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看待社会普遍关注的部分高校学费涨价问题

作者&投稿:卢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高校学费涨价 大学成本与学费定价三问~

社会普遍关注的部分高校学费涨价如何理解和看待
  —— 大学成本与学费定价三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双轨制”收费到全面收费的改革。今年新学期,部分高校又启动了新生学费标准调整,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教育经济学的专业角度看,人们的关注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我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生均成本是多少;二是我国的大学学费是怎样定价的;三是大学的学费究竟该如何定价。
  计量大学的生均成本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我国现行学费制度规定,学费按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并考虑其他因素定价。既然调整学费标准,理应公布生均成本,这也应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但根据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公布成本信息并不难,难的是成本是否准确科学。学费语境下,生均成本仅限于与培养学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成本,并不是大学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大学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科学的甄别、剥离和分摊。生均成本计量在我国乃至世界仍是一个技术难题,面临诸多困难和争议。
  首先,生均成本内容和范围难以科学界定。
  现代大学具有多项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相互交叉,成本共生共融。为核定学生培养成本,就必须对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本有效剥离,因为科研活动毕竟不是直接的教育活动,有其独立的成本补偿渠道。但客观上,科研与教育又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培养更是不可能离开科研活动。这样,科研成本是否计入并如何计入学生培养成本,就成为难题。
 另如,离退休人员经费怎样计入生均成本?
  我国高校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数额大、刚性强,但与当前学生的培养并无直接关系,理论上不应全部计入当期的生均成本。再如,高校承担的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如治安机构、后勤、附属中小学、医院)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教育成本也难以界定。
  其次,教育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导致成本费用难以准确分配。
  大学教育是在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下进行的,不同专业学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共享着统一的教育资源,很多费用难以用一个科学的标准,在不同的成本计量对象之间进行分割和分摊,即使勉强分摊,也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成本归属的真实性。
  第三,会计方法和信息技术难以满足对生均成本精准核算的要求。
  我国公办高校财务属于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部分,高校财务采用和国家预算一致的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有会计常识的人就知道,这种核算方法只能对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计量,不能满足教育成本核算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当期实际成本。
  此外,大学教育的学期学年制及其成本形成特点,与会计的自然年度核算制也不适应,导致成本核算困难。国外也有大学采用应收应计制和按学期学年制进行成本核算的,但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或为了学费定价,而是基于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第四,生均成本不是大学的实际成本,不是一个精确值。
  信息公开机制下,大学已经开始公开财务信息,但这只是大学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支出,不能直接作为学费定价的依据。如果学费定价完全依赖于实际支出,在“以收定支”的大学预算体制和成本形成机制下,可能导致教育成本的非理性扩张,然后转嫁给政府和学生。因此,基于定价目标下的生均成本计量必须预设定额、参数和标准,进行科学测算。在我国,既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也有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这项工作,但专业统计发现,研究结论相差甚远,区间大致为4万元/年到1万元/年,也有极个别的在此区间外。研究结论相差较大的原因,除了地区、校际、时间差异等自然因素外,关键是各自采用了不同成本的计量标准和方法。
  因此,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标准差异和技术困难,希望求得一个生均成本值的绝对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学的学费是怎样定价的
  既然大学成本难以精确计量,那么,学费是依据什么定价的呢?
  学费定价属于政府公共定价,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复杂性、专业性,是在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采用专门的定价技术和方法完成的。
  首先,学费定价影响因素复杂。
  生均成本是影响学费定价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居民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学生资助、财政拨款、私人教育收益、就业、经济社会环境、公共福利政策乃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都会对学费定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其次,学费定价方法多样。
  学费定价专业性、学术性很强,方法多样,人们熟悉的以生均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定价法”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于“成本定价法”只考虑单一成本因素,而且成本计量困难,饱受诟病。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正在研究和运用其他学费定价方法,如以私人教育收益为基础的“收益定价法”,针对不同人群差异收费的“歧视定价法”,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市场定价法”,以及价格限定法、公共报酬率定价法等其他公共定价方法。
  20多年来,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已经从上世纪90代初全国单一的学费定价标准向多元化学费定价方法转变,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民办与公办教育之间分类定价,充分考虑影响学费定价的各个因素,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定价程序也在不断规范化、法制化。当然,由于学费问题的复杂性,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大学的学费该如何定价才科学合理
  学费定价既然如此复杂,那么,学费到底该如何定价才算科学合理呢?其实,与其纠结于所谓精确的生均成本和定价标准,不如建立一种良性的学费定价机制。这种机制体现在:
  首先,定价技术与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科学的学费定价与公共定价方法,破解学费定价的技术难题。目前,我国学费定价方法单一,定价机制缺乏柔性,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费定价方法体系,尚需加强研究,深化学费制度改革。
  其次,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清晰化。
  理论上,学费兼有价格的某些功能,参与教育资源配置。现实中,高额的学费(如留学教育、民办教育、高级管理教育培训)也有人接受,再低的学费(即使是免费)也有人选择弃学。这是因为,前者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后者则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机制来维护教育公平。因此,在学费领域,政府和市场必须边界清晰,分工明确。
  第三,定价程序的民主化、法制化。
  通过建立健全学费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学费定价行为,充分保证学费利益相关者对学费定价的知情权、参与权,规范学费定价的程序、依据、方法、法律责任。
  第四,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在学费的“价格弹性”机制作用下,学费对不同人群的入学意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至影响教育公平,因此,学费制度要与学生资助制度相配套,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或者对不同人群实行差异定价。有效的资助体系是良好的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
  第五,大学成本和收费行为自律化。
  由于大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政府和社会对大学成本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甄别。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大学财务治理机制,实现大学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通过学费制度和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教学质量——办学成本——优质优价的良性互动的学费定价机制。
  第六,教育投入增长的常态化。
  除有限的社会服务和捐赠收入外,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理论上,在必要的教育成本水平和其他既定条件下,财政拨款和学费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财政拨款随着物价增长、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要求的提高而增长,也是良性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总会计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些年来,上学难、上学贵为什么会比较突出,从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首先,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尽管各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直到2004年,只达到了2.79%,与近年来我国教育总规模的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较多,而县乡财力相对薄弱,且缺乏保障,导致许多地区对农村教育"欠账"很多,农村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向农民收费集办学。
其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热"。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原来学校建设整体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倾斜政策扶持形成了少数"重点学校",后来虽然取消了重点校,但传统优势仍然存在,再加上一些地方人为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了目前学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引发了"择校热"。但能上重点学校的孩子毕竟有限,于是出现了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择校费、赞助费。"择校热"既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又成为产生腐败的诱因。
再次,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乱收费,但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以各种名义,违反规定乱收费、高收费,一些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学校或通过学校向学生摊派和搭车收费,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此外,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对于工薪家庭特别是农村一般家庭来说,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供养一个大学生十分不易。
对目前存在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具体地分析。既不能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否定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视而不见。总的看,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必须通过改革的发展的办法,认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社会普遍关注的部分高校学费涨价如何理解和看待
  —— 大学成本与学费定价三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免费、“双轨制”收费到全面收费的改革。今年新学期,部分高校又启动了新生学费标准调整,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教育经济学的专业角度看,人们的关注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我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生均成本是多少;二是我国的大学学费是怎样定价的;三是大学的学费究竟该如何定价。
  计量大学的生均成本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我国现行学费制度规定,学费按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并考虑其他因素定价。既然调整学费标准,理应公布生均成本,这也应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但根据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研究,公布成本信息并不难,难的是成本是否准确科学。学费语境下,生均成本仅限于与培养学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成本,并不是大学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大学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科学的甄别、剥离和分摊。生均成本计量在我国乃至世界仍是一个技术难题,面临诸多困难和争议。
  首先,生均成本内容和范围难以科学界定。
  现代大学具有多项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相互交叉,成本共生共融。为核定学生培养成本,就必须对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本有效剥离,因为科研活动毕竟不是直接的教育活动,有其独立的成本补偿渠道。但客观上,科研与教育又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培养更是不可能离开科研活动。这样,科研成本是否计入并如何计入学生培养成本,就成为难题。
 另如,离退休人员经费怎样计入生均成本?
  我国高校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数额大、刚性强,但与当前学生的培养并无直接关系,理论上不应全部计入当期的生均成本。再如,高校承担的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如治安机构、后勤、附属中小学、医院)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教育成本也难以界定。
  其次,教育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导致成本费用难以准确分配。
  大学教育是在一个相对统一的系统下进行的,不同专业学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共享着统一的教育资源,很多费用难以用一个科学的标准,在不同的成本计量对象之间进行分割和分摊,即使勉强分摊,也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成本归属的真实性。
  第三,会计方法和信息技术难以满足对生均成本精准核算的要求。
  我国公办高校财务属于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部分,高校财务采用和国家预算一致的核算方法——收付实现制,有会计常识的人就知道,这种核算方法只能对当期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计量,不能满足教育成本核算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当期实际成本。
  此外,大学教育的学期学年制及其成本形成特点,与会计的自然年度核算制也不适应,导致成本核算困难。国外也有大学采用应收应计制和按学期学年制进行成本核算的,但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或为了学费定价,而是基于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第四,生均成本不是大学的实际成本,不是一个精确值。
  信息公开机制下,大学已经开始公开财务信息,但这只是大学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支出,不能直接作为学费定价的依据。如果学费定价完全依赖于实际支出,在“以收定支”的大学预算体制和成本形成机制下,可能导致教育成本的非理性扩张,然后转嫁给政府和学生。因此,基于定价目标下的生均成本计量必须预设定额、参数和标准,进行科学测算。在我国,既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也有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这项工作,但专业统计发现,研究结论相差甚远,区间大致为4万元/年到1万元/年,也有极个别的在此区间外。研究结论相差较大的原因,除了地区、校际、时间差异等自然因素外,关键是各自采用了不同成本的计量标准和方法。
  因此,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标准差异和技术困难,希望求得一个生均成本值的绝对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学的学费是怎样定价的
  既然大学成本难以精确计量,那么,学费是依据什么定价的呢?
  学费定价属于政府公共定价,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复杂性、专业性,是在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采用专门的定价技术和方法完成的。
  首先,学费定价影响因素复杂。
  生均成本是影响学费定价的重要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居民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学生资助、财政拨款、私人教育收益、就业、经济社会环境、公共福利政策乃至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都会对学费定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其次,学费定价方法多样。
  学费定价专业性、学术性很强,方法多样,人们熟悉的以生均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定价法”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由于“成本定价法”只考虑单一成本因素,而且成本计量困难,饱受诟病。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正在研究和运用其他学费定价方法,如以私人教育收益为基础的“收益定价法”,针对不同人群差异收费的“歧视定价法”,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市场定价法”,以及价格限定法、公共报酬率定价法等其他公共定价方法。
  20多年来,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已经从上世纪90代初全国单一的学费定价标准向多元化学费定价方法转变,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民办与公办教育之间分类定价,充分考虑影响学费定价的各个因素,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定价程序也在不断规范化、法制化。当然,由于学费问题的复杂性,我国学费定价理论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大学的学费该如何定价才科学合理
  学费定价既然如此复杂,那么,学费到底该如何定价才算科学合理呢?其实,与其纠结于所谓精确的生均成本和定价标准,不如建立一种良性的学费定价机制。这种机制体现在:
  首先,定价技术与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科学的学费定价与公共定价方法,破解学费定价的技术难题。目前,我国学费定价方法单一,定价机制缺乏柔性,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费定价方法体系,尚需加强研究,深化学费制度改革。
  其次,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清晰化。
  理论上,学费兼有价格的某些功能,参与教育资源配置。现实中,高额的学费(如留学教育、民办教育、高级管理教育培训)也有人接受,再低的学费(即使是免费)也有人选择弃学。这是因为,前者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后者则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机制来维护教育公平。因此,在学费领域,政府和市场必须边界清晰,分工明确。
  第三,定价程序的民主化、法制化。
  通过建立健全学费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学费定价行为,充分保证学费利益相关者对学费定价的知情权、参与权,规范学费定价的程序、依据、方法、法律责任。
  第四,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在学费的“价格弹性”机制作用下,学费对不同人群的入学意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至影响教育公平,因此,学费制度要与学生资助制度相配套,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或者对不同人群实行差异定价。有效的资助体系是良好的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
  第五,大学成本和收费行为自律化。
  由于大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政府和社会对大学成本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甄别。根本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大学财务治理机制,实现大学的他律和自律相结合,通过学费制度和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教学质量——办学成本——优质优价的良性互动的学费定价机制。
  第六,教育投入增长的常态化。
  除有限的社会服务和捐赠收入外,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理论上,在必要的教育成本水平和其他既定条件下,财政拨款和学费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财政拨款随着物价增长、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要求的提高而增长,也是良性学费定价机制的一部分。

如何理解和看待社会普遍关注的部分高校学费涨价问题
答:今年新学期,部分高校又启动了新生学费标准调整,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教育经济学的专业角度看,人们的关注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我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生均成本是多少;二是我国的大学学费是怎样定价的;三是大学的学费究竟该如何定价。 计量大学的生均成本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我国现行学费制度规定,学费按不超过生均培...

你怎样看待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答:它是社会的客观现实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数量更多,也更复杂,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历程。任务的重叠必然导致矛盾和问题的重叠。有些问题是经过多年的发酵逐渐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在客观条件形成后自然产生的。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多而多...

如何理解社会热点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时代性?
答:社会热点能够引起广大社会成员的普遍关注,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社会舆论,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以社会心理气氛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普通民众的社会情绪,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表现出共同的感受和体会,对一些社会热点大家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甚至把自己想象成...

如何理解社交网络的“关注”和“已关注”
答:关注和已关注的心理效应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通过关注他人,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渴望接触他人的需要。而被关注则会让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促进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身份认同的建立。6. 关注和已关注的风险和挑战 尽管关注和已关注为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它们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社会问题定义的理解
答:1. 普遍性:社会问题不是局限于个别个体或群体,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中。它跨越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区,展现出共性和广泛性。2. 负面影响:社会问题对社会中的个人、团体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消极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社会不公、冲突加剧、不平等和矛盾激化,以及对个人权利、尊严和自由的侵犯。3. 多元...

如何理解现在社会上普遍讲的”做人”?
答:做人简单啊, 用那几个标准要求自己.难的是处事, 灵活应用, 懂得变通. 学问在这里.不过好人坏人都是人, 各有各的标准, 不能说好的标准才叫"做人",坏的就不是人了?!古人不过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希望人们都能过上, 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健全的生活而已.毕竟人都是希望快乐的不是么, 这里的学问...

当前大学生看新闻主要关注有社会,国家政治,文体娱乐,时尚,这是为什么...
答:掌握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关注程度,分析大学生关注动向与途径方式,挖掘大学生关心社会的动机,把握其真实的思想趋势与价值取向,从而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用以增强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热点的能力的解决之道。 (一)关注途径 对于全日制大学的学生而言,网络、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的主要途径与选择,其中选择...

如何看待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
答:我一贯的观点就是,文科理科只是不同的知识领域而已,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关键在于学习学科的人,而不在于人学习的学科。单纯的以科取人是很可笑的。我们这里的理科大佬,强手如云的物理,全市有四五千号人选的情况下,可以在十名左右;文科大佬呢,历史全市第七(选的人应该会比物理略多)。但同样...

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答:理解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本质和特点。普遍性让我们了解事物的共性和共同点,帮助我们建立基础知识和普遍规律;而特殊性则关注事物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之处,引发我们对于多样性和创新的思考。在综合理解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全面地...

如何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
答:1.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例如:生物的发育成长,离不开阳光和水分,而水的形成又离不开氢和氧。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