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的曲沃县有什么风俗民俗?

作者&投稿:长孙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临汾~

首先想到的是壶口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一到汛期就令人震撼。一年中有两次看《壶口》的最佳时间。一个是四五月份,桃花正处于汛期,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时候。此外,在7月和8月,雨季降水较多。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彩虹!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中国唯一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祭祀圣地。
中国梨博览园,这是山西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梨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园。中国的梨博园有几个特色旅游区,如百年梨园、嘉鱼湖、九曲黄河阵、珍禽动物园等。
裘芸是陕南根族旅游的核心景区,是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符号,千百年来一直是道教圣贤的经常出没之地。著名景点有塔尔布古村、五龙宫、祖师顶等。
其他还有黄河峡谷漂流、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东岳庙等。

一、临汾曲沃县风俗

1、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2、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二、临汾曲沃县民俗

1、晋都文锣鼓

晋都文锣鼓是流行于曲沃县城北太子滩周边村庄一带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曲沃为古晋建都之地,民间文化深受宫廷礼乐制度的影响,锣鼓器乐以典雅、悠扬、清新、悦耳见长,故称“晋都文锣鼓”。

2、曲沃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曲沃县一带的汉族传统戏剧,属于皮影戏腔调,因其主要特色乐器为小铜碗而得名,又因其领奏乐器月琴旧称“阮咸”,故也被称为“阮儿腔”。

2006年,曲沃碗碗腔成功申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曲沃琴书

曲沃琴书是一种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汉族传统曲艺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

扩展资料

曲沃县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正平郡,曲沃县改属绛郡。十年后徙至今乐昌镇。唐朝时属绛州。宋朝时属绛州绛郡。金初属绛州,兴定初年属晋安府。元复属绛州,大德九年(1305年)改属平阳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平阳府。清末属河东道。

中华民国时期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11月,撤县并入侯马市。1963年5月,恢复曲沃县,县址驻侯马镇,仍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1971年侯马市析出,恢复曲沃县,县政府驻城关,自此曲沃无变更。

参考资料来源:曲沃县人民政府-曲沃简介



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做糕点,有麻花、酥饼、枣泥点心、豆沙糕、琪子糕、煮饼等这些食品样式不同、颜色各异、味道甜美,让吃的人们都赞口不绝。
这里春节吃饺子的习惯与众不同。家家户户都只吃红萝卜羊肉馅的饺子,包的样式也有讲究,饺子肚儿必须是圆溜溜,说是这样的饺子煮熟后里面的馅是个肉团儿。
最为诱人的就是一种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美味佳肴----暧锅。

过年炸麻花,做点心。

曲沃民俗
曲沃为古晋国建都之地,世称礼义之邦。县人崇尚勤俭、谦恭、孝悌、礼让,素以忠厚温顺,闻名遐迩。邻里相处,互助成风,一户有事,众手帮忙,宁肯锅里断了米,不教街坊少了礼。对外地人和入籍定居者,能以诚相见,宛如一家。唯热恋故土,不喜远行,故有“三天不见塔儿山,食不香甜寝不安”的民谣。
新中国建立,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封建礼仪逐渐被现代礼仪所替代恪守,乡土的观念日趋淡薄,妤男儿志在四方,驰骋万里,报效祖国,成为年轻一代的追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新风尚逐步深入人心。

2 第一节 衣食住行
服饰
明以前,县人的衣料构成有皮毛、蚕丝和麻葛织物。明初种植棉花后,妇女纺花织布成俗,衣料遂以家织棉布为主。清代至民国,家常衣服多为短袄长裤。其色泽以黑白为主,靛蓝、赭色次之,妇女儿童则有穿红着绿习惯。喜庆节日男穿长袍短褂,女穿裙裾。头戴以毡帽、瓜皮帽、草帽为主,其次是和尚帽、猴头帽、风帽。儿童则戴虎头帽、狗头帽、莲办圈帽。妇女裹包头、戴绒帽。鞋多为布料,有方口、圆口、尖口、牛舐鼻、软腰棉鞋、疙瘩棉鞋、毡窝、油鞋,泥脚等。妇女有绣花鞋、高底鞋。儿童有眉眼鞋。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渐有大衣、毛衣、针织衣;胶鞋、皮鞋、皮底鞋,针织袜,以及各式有沿帽。

1949年后,家织土布渐为机织棉布代替,在棉、丝、毛织物基础上,增添了化纤、尼龙、人造革、人造毛皮等,颜色和式样逐步更新,有中山服、军便服,青年服、学生服、西服、风衣、风雪衣、太空服、健美服、T恤衫、蝙蝠衫等。鞋以硬塑底鞋、泡沫塑料底鞋、凉鞋、拖鞋、皮鞋及运动鞋为主,花样繁多,不胜枚举。
发型
清代男人留发辫,长发一束,吊于脑后。民国年间大多剃光头,青年学生留平头、分头。新中国建立后多数留短发,80年代有青年式、波浪式,运动式等发型。

民国时期,女人沿袭清制,少时蓄长辫,婚后绾纂。20世纪50年代,剪短发。80年代,青年妇女喜好烫发。其发型有波浪、菊花、海燕、刘海,蝴蝶、长发辫、长发云块和发髻等。
首饰
清至民国,妇女戴耳环、手镯、戒指。婚后戴笄,新妇并佩戴银制葫芦三色子。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取消。20世纪80年代,首饰重新上市,妇女戴耳环,戒指和手镯者日益增多。
饮食
饭食以白面为主。午饭多吃面条,早晚蒸馍、米汤。招待客人,多吃包子、饺子、烙饼,油饼等。菜肴讲究腌、炒、熬并举,喜吃酸辣。醋以米醋为主。平时蔬菜两三盘,待客四五盘,荤素兼有。春节待亲戚,火锅、四盘菜,80年代后增至五六盘。喜庆筵席分十全(四盘六碗)、十二件(六盘六碗)、十三太保(十二件加海碗或攒盘)、十全戴帽(十全加攒盘),十五圆(七盘八碗)、六六席(六大碗六小碗、十三花碟、三趟小饭)、八八席(八大碗、八小碗、十七花碟,三趟小饭),重八(八碗八盘)等数种。地方风味小吃有给铬面、羊杂羹(羊头菜)、油赙凉粉、醪糟、油茶等。
住宅
住宅大部是大屋顶瓦房,四合院格局,住房一连三间,北房多是主房,有明三暗五、夹楼厅(左右建楼)等格式。南北两山和绵岭一带,多利用地势,挖窑居住。旧式房窑一般窗小,光线不足。“有钱不住东南房”是曲沃人选择住房的谚语。1949年后,新建住宅多系独院。北房五间为主,门窗高大,宽敞明亮。宅门东南或西南向,门内建影壁。街门厕所设西南或东南隅。

旧式门楼多有台阶,宽lm余。新建门楼宽而平,一般可容小四轮拖拉机出入。门额书字传统为“孝友第”“忠厚第”“敦伦”敦伦”“凝瑞”“耕读”等,今书“凌云志”“腾飞”“朝晖”“康乐园”“祥瑞”者居多。
器用
清末至民国时期,一般农户有柜桌、单桌、木椅、条凳、衣柜,条件优越的有方桌、条几、茶几、太师椅。置钟表者,百户仅有二三。新中国建立后,收音机、暖水瓶、钟表逐渐普及。1980午后,不少户购置立柜,平柜、高低柜、五斗柜、床头柜、写字台、沙发、茶几。1985年后,购置组合柜、收录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者逐年增多。城镇少数居民始用电冰箱。

卧具 农村多七炕,城镇居民多用床,80年代农村用床者渐多。
炊具 50年代,锅、笼圈、箅、盖沿用铁铸晶,少数贫苦农民用瓦笼。70年代铝制炊具兴起。80年代铜、铁、铝器兼用。
照明
20世纪20年代前用棉油灯,锡或生铁铸造灯座灯碗,棉絮捻儿。外出用纸糊灯笼。30年代用煤油灯,灯具以玻璃制。外出用桅灯。60年代开始用电灯。外出用手电筒。
行旅
民国时期,县人外出多系步行,骑牲口或乘车代步。民国10年(1921),县内始有自行车,至27年全县有自行车者,百户约均5辆。1974年百户均47辆;
1988年百户均112辆。80年代县内摩托车渐多, 1988年有246辆。
娱乐
春节或农闲时,县人聚会娱乐,活动方式简便。碰钱:用铜圆或制钱在砖墙上碰,所碰之钱距离远者投近者,投中为胜。插方:划纵横线各6条,二人每次各执1子(木节、石头、砖块等)相摆,成方成条者吃掉对方子,吃子多者胜。抵拐;二人各曲一腿,用手捉足,以膝相抵,腿不坠者胜。翻车轮:张开臂腿向左右一方翻动前进。翻碌碡:用手或脚蹬碌碡翻动。另外有下象棋、跳棋、摔跤、摸纸牌等。新中国建立后,县人喜爱打扑克、打篮球、看电影、电视。

3 回复:曲沃民俗
日常习俗
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初二不到邻居家担水。初一、十五不探望病人,平时探望病人要在上午。借人药锅不能送还,要待物主自取。六腊月不定亲、不搬家。在外亡故者,尸体不进村。待亲友不吃面片。写信不用红笔。老人亡故后,第一个春节不贴红纸对联,初一至初四不串亲访友。出嫁的闺女不在娘家过春节。媳妇住娘家,在腊月廿三必须回婆家。

4 第二节 礼仪
称呼
称曾祖父母曰老爷(ya)老娘(nǘe),祖父称爷(ya),祖母称娘 (nǘe);父亲呼大,爸爸,母亲呼妈;伯父呼伯伯,伯母呼娘;叔父母呼爸,婶。外祖父称姥爷(ya)、外祖母称姥姥、姥娘(nǘe);其他有舅舅、妗子、姑姑、姨姨、姐姐、哥哥、嫂嫂等称谓。对孩子呼乳名;公婆对大儿媳呼大(duo)和,二媳呼二和,并有按娘家村名叫的,也有按孩子的名呼的,新中国建立后直呼其名。同事之间称老王、老李……。对商人分称王掌柜、李掌柜,王大、李大和王相,李相。新中国建立前,向人问事称掌柜的,后改称同志,80年代多称师傅。对知识界长者一般称先生或老师。
礼节
清代一般人见面,两手抱拳,互相问好,民国时期,亲友到家,敬烟、端茶、留吃饭;亲友告别送至门外,并说“回去都问候”。婚丧礼仪,行跪拜礼。新中国建立后,见面行握手礼,婚丧仪式曾一度取消跪拜礼,行鞠躬礼。

5 第三节 喜庆
生育
产妇生育,叫“坐月子”。分娩前吃鸡蛋,产后吃烙饼,喝稀米汤,产房门上悬红布条。产后三天、五天、七天,邻友送鸡蛋、挂面、红糖,莲菜,表示庆贺和慰问。十二天或一个月,要“兴”十二日或满月,亲戚送衣物,姥姥家在外孙家大门两侧栽鲜竹一对,外加幼竹一株(俗称子竹),竹枝上悬挂布旗、红布条、圆镜、铜铃、各色干果等。并在门首钉木碗、红筷。主人要宴请亲朋,偯送油饼。孩子周岁,过生日,戴串铃(白面烙成的环形圆馍)。

孩子起乳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命名。希望孩子健壮的有铁蛋、石头等,希望给家庭带来幸福和前程的有来福、红运、天才、登科等;女孩多以花鸟为名,如石榴,桃花、春燕、莺哥等,希望生男孩的则给女孩取名招弟、引弟。新中国建立后,以红宁起名的很多,如建红、国红、红霞等,大跃进时期降生的,多叫跃进、浍河,浍芳等,其他如建社、新社、立新等,都具有时代感。近年多以小字起名,更觉亲昵,女孩有小红、小芳、小丽,男孩有小刚。小俊、小强等。
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祝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嫁娶 县内传统婚姻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来定,从提亲到完婚,大致须经过订亲、纳聘、迎娶三个礼序。
汀亲,俗称吃面。媒人提亲,征得双方默许后,先在女家吃面,吃过喜面女方即为应允。然后男方写恳帖,正式央请媒人,准备纳聘。
纳聘,俗称过礼。男方备好聘金、衣料,首饰等礼物,请媒人过目,选择吉口,
由媒人送至女家。女方收礼后向男方回礼,双方换帖,即成亲眷。聘金也叫彩礼,民国时期,一般人家半份礼120元(约折小麦1800kg),也有一份礼240元的。中产以下的户,娶媳往往要负债。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自主婚姻,汀亲时先行换礼。女方在亲属陪同下,与男方见面、谈话,双方同意后换礼物,即为定婚。换礼后,女方向男宅长者及亲友行礼认亲,长辈们都要付给新妇见面礼。此后,男女照合婚相,买办衣物,逢年过节,你来我往。换礼的同时,一般也过彩礼。50年代彩礼大致与民国时期同,70年代约五六百元,80年代初上千元,1985午后达l500元,甚至2 000元,现在一般需要1万到3万之间。

迎娶,亲友毕至,欢乐庆贺。清晨,男方先向女宅送“酒海”、头面盒子,即新妇当日食用的酒、肉、菜、面和头饰用品。而后,女方向男方送嫁妆。陪
送嫁妆多寡,视家庭条件而定。一般有桌、椅、衣柜、衣被、梳妆用具等。男宅按礼单验收后,要付给押嫁妆的(旧称开箱的,即拿钥匙者)儿童四色礼品。送嫁妆仪式结束,新郎在灯笼、火把、彩旗、炮手.鼓乐相伴的仪仗簇拥下,带领花轿赴女宅迎亲。新郎披红插花向岳父母及亲友行礼,女宅设宴相待,三通鼓后,新娘着凤冠霞帔,蟒袍玉带,面罩红绫(俗称盖头),在鼓乐声中,用圈椅抬着送上花轿,启程。花轿临门,新妇怀抱柳斗、历书、铜镜等物,由伴娘搀扶脚踏红毡进入院中,与新郎拜花堂,进洞房。

民国37年(1948)废除花轿,新妇改为骑马,随后代之以自行车、拖拉机、汽车。衣着均为时装,有中山服、西服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妇嫁妆20世纪70年代增钟表、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等,80年代增沙发、茶几等新式家具及电器等。拜堂仪式50年代改行结婚典礼,其程序有宣读结婚证书,证婚人、介绍人、双方家长或代表致词,新郎新妇交换礼物,互相致敬等项。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妇同到女宅看望长辈,名曰回门。
80年代,不少职工利用节日举行结婚典礼,近年旅行结婚者与日俱增。
再婚 旧社会寡妇再嫁,被人鄙视,而且要受到族人村人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再嫁同初婚一样,可以自主,不受约束。

6 第四节 丧 葬
明清时期,县人治丧,富有者极事铺张,厚棺椁、盛筵席、请礼宾、延僧道,用鼓乐、闹辞灵,?L仪颇繁。民间有“有钱埋钱,没钱埋人”的说法。也有因经济力量不敷停柩待时,竟有停数年或数十年的。
民国以后,葬礼逐渐变简,但停柩余风犹存。
入碱:死者停止呼吸, 口中放铜钱1枚,示不空走。穿戴毕,放在门板上,面罩红布。棺木备齐,即行人殓。

封棺:俗称钉棺。亲族齐集,向死者遗体告别,并由直系亲属为死者以酒洗面,揭去红布,即行钉棺。参加钉棺的邻友要身系红布条,主家给钉棺人赏封。封棺后,棺前点长明灯。

殡葬:沿袭土葬,如系新坟,要用泥捏鸡、磨、碾等物放在墓内,以示新立家园。殡葬之日,死者的晚辈,均称孝子,穿白色孝衣,-在棺旁守孝,名曰跪灵。家祭后,亲友祭奠,祭物以大食为主,配以点心、干鲜果品。大食俗称灶果,是用白面lkg蒸制的大馒头,至亲献12个,用食箩抬,一般亲戚献4个,用挑盒担。亲友祭毕,举行朝祖、午祭、告庙等仪式,然后出殡。孝子执引魂幡,在灵柩前用白布扯纤。灵柩用人抬,路上轮班换人,中途棺木不得着地。埋葬后,第二天进行树山(端正坟头)。葬后五十日、百日,坟前祭祀。

新中国建立后,停柩积弊已革除。灵枢停放三日五日不等,一般最多不过七天。殡葬仪式,60年代一度去掉迷信活动,1982年后与民国时期大同小异。

1975年,县内始有火葬,至1988年,干部职工遗体火葬者有15人。亲友向死者遗体告别,开追悼会,送花圈;亲属带白花、黑纱。
上世纪90年代起县城附近一些农村规定:破除陋习,葬礼从简.---不穿孝服、不裱鞋、不请鼓乐、不唱戏、带白花、黑纱。

7 第五节 庙会
民国时期乡村庙会有:二月二交里桥庙会;二月十八太子滩庙会,三月十一新庙会;三月十八九龙庙会;四月八小许会;四月十三蒙城会;十月初一高显会;十月廿四北赵会。
新中国建立后,庙会成为物资交流会,沿袭下来的有高显、蒙城会,近年来又恢复了二月二桥会。
七月廿二县城古会,始于清朝末年,原为商界的敬财神会。初时三年五年一次,民国后定为每年一次。会期,正大街自南而北搭天棚,并搭5座神楼,5个影戏舞台,白昼演木偶,晚上演皮影(碗碗腔);扎有式样新奇的各种牌坊,陈列奇花异草,古玩珍器,稀奇钟表,名人字画等。傍晚,楼台牌坊花灯齐明,商户门首悬灯结彩,交相映辉。黄帝庙、关帝庙、世子庙、七郎庙、汤王庙等场所都演剧助兴,观众摩肩接踵。新中国建立后,定为县物资交流会。自2003年起又改为“四牌楼传统古会”由乐昌镇东关村承办。

第六节 陋 习
缠足
明清两代县内女子缠足,以脚大脚小作为丑俊的标准。下坞谢懋功曾写诗一首抨击;“缠足陋习本不良,忍痛折骨把筋伤,不知亡国还灭种,只恐婆家说短长”。民国7年(1918)曲沃设天足委员专禁缠足,但农村妇女受封建思想束缚,未能彻底禁绝,直至30年代根除。

童养媳 穷家幼女卖于人为媳叫童养媳。童养媳一般受虐待,及笄(16岁)之年上头(成婚)。此种陋习,新中国建立后根绝。

冥婚 为夭折的子女联姻,称冥婚,俗称阴婚,一般随男方老人殡葬时举行。至日,男宅将木主(牌位)放在小轿内抬至女宅迎亲,女方在牌位上写上亡女生卒年月,蒙红布,插榴花,抬回男宅,算是成亲,而后将男女灵柩合葬。此种陋习相沿已久,至今未绝。

赌博 民国时期,赌博盛行,有摸纸牌、打麻将、推牌九、丢骰子等形式,每有因赌倾家荡产、殴伤人命的事发生。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严禁曾经绝迹。1980年后,又有暗中赌博事情发生。
信巫求神 明清至民国时期,县人多有请巫觋求神治病的,每致延误病情,甚至伤害人命。新中国建立后,屡经禁止,但未能绝迹。
索要彩礼 自90年代起索要彩礼成风,少者几千、多者上万,且愈演愈烈。现如今结婚时彩礼最少也要1万多,多者几万,东南农村尤甚,为娶儿媳四处借债者屡见不鲜。

9 第七节 生产习俗
收获。碾打第一场小麦时,用黄纸剪网式囤,放一撮麦粒,夹在杆上插于场内,献油饼,分绐场内人吃。打麦时,忌成年人坐碌碡;忌狗进场;忌说打麦少。积麦秸垛,垛中放蒸馍1个,称“积心”。小麦收打归仓,烙火烧(饼子),走亲戚,互问收成,以示庆贺,俗称“看收钹”“送麦芒篮子”。

牲口。新买牲口,要在门口点麦秸火,让牲口过火进门,取避邪之意。给牲口建槽,头不朝南,因南方属火新产犊、驹,胞衣挂在树上,免遭狗吃。卖牲口不卖缰绳,示不断线。
瓜果园。未开园,他人不得摘食瓜果;开园后方可进入,准吃不准带走。

建房。忌小汉(梁上短柱)颠倒,忌交梁椽。上梁要举行仪式,贴对联,放鞭炮,“敬神谢土”,给工头赏封,给工匠分发点心、香烟、糖果。主人设筵宴请亲朋,犒劳匠人。上梁对联1949年前多写:“上梁欣逢黄道日,竖柱巧遇紫微星”。1950年后多写:“幸福不忘共产党,上梁感谢毛主席”。1980年后写:“本固枝荣千载业,莺歌燕舞万年春”,。男喜女喜全家喜,房新屋新气象新”。“喜炮声声庆竖柱,香烟袅袅贸上梁。”

商户。清及民国时正月初一不外出,初二黎明“接财神”。个别商户到城外田间放炮敬神,用红纸裹土1包,带回放财神位前,名为“初行”。本日,有人担水往商户送,商户须付绐赏钱。

商幌。商店门首除字号匾额外,临街设有商幌。京货铺悬蓝布自边横幅。两面书白字,如:“隆顺牲京货庄”。杂货铺悬竖式木牌,黑底金字,刻:“由式点心”或“什锦南糖”。饭馆悬白底红字布幅,如:“五福园承办满汉个席”。药店
外竖木牌,黑底金字,刻“精选川广药材;自制丸散膏丹”。店内柜台悬竖式木牌,刻“遵占炮制”“杏林橘井”。雷公炮制”等。一般商店柜台竖水肿,刻:“货真价实,童曳无欺”。理发店民国时称剃头铺,门外挑白布旗1方,旗中间写字号,如“双盛堂”,两边写“清水剃头,朝阳取耳”。
新中国建立后,国营、集体商店一般在正月初五开门营业,商店门首除大字书写商店名称外,火部分设橱窗陈列和商品介绍。

市声。染坊串街摇大拨浪鼓。货郎担摇小拨浪鼓,也有小拨浪鼓带钲者。换棉油车串乡敲木梆子,小磨香油担和吹糖人的敲小铜锣。卖菜、割豆腐、箍漏锅焊烟袋修销,抢刀磨剪子、张罗子、缠杈、缠簸箕、钉盘碗、修眼镜等,沿街吆喝,声调各异。

10 第八节 岁时习俗
新中国建立后,县内传统节日风俗保留下来的有:

春节,俗称过年。初一凌晨,点旺火(烧带根谷草、柏枝),祀祖先,吃饺子,拜年,亲友互贸,长者给儿童压岁钱。初二,接财神,担水添财。初五,俗称破五。初一至初四,不向外泼水,倒垃圾,破五开禁。
元宵节,十四吃棕糕,十五献枣花馍,吃元宵,十六喝油茶。群众闹红火热闹。元宵,县城放焰火,悬花灯,游人三日不绝。
正月廿,卷神子,吃春饼(俗称卷卷)。添仓(用春饼投入粮仓)。
清明,清明节前三天称新墓,前二天称旧墓,前一天称寒食上坟祭祖。是日,小学生结队为烈士陵园扫墓。
端阳节,俗称端午节,插艾,贴门虎,吃棕子,喝雄黄洒。儿童腕系百索(五色线合成),身佩各色香囊(俗称香布袋)。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祖。
中秋节,民国时摆月饼、瓜果、酒肴,望月拜。今则亲友馈赠月饼、果晶,吃酒赏月。
十月一,祭祖,送寒衣。
冬至节,祀祖先,吃饺子。
腊八,吃腊八粥。
腊月廿三,祭灶,献灶旋、糖瓜。
腊月廿四,大扫除,俗称扫挂。
除夕,贴春联,贴年画,窗花,包饺子,整洁室内外,沐浴更衣,家人闭聚,名闩“齐年”。

作者:dgghb 0位粉丝 2006-2-24 14:21 回复此发言

临汾的曲沃县有什么风俗民俗?
答:一、临汾曲沃县风俗 1、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2、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临汾的曲沃县有什么风俗民俗?
答:一、临汾曲沃县的风俗1、祭灶神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曲沃人民会举行祭灶仪式。这一天的晚上,他们会清洁灶台,烧掉旧的灶君像,并在除夕早上贴上新的灶君像。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食物,以及香烛和纸炮,以示庆祝。2、开门炮仗春节早晨,曲沃人民会燃放爆竹,称为“开门...

曲沃县特色文化
答:曲沃县特色文化有任庄扇鼓傩戏、曲沃琴书、曲沃碗碗腔、文锣鼓、剪纸等。1、任庄扇鼓傩戏:于每年仲春进行的一项古老的中国民俗祭祀表演活动,戏中奉请的神,除儒、释、道三教外,还有各类俗神。2、曲沃琴书: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三弦书。3、曲沃碗碗腔:是传统戏剧...

山西民风民俗
答: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

晋都民俗风情体验园地址在哪里?
答:晋都民俗风情体验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史村镇西吉必村南500米,紧邻春秋晋国城。晋都民俗风情体验园是一个集特色餐饮、大众休闲、水上体验、儿童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类主题公园。园区内建设有春秋晋国历史影视宫、晋都民俗明清王府建筑群、古戏楼文化广场等多个景点,这些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美...

曲沃晋园公园有哪些值得拍照的景色?
答:曲沃晋园公园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是一座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植被和优美的湖光山色,还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文化遗迹,是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去处。湖泊与水系:晋园公园内有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四周绿树成荫。湖面上偶尔有...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的邮编是多少?
答:曲沃县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美,有天柱山、龙山、虎山等名胜,其中天柱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山势峻峭,景色宜人。此外,这里的农业资源丰富,以种植玉米、小麦和棉花为主,被誉为“山西粮仓”。在民俗文化方面,曲沃的“曲沃鼓楼”、“曲沃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魅力...

去曲沃晋园公园旅行有哪些娱乐项目值得打卡?
答:参观历史遗迹:曲沃晋园公园周边有一些历史遗迹,如古墓、石碑等,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体验民俗文化: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期间,公园内可能会有一些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的活动,如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亲子活动: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旅行,可以参与一些亲子活动,如放风筝、玩沙子等。野餐烧烤...

探寻临汾:历史遗迹与自然美景。
答:临汾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曲沃县是中国山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着2000多年的陶瓷历史,被誉为中国瓷都,如今的曲沃,在每个年底都会举办一个盛大的曲沃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吕梁市的忻州是著名的雕版印刷之乡,这里每年的开春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加雕版印刷民俗文化节。此外,临汾还有许多民间艺术表演...

曲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答:该区主要景点还有龙岩园、牡丹园、水上乐园、千年银杏树、南林交龙泉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南林交民俗风情古村落等。晋园(公园):位于曲沃县城东区中心地带,占地约318亩,整体设计立意于曲沃特级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错黄铜宝壶。公园景观主要包括“一心一湖两带八大景观”。一心,即集“五馆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