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作者&投稿:恭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小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自主阅读学习以及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是对历史知识的自我理解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创新。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里既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把握好主体与创新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然而,参与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主体。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有主体参与和创新的整合,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人自主、自创、自律的人格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总结几条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以飨读者。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的参与有自发的,但不完全是自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主体参与搭建舞台,给学生提供创新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学生主动地、乐意地学习。
1.激发学生求知欲。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最好激起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就会主动去学。
2.角色互换。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较快或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老师适当点拨后,笔者尽可能让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因为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题的思路往往更切合学生实际,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解,深受同学们欢迎。
3.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之时,也可在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之时等。
4.联系实际。笔者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寻找历史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之处。由这些材料所提供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动要求学习的愿望,结合社会实践劳动,利用同学亲眼目睹的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卷入更多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活动,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质量,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动集中体现在学生主体和知识建构上,这个构建过程的最高层次是师生互动的思维探索过程,尤其是学生自身的思维探索活动,所以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习题的解答,都应该充分重视和展示思维过程,同时也为知识的再创造打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提问要在内容的关键处下心思,这不但是让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更是让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将来他们能够自己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3.讨论的形式要多样
课堂讨论采用多种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鲜,有参与的兴趣。
4.注重问题解决过程。
展示问题思维过程,不但能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指导和总结。使新知识内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回归“结点”的过程,是一个由认识“目”到掌握“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是要把相关新知识的“结点”和“纲”总结、升华为一般性的常态并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才能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长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他们马上转向自主学习,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及时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长期训练,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着力点,都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想方设法去唤起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从而使他们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和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自主学习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人到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渗透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以身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讲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完成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加强。
一、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学习提纲。
这个自主探索提纲,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自主提纲的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首先设计学习提纲: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2、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3、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4、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而要是有易到难,有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二、认真聆听、仔细观察
即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比如,在学生学习“赵州桥”时,对它的设计方案为什么要是“扁弧形拱”的形式。为什么这种形式能增加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这里涉及到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用学习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实质性的理解,于是,在课堂上我用一根直木条,将两端固定,让学生向上放物体,然后在将这根木条弯曲成弧形,再向上放物体,将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看看那一根木条的上面承载的东西多,也就是重量大。在进一步解释涉及到的力学方面的道理。
在学生自主做和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临机处置,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还要发现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即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字句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做的。1、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卞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再就是,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次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用爱感化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还必须投入情感,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有爱去教育感化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方面我是这做的:一是避免采用引起学生反感的做法,如上课过于严肃,对待学生不公平,责骂、挖苦甚至体罚学生,采用高压手段逼学生学习。这样其结果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二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各学生应有的人格尊严。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一位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角,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指导历史学习和读书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1)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2)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3)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4)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走出传统的“讲授”历史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为了完成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加强。
一、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学习提纲。
这个自主探索提纲,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自主提纲的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首先设计学习提纲: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2、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3、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4、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自主探究问题,一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而要是有易到难,有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第四,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二、认真聆听、仔细观察
即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比如,在学生学习“赵州桥”时,对它的设计方案为什么要是“扁弧形拱”的形式。为什么这种形式能增加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这里涉及到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用学习物理课程,不能进行实质性的理解,于是,在课堂上我用一根直木条,将两端固定,让学生向上放物体,然后在将这根木条弯曲成弧形,再向上放物体,将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看看那一根木条的上面承载的东西多,也就是重量大。在进一步解释涉及到的力学方面的道理。
在学生自主做和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临机处置,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还要发现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即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字句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做的。1、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卞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再就是,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次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用爱感化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还必须投入情感,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有爱去教育感化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方面我是这做的:一是避免采用引起学生反感的做法,如上课过于严肃,对待学生不公平,责骂、挖苦甚至体罚学生,采用高压手段逼学生学习。这样其结果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二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各学生应有的人格尊严。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每一位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角,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指导历史学习和读书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1)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2)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3)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4)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走出传统的“讲授”历史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出发,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答:四、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历了由最初对问题的困惑到最终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思维过程后,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于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设计典型...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答:”让学生在评价中体会到什么样的自我调控是最合理最有效的,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或是多余的。但中学历史的地位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却难使他们对历史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但最好,它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自己正尝试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答:本文论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转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历史教学;互动;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转变了以往教师“填鸭式...

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答: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和本领的能力。但初中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其实这种负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记忆的负担,...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答: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历史和历史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这样长期...

如何打造自主高效的历史课堂
答:第四,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模式。 历史学科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性。学习历史过程,就是教会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力量,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基本的方法论和原则去观察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各种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树立科学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答:民间交往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联系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会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

如何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
答: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

如何营造和搭建学生自主学习舞台
答:初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 在初中历史课改实践中,为使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为创设“自主、高效、优质”...

如何进行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答:本文将立足中国国情,尤其是大班额教育现状,针对传统历史教学中的不足,大胆创新,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对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高级中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了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