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教材编写背后的智慧——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作者&投稿:用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021.12.10

我们从《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第一辑中,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深邃的思想、严谨治学的学风、孜孜以求的探索与实践,可敬可叹。叶圣陶先生透视了国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挖掘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和真谛: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阅读书中第二辑中的内容,让我感叹一本书的编辑背后,所渗透的编者的赤诚和智慧,从题材的选取到修辞法、文法的运用,系统而又完整的展现,国文教科书中呈现了最有创新的精神、最具科学的价值。下面我就阅读书中第二辑中相关的内容,谈一谈自己浅显的思考与收获。

1.读《谈识字课本的编辑》

过去的人们对识字教育不是很重视,一些人进了识字学校,没有学完课程就终止了,还有一些人虽已学完课程,丢开课本后就再也不与文字打交道,渐渐把识得的几个字忘记干净了。这源于本身对汉字的不明白和不应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使所识文字能够应用,在编辑识字课本时需做足功课。首先采用挑选统计法,从经典名著、报纸杂志、书摊唱本,或大小机关的字纸篓中做一统计,从中挑选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字,而这些字则是必须认识的,把它们组织在课本里。

其次,识字与交友一样,应该“知面”又“知心”。语言单位是一个个的词,识字如交友,应当“知面”又“知心”。要明白“字”,不能单单从“字”入手,要结合“词”,因为语言的单位是一个个的词,不可分割,要理解就得看作一个意义去理解。只有一定量“词”的积累,才能做到拿起书报自如读。一本可作为学习材料的好的识字课本的编辑。原来如此的不能马虎!

叶圣陶先生在文末提到:一个不识字的人拿一本课本在手,其意义不只在识几个字,更重要的还在学习语言,接受新的词和句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在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作为学习材料的课本的编辑应当认真严谨,从统计词和句式入手,对于取得国语资格的,取得写在纸面资格的,所有句式也应该收容在课本里头,这样读者读了课本再去读现代的书报,就可以应付自如,这样编辑时的麻烦都是值得的。

2.读《关于〈国文百八课〉》

看注释知道《国文百八课》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合编的语文课本。查阅资料了解到《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开始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中辍,只出了4册。这不完整的“百八课”,却成了20世纪30年代众多中学国文教科书中最有创新精神、最具科学价值,对后来影响最大的一套中学语文教材。

《国文百八课》以“课”为单位组织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每课由一篇“文话”、两篇选文、一篇文法或修辞和若干“习问”组成,每学期用一册,教学18课。全套6册,共108课,所以取名《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百八课》是一部侧重于文章形式的书,他们主张把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探究同时主张,把材料的范围放宽,洋洋洒洒的富有情趣的材料固然选取,零星的便笺、一条一条的章则、朴实干燥的科学的技术等也选取。

《国文百八课》着眼于从中学生国文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来编写。选文不偏于某一种类,某一作家,内容方面也注重形式,对于文章体制,文句格式,写作技术,鉴赏方法等,探究不厌详细。尤其是应用文,当时的国文课本大多不会列入,而本书编入了此项材料。由于编者的用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文教学的科学性。

《国文百八课》所体现的两位编者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语文教学所形成的科学体系,不但一开始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好评,而且后来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认为是一本生动周到,又都深入浅出的好书。

3.读《谈语文教本》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些教育名言,经常被我们语文教师或教学研究者引用,来阐释自己的观点。那么,在本篇中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得出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的结论。

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其他的书,能力的长进靠训练,能力的保持靠熟习,语文教本需要精读。说教材是例子,绝不是指对待语文教材的态度是轻慢、忽视的。而是一篇篇课文,去学习、思考、总结出一些语文学科的知识来。

语文教本的选文是站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高度,还考虑文章自身的“品质”,按照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文质兼美”,“选文既要突出经典性,又要兼顾时代性,还要重视选择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美、值得诵读涵泳的作品,强调体裁的多样性,涵盖古今中外各种文体。”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广泛征求各领域专家的意见,论证课文内容的准确性和历史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科学常识,经过反复讨论、斟酌,最后才能定下来。

语文教本是依托,是凭借,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语文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因此,语文学习必须通过“举一反三”,学一例而知一类,由语文课本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材、吃透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超越教材,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即种种的书。当我们渐渐养成广泛读书的习惯,语文素养有了,读书习惯有了,岂不是一辈子受用?

说实话,阅读第二辑的这一部分内容,我是硬着头皮看的,第一遍感觉有些懵懵的,完全看不明白。什么编辑要旨、编辑例言等词语不是很明白,再细读,明白了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语文教本编辑们,他们背后付出了太多的汗水,每一本教材的审定无不凝聚了这些可敬的语文专家的智慧。很感谢,我们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语文教材的各方面完善,让我们可以不用担心迷路,可以在众多语文专家所推荐的文本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我们是何其的幸福幸运!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生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我们教学的方向。让我们继续细细品味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论集的文字,感受先生深刻的思想,启迪自己,更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更深更广的文化世界。

每一课都有趣!漫画式语文教材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另一种可能
答:原来,长期编写国语补救教材的曾世杰希望弱势孩子学语文的同时,情意面也能成长,像是养成同理心与恒毅力等,他说:每则课文我都希望能带给小朋友正向启示,我希望他们(学生)将来碰到困难,还是能对这世界抱持希望。搭配习作,带孩子有策略的学 这套漫画教材,不同阅读程度的孩子都可以读,也发展出...

汲取智慧—读《为品格而教》
答:为什么我看纪录片就无动于衷呢。大概是自己时常关联得少,好在读了周老师的思考,我才拍手鼓掌。为何呀?今后多勤于思考!这本《为品格而教》信息量大,除了刚介绍的内容,还有许多需要花费时间仔细品读。我不禁为自己的购买而开心。忍不住想推荐给我的好朋友们,让她们也和我一起快乐读书汲取智慧!

孔德学校的自编语文教材
答:1918年,孔德小学国文课实施新政。当时,钱玄同向蔡元培校长和沈尹默主任建议,用白话文编写小学国文课本,而且从小学一年级起即教注音字母。“课本的内容有短语、儿歌、故事等,每个生字都有注音,还配有插图。插图是徐悲鸿画的,那时他还没有出国留学。这一课本编得新颖有趣,很适宜儿童学用。“语文老师...

最新国文教科书是什么意思
答:国文教科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和诗歌,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了解国内外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教材还包括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精心编写的国文教科书能够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

论证开明国语课本的观点
答:《开明国语课本》由一代大家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手绘。全文的语调切近儿童的口语,读来琅琅上口。如:“柳条长”:柳条长,桃花开,蝴蝶都飞来。菜花黄,菜花香,蝴蝶飞过墙。飞飞飞,看不见,蝴蝶飞上天。”孩子们口中念着,小小的脑袋里怕是早已现出一副美丽的图景来了吧?《老开明国文课本》...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特点及使用建议——徐轶(国培计划)
答:汉语拼音教材进行全面的语文的启蒙教育: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教学中的问题:现在的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没有以前的学生那么扎实了,怎么办?把握汉语拼音的定位:识字的工具,学习普通的工具。汉语拼音的具体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
答: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

如何才能完整分析教材解读的内容
答:回答:(一)教材解读的内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3.把握教材的特点。 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二)教材解读的形式1.名师解读。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3.备课组或教研...

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管用多了?
答:语文这个名字是1949年改的,原来是国文课。为什么要改名字呢,是因为语文涵盖了语言和文字两块,即包含了口头的语言能力又包含了书面的写作能力。阅读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这些方面的提升,的确比上语文课更加有用。第一、语文书是一本教材,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变化,有时候会偏重古文,有...

张贵栓‖统编教材中相关阅读策略运用
答: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要揣摩每个“阅读链接”的编写意图,将之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阅读链接”,使其“物尽其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材料往往被当作“软任务”,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用。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远不止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