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

作者&投稿:唱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将兵权交给李严,一是怕诸葛亮大权独揽,二是怕诸葛亮不能领军,三是为了拉拢东州集团,总之,还是为了自家儿子的皇位稳定。
一、诸葛亮已是丞相,再将兵权交给他,刘备不放心啊!
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在刘备称帝时,已是蜀汉的丞相,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说的是真心话?是真的想将皇位让给诸葛亮?那直接不要将皇位传给儿子了,直接禅让给诸葛亮岂不是更好?所以刘备这句话里可透着重重的杀机啊,此话一出,诸葛亮就吓得痛哭流涕啊,急忙说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如此看来,刘备可是一个玩权术的高手啊,诸葛亮已是丞相了,再将兵权交给他,万一他真有反心,自己的傻儿子恐怕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刘备认为诸葛亮没有带兵的才能
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没人怀疑,但是诸葛亮追随刘备多年,确实没有带过一兵一卒,刘备率军攻打东吴,已经使蜀汉遭受到了重创,余下那点兵力就成为蜀汉最后的家底了,再也经不过任何的闪失了,所以刘备不放心诸葛亮带兵的能力啊,万一诸葛亮不会带兵,蜀汉真的就要亡国了啊!

三、刘备将兵权交给李严可以拉拢东州集团,可以平衡派系利益
刘备入川后,蜀汉有三个不同的大派系,一是刘备的嫡系荆州集团,二是以李严、吴懿、孟达、法正为代表的东州集团,三是益州的本土派系益州集团,刘备入川后,就开始重用东州集团的孟达、法正等人,并娶了吴懿的妹妹为夫人。
诸葛亮是刘备的嫡系,已经管控了蜀汉的内政,而将兵权交给来自东州集团的李严,就能彻底将东州集团拉拢过来,这对于傻儿子的皇位将能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主公,他虽大器晚成,但政治智慧不可否定。在用人上更是玩转了东州派、本土派、荆襄派、元老派这四大蜀汉政治派系,临终托孤的人事安排也是综合了诸葛亮与李严的能力特点,以及派系之间的制衡约束,说白了就是给后主刘禅留下一个更好的政治环境。可以说刘备托孤是一本政治家的教科书。

近水楼台说

其实说刘备托孤将军权交给李严主要是要先于诸葛亮的,这个军权的交付是否带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因素呢?章武三年,刘备“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是因为李严本身就任职永安,刘备病卧永安宫一年之久,在感觉时日不多的最后关头,一面召诸葛亮前往永安宫,一面先将军权交付李严,这是其近水楼台的猜测。但李严在一年前就刘备被拜为尚书令,这可以看作刘备对李严的考察,为之后的交付兵权埋下伏笔,可以说这是刘备预先就已经思虑再三的谋划,并非是李严的近水楼台。

那么为何将军权交给李严呢?

首先李严的能力值得肯定,特别是军事能力,他在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以本部五千兵马平定了马秦、高胜五万之众的叛乱,还成功斩了这两位叛乱头领;之后的高定作乱也是李严加以平定,也是这两次出色的战场发挥,让刘备拜其为辅汉将军,只不过李严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为这时候蜀国的军事一哥是法正!

派系是主要原因

说到法正,就不得不说一下蜀国的政治派系,其实法正是蜀汉政权东州派的核心大佬,这个派系是刘焉入蜀的时候带过来的,成为刘焉政治集团的骨干,其中还有李严、吴懿、黄权、许靖、刘巴、孟达、董允这些名臣,从这些名单中能看出刘备是有多么倚仗这个政治派系了吧。

而在此之外,蜀汉政治体系中还有元老派,以关张赵、简雍、孙乾、糜竺等为代表;荆襄派以诸葛亮、黄忠、魏延、庞统、马良、马谡、蒋琬、费祎、杨仪等为代表;益州本土派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为代表。

“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三国志.法正传》

从这个派系划分就能看出刘备的用人思想非常具有智慧。元老派是刘备最亲近的势力,文挂高层虚职,武挂高层实职,这是保底的人事安排。高层文职的实权分属荆襄派与东州派,这其中穿插着“军事高参”,典型的例子就是入川之战的军事高参庞统与法正以及汉中之战的绝对军事灵魂法正。而益州本土派无论是刘焉时期还是刘备时期,都成为打压的目标,他们代表着益州士绅利益,又相对保守,故而只是用作维护地方团结,如张翼这种名将也在刘备时期都没有较高建树。

在权衡各派系的政治博弈中,刘备最想倚仗的就是东州派,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因为元老派与荆襄派暴露出很多问题。元老派属于早衰问题,关张死后军事无所依靠,元老派后辈们集体衰落,出现人才断层;荆襄派属于没落与不和并存,诸葛亮是荆襄派的代表,但似乎人缘并不太好,早期的黄忠、魏延等一系列武将对他并没有亲近,文臣倒是都成为诸葛亮的心腹,这与刘备的人事安排也有一定的关系,治内之臣确实无法与各军事官僚骨干达成默契,毕竟一个是赚钱的,一个是花钱的,这种情况自古皆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而人才断层于关羽被杀之后,荆襄地区的招贤纳士人、才引进计划宣告永久性破产。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三国志.许靖传》

元老派先于荆襄派没落,故而蜀国政权各大要职中都由荆襄派占据,这是一个政权统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政权架构也是其他派系最难以接受的,故而东州派与荆襄派的矛盾逐渐产生。刘备为何娶刘章的寡妇嫂子吴氏为皇后,就是为了稳定东州一派,赢得吴懿、吴班等东州大族的支持,并且许靖、刘巴这些人的官职虽皆为虚,但名分上都高于诸葛亮,这就是刘备的制衡手段,名与权是分离而设的,自古以来的厚黑政治家都是这么干的。

刘备的理念

问题回到李严这里,刘备托孤之时,李严是先被授予了军事大权,随后诸葛亮到达永安宫被托付了政治大权,并成为首辅。有人说这是刘备为了扼制诸葛亮一家独大,其实我更认为是为了扼制荆襄派与东州派结党。

刘备给予诸葛亮的权力已经不是李严能够节制的了,因为诸葛亮的为人刘备心里很清楚,不然也不会说出取而代之的肺腑之言,那么他最担心的不是诸葛亮本人,而是诸葛亮代表的派系。一个忠义之人也许不会对政权根基造成威胁,但其身后的团体利益就不好说了,毕竟诸葛亮身后还有蒋琬、费祎、杨仪等力量,这些人如果逐步将东州派聚拢成一个更大的利益集团,后果将难以想象。事实上诸葛亮在开府治世之后确实是在拉拢东州集团,诸葛亮首次北伐便开始任用东州派吴懿、吴班、李严等人为骨干,这是蜀汉对于人才需求的客观现实,所以说刘备对诸葛亮没有什么疑心,只是极具政治眼光的看到了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李严在此战中表现了不愿意配合的一面,这也是刘备托孤分权的一个直接影响。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其实也致力于整合蜀汉政权各势力派别的工作,这是刘备未尽的而又必须完成的事业,但这个工作如果是刘备来做就顺理成章,如果是诸葛亮在做就成为后主刘禅的威胁。故而刘备整合未达成,便也不想让诸葛亮达成,如果诸葛亮达成这项工作,也许他本人没有野心,但难保后来者依然能本本分分,所以刘备整合不成,那就分化吧,这才是刘备临死前军政分离的内涵。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军政分离又恰到好处,因为李严本就是军事能力更强一些,诸葛亮也更善于内政,再者是刘备占据益州的根基就是荆襄派与东州派,这二者中,前者是为刘备起家做出贡献,后者是迎刘备入了益州,两者是中流砥柱,故而在分化的同时又安排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是合理的。参照曹丕托孤时也是如此,四位托孤大臣中,曹真、曹休是宗亲,司马懿、陈群又代表了士族门阀,这两者也是曹魏政权的根基和中流砥柱。

“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李严)之短,莫若褒之”——《三国志.李严传》

刘禅的庸弱刘备心知肚明,这种人事安排的出发点也都是为刘禅留下一个稳定的班底,各大派系中老谋深算者众多,刘禅搞不定这些人是板上定钉的,诸葛亮治内,李严治军,至少两派的核心人物能够为刘禅稳定局面,且又不会结党营私。这一点上,李严的政治野心被刘备看的非常透彻,李严掌兵权就是刘备激发其政治野心的另外一手,后来李严要求设巴州,并怂恿诸葛亮“加九锡”足以显示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东州派与荆襄派不会结党的理由,这种政治局面也许是刘备觉得最理想、最安全的。

综上,刘备托孤以李严掌军,一是看重其军事能力,二是维护派系之间的稳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刘禅提供良好的统治环境。刘备作为一个政治家,权谋并不逊色,他在临死之时仍将政治体系安排的如此得当,对的起一代枭雄之称。



害怕诸葛亮一家独大。如果诸葛亮政权和军权都在他手中,难免会有篡位谋权的想法,所以刘备才把兵权给了李严,就是为了制衡诸葛亮。

希望内部的权力制衡,防止诸葛亮权势太大,对刘禅不利。另外也是对李严能力的认可。

因为他要防止诸葛亮大权在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诸葛亮很可能会自立门户,所以这样做。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呢?
答: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不一样,他以前在刘表手下干活。后来投奔刘璋,虽然换了主子,但是刘璋非常器重李严,甚至还任命他为护军,在绵竹一带对抗刘备。但是李严直接投降再次认刘备为主,同刘备一起平定成都。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李严和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五个人一起...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答:《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托孤以李严为中都护,而中都护的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这样看起来刘备确实是把兵权给了李严。但实际上李严一直是诸葛亮下属,同为托孤大臣,即使坐到了的中都护的职位,他依然不比诸葛亮。李严加光禄勋,只是九卿,而诸葛亮是丞相,位列三公,在等级上就压一等。...

刘备托孤,首选竟然不是诸葛亮,为何兵权会交给李严呢?
答:我觉得作为皇帝的刘备,临终前托孤肯定会做好很多的打算的,考虑的问题也肯定是比较全面的。所以临终前就把国家的行政权力给予了诸葛亮,兵权交给了李严。让他们二人共同辅政。按照常理,如果同为辅政大臣,则应当同朝共议国事,并且刘备很器重川蜀人才,而刘备留李严留守永安,成都与永安相隔甚远。但是...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将兵权交给李严,没有给诸葛亮?
答:刘备在临死前,虽然是白帝城托孤,看似把刘阿斗交给了诸葛亮,但是却把实际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并对诸葛亮说,你愿意辅佐阿斗就辅佐他,师徒刘阿斗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做皇帝也无妨。但是话虽然是这么说,刘备也就是说说,诸葛亮也就是听听,天下肯定还是刘家的。刘备这样分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权利的...

刘备临终前为何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答:还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一开始刚看三国时是看的故事,后来看的是背后的历史,再后来则是看的一个个人的一生。而且剧中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兵权交给了李严。这让许许多多的观众和读者们,都起了很大的疑问,为什么不交给诸葛亮呢,是诸葛亮的智慧不够吗。刘备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刘备对诸葛...

临终之前的刘备为什么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而是交给了李严?
答:在取得荆南四郡立足后,诸葛亮又都督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食。在入川后,诸葛亮坐镇成都,做好安定后方的工作。蜀汉政权建立后,他又担任百官之首的丞相。刘备为何将重要的军事权力交给李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更多的是把他作为文官使用的。这样诸葛亮的军事...

在临终之前,刘备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李严呢?
答:刘备为什么把兵权交给了李严。为何不交给诸葛亮呢?因为刘备自己也很担心,担心自己把兵权交给诸葛亮之后,诸葛亮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怕最后自己的儿子吃亏。并且李严的才能也是不容小视的,刘备把兵权交给李严也是有别的目的。在刘备临死之前就有对诸葛亮说过,说:要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那么就让诸葛亮来...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将兵权交给了李严?
答:此时,他身边能用的只有诸葛亮,而且身边的人很信奉诸葛亮的才华,可是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的信任,他害怕诸葛亮权势滔天,负责刘禅的过程中起了谋反之心,所以他一边试探诸葛亮,告诉他,必要的时候可以取而代之。一边又提拔李严,替刘禅培养自己的力量。所以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将兵权给了李严,并...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答:刘备称帝后,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分管蜀汉的内政和监察工作,和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刘备看重的是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对他的领兵能力表示怀疑,所以托孤之时不便把军权交给他,怕他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但蜀中那么多将领,为何刘备会把兵权交给李严呢?三、李严能力突出,深受刘备...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李严?
答:因为刘备担心把兵权交给诸葛亮的话,诸葛亮会权力过于庞大了,到时候自己的儿子会吃亏,而且李严也是很有才能的。把军权交给李严也还有其他的意图。刘备死的时候就跟诸葛亮说过,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你就自己做皇帝,但是诸葛亮说这样的话,到底是不是真心实意的谁也不知道。有人说刘备在托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