法具体话,如果无具体化,宏观的物体就无法存在——这完全是一个悖论。(因为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物质的最小部分的组成是真空,而真空怎么能构建物质呢?)科学家大胆提出一个观点——夸克就是最小的组成,它不存在下一个层面的结构,但它也不是真空(不然这是物质的悖论),那么,最有可能解释得通的便是,夸克是绝对精神的反应。是精神感应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甲:我是高2的一名学生,刚学哲学,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唯心主义正确还是唯物主义正确,麻烦大家帮帮我,告诉我这两者到底是谁对谁错?
乙:没有对错,就我来看,只是观察世界的方法的高度不同,你难道看到哪本哲学书上写明“对错了吗”?
丙:哲学的答案并不是一定的,只看你怎么去理解了。就我个人看唯心论和唯物论都不能完全阐述万物的本原,仅此而已。
丁:没错,课本不是绝对正确的,但它是权威的。
甲:谢谢大家,可我还是不能理解你们的话,为什么我们政治老师说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错误的呢?
乙:别管老师说的。课本把形而上学归为唯物主义,可谁都知道黑格尔是形而上学集大成者,而他的哲学是唯心的。区分一个哲学是“唯物”还是“唯心”不具基础地位。

看你的信仰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旧译观念论。蒙昧时代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和万物有灵的观点,隐含着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臆想,是唯心主义的萌芽,哲学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宣传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世界范围内,并非所有的科学工作者以及哲学研究人员都认同辩证唯物论这一哲学流派。爱因斯坦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阅读完毕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勉强出版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202页)

唯心与唯物并没有客观的对错问题的存在。精神与物质是相互依存的个体。精神(唯心主义)决定物质,然而知识与理性(唯物主义)的判断行为才能有效的规范精神法则。

就像一个钻石你很喜欢它,想要它。这是你的精神。但从物质上来诠释的话你没有足够的钱。如果你非要的话那么你将会步入地狱。

一个钻石,你有能力去买它但你不想要它。从唯物主义上来诠释,你有能力去买。但从唯心主义上来诠释你不想要它,但是你有能力去买它。

一个没钱,却想要买钻石。
一个有钱,却没有买钻石的意思。
一个唯心。
一个唯物。

然而,唯心的你没有相同物质来等价交换。
唯物的又没有精神意念去买。

说明一个事物的成立需要唯心与唯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上面的朋友说得没错,两者都是一种哲学流派,不错在对错问题.都是对世界的一种看法.只是因为唯物主义更接近我们的常识,所以很多对西方唯心主义不了解的人,会产生一些迷惑.
楼主,你可以去查看一下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论点以及论证过程.这个会对你理解唯心主义有帮助的.下面是我以前解答其他朋友的回答,你可以先看看.然后再去找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唯物主义观点的确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符合人们的常识.但是唯心主义者也并非是缺乏常识的人.
我就拿贝克莱主教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个主观唯心论的论点来说明一下吧.

首先,我们说一个东西存在,是依凭什么根据呢?比如我们眼前有一个白色杯子,我说,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杯子,因此这个杯子存在.但是我们要是再深入思考一下,只不过是有一些白色出现在你的视网膜中.你在梦中也可以看见白色的杯子,但是梦中的杯子是不存在的.因此你说你看见了,是不能证明这个东西存在的.

那么,你也许又会说,我不光看到了,我还用手摸到了,这个杯子是硬的,热的.但是,你只是感到了硬度,热度,并非感受到了杯子本身.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用仪器刺激你的大脑或者皮肤神经,让你产生硬的,热的感觉,而不需要一个硬的东西或者热的东西出现.

如果楼主你看过黑客帝国,你会对这些有更深的体会. 在黑客帝国里,人都被机器放在玻璃罐子里,作为机器的能量来源.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用来刺激人的身体,产生各种感官,使人觉得自己好象生活在一个正常世界里.实际上这就和做梦一样,只是在梦中的人不知道自己在梦中,还以为自己是真实的生活呢.古代的庄子早就意识到了,因此就有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物质,不过是我们的感官经验的综合.一个白色的杯子,不过就是我们眼睛中感受到的白色感官,皮肤中感受到的硬的感官,热的感官的综合.而这些感官经验,都是意识的. 物质,实际上就是意识的产物.没有了意识,什么都没有.就好象人死了,对于这个死人而言,什么都没有一样

回到论题上,也就是说,唯心主义不一定反对物质在时间上在先,但是他们强调,意识在逻辑上在先.也就是说,你必须得先有意识,你才能意识到物质存在.

当然是唯物对,因为你思考问题是靠大脑来完成的,而大脑是由物质构成的,究其根源,还是唯物主义对。

“一个说右腿重要 一个说左腿重要”十五楼说的不是很好吗; 因为人太多 而每个人的认识又各有侧重 立场、价值、立足、对自己的关系不同,或许有些人听说唯心是对的 但其逆反心理作祟 就任同唯物是对的 事后想一想唯物确实没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答:若有兴趣自己可去查。就像辩证法最初就是与唯心主义结合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意识作用,在适当的范围内,还是对事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个问题 世界信哪种观点的多?这个到没有谁去统计过,信奉宗教的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不过二十一世纪科学大发展,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唯物主义者。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答: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否真的绝对对立?
答:现在发现唯心和唯物并不对立,而是两种有意义的东西,就像图像和声音,就像眼睛和耳朵,虽然不同,但并不对立,没人会争论眼睛和耳朵到底谁更正确。如果你是唯心主义,那你应该知道,事物是存在的,一切的存在也必然有意义,利用事物也是不违背唯心的准则的,唯心是本质的世界观,而唯物就是世界。

如何理解和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有谁对谁错这句话?
答: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你没有办法单独的把一件事情列出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他造成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物体都是存在局限性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和评价唯物主义或者是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处于一种很客观的角度,没有谁对谁错,因为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没有谁对谁错。现在虽然更崇尚唯物主义辩证法,但是随着人们意识的变化真理有可能变成谬论,谬论有可能成了真理。有些东西没有发现并不代表没有,就是这个道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
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共同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它们都试图回答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认识方式的根本问题。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关注这些基本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和人类认知的本质。但是它们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方法上存在根本的区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到底谁对谁错
答:甲:我是高2的一名学生,刚学哲学,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唯心主义正确还是唯物主义正确,麻烦大家帮帮我,告诉我这两者到底是谁对谁错?乙:没有对错,就我来看,只是观察世界的方法的高度不同,你难道看到哪本哲学书上写明“对错了吗”?丙:哲学的答案并不是一定的,只看你怎么去理解了。就我个人看唯心...

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对立统一的
答: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现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它们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参考资料: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哪个正确?还是都不正确?
答:唯物和唯心都不全对,两个太绝对了。通常我们设计装修,是先设计,再装修;而不是先装修再设计。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想象,也要实践证明。那你信世上有鬼有神吗?没经历或没看到过的人肯定说没有,但很多人有看到,也有经历,他们的见证就是事实。人没办法歪曲 就像我们做梦我们不知道,看不着摸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
答:我们对此表示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望文生义的错误。 “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对哲学范畴,说明一个问题,世界的起源,物质和意识,什么是主要的特定的哲学立场或哲学的倾向,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第三交织着对抗与形而上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抗。任何哲学,自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