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为何会对疆域失去控制力?或因群臣内哄所致

作者&投稿:怀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是在永乐年间,国土面积大概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不过到了明朝后期,明显对疆域的控制能力越来越薄弱了,导致一度被侵占了不少地方。实际上明朝的军事力量并不弱,为什么会被周边一些小的国家占便宜呢?主要因素还是要从朝廷内部找起。相信大家对明朝后期的朝廷风气也有一定了解,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的情况以及缘由,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疆这块地方,自唐朝之后就没有再受到过中原王朝的统治,长时间处于一种无休止的混战状态。其实,在明朝前期,大明西边也有一部分疆土是属于新疆的,就像哈密,它就是继承了元朝时候剩余的西面领土,还有哈喇火州地区,但是,以西地区还是处于动荡之中。
封疆之狱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这个事件算是明朝对新疆部分地区控制的一个分水岭。
嘉靖初年之时,土鲁番多次兴兵攻扰肃州等地,此时的明廷内部因大礼议之争,就收复哈密事掀起了封疆之狱,处置了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后,明世宗朱厚熜采用了几位大臣的建议,开始起用王琼。
嘉靖七年,朱厚熜又将原三边总督王宪任为南京兵部尚书,使其得以参与军机大事的讨论。而王琼则被提为三边总督,代替了王宪的位置。此时,那些通过封疆之狱而晋升高位的官员,对明朝西北边境的吐鲁番问题没什么兴趣,等到嘉靖八年,明朝一改以往兴复哈密的国策,对吐鲁番吞并哈密视若无睹。
然而,哈密对明王朝至关重要。
三边总制王越曾说:若是哈密不规复,那苦峪就很难防守了,这样一来,肃州以外的地盘,就全为敌人所有了。
詹事府的詹事霍韬也说:保住哈密是为了保住甘肃,而保护甘肃则是为了守住陕西,若是说,因为哈密难以防守就放弃此地,那么,甘肃难以防守也要放弃甘肃吗?甘肃放弃了,是不是也要接着放弃宁夏和临洮?西北地区,是与敌人接境的地方,一寸土地的弃守可能会导致数丈土地的丧失,所以,放弃哈密这件事情,不能不慎重对待。
嘉靖中期时候,许论对之前朝廷与吐鲁番议和之事,有过委婉的批评,许论的父亲许进曾于明宪宗时期带兵收复哈密。不过,许论比较看得清现实,他虽然批评了之前的议和之事,但是,也知道如今时势和他父亲那时不同,要想收复哈密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收复哈密有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在于,哈密是一个多次失守的地方,人民都逃散得所剩无几了,要想长期坚守此地非常困难;
第二个难题在于,如今朝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他父亲当年那样,率军深入哈密。
此外,许论还找出了四个不能急于收复哈密的理由:
一是、哈密的战略地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二是、自哈密失守后,哈密的遗民已繁衍了两三代,这些人对回归故土兴趣不大;
三是、哈密如今成了敌人向我大明朝勒索的一个筹码,如果,我们不在意此地的得失,那么,就相当于让敌人失去了这一筹码;
四是、关西的许多部落原来都是明朝的藩属屏障,现在他们大多残破,既然我们没想着恢复这些部落的原貌,那么,也就没必要规复哈密。
有了以上种种理由,动荡了半个多世纪的哈密甘肃等地,就不再被朝廷所重视。不过说来也奇怪,自此以后,哈密等地反倒进入了一个局势相对平稳的时期。
吐鲁番在西域的崛起,反映了明朝西域政策的失败,但是,明朝也不是没有任何政治收获。虽然,吐鲁番做大之后,屡次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但却无意之中帮助明朝抵挡了西边诸如瓦剌等势力更强的部族的入侵。
历史往往就是这么的让人捉摸不透。
令后人难以理解的是,吐鲁番虽然与明朝长期敌对,但是,依然不时地向明朝朝贡,并且,还在夺取哈密之后,获取了西域地区向明朝朝贡的主导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哈密因内乱而衰落后才有所变化。
总而言之,明朝的西域政策是极为保守的,明朝在政治上对西域诸国的管理都是间接的,它不像汉唐时期在西域建立各种都护府。明朝直接管辖的地方其实也就到嘉峪关为止,其影响力略有触及到哈密等地,这也使得西域地区逐渐实现了伊斯兰化,而佛教对其的影响则与日俱减。
经济上,明朝与西域地区也没有大规模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朝贡往来,像建国之初郑和下西洋那种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就完全没有过。自从失去哈密之后,明朝的对外政策愈发的保守。而这一切,都可从之前的封疆之狱一事中找到一些缘由。
当时,朝中官员经过之前的一些事件,有过多次的大洗牌。而新一批被起用的官员又借着当年吐鲁番进攻肃州一事发起了封疆之狱,封疆之狱后,内阁也遭到了大清洗。至此,朝中的官员几乎全部换为了一些新进之人,朝廷的各种政策也就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吐鲁番对明朝的进攻,在当时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边疆问题,但却被别有用心朝臣们多加利用,成为了其攻击异己者的武器。几番较量之下,一些人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引发此事的问题却被那些新进之人所忽视,明朝对哈密的态度也就因此从积极规复转为了坐视不理。

中国的明朝时期,西域这个地方为啥没有收复?
答:大明王朝因为亦力把里的恭敬、臣服就放弃了对西域的占领,这是重大失误。所以明朝很快就尝到了失去西域的苦果。无论是土木堡之变遭受的打击还是神机营、火炮等热兵器的落后,都让大明王朝苦不堪言。

明朝后期为何会对疆域失去控制力?或因群臣内哄所致
答:经济上,明朝与西域地区也没有大规模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朝贡往来,像建国之初郑和下西洋那种规模的对外交流活动就完全没有过。自从失去哈密之后,明朝的对外政策愈发的保守。而这一切,都可从之前的封疆之狱一事中找到一些缘由。当时,朝中官员经过之前的一些事件,有过多次的大洗牌。而新一...

明朝疆域本来包括新疆部分地区,这些疆域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的?
答:原因并不是明朝没有心思去开拓新的疆土,而是由于后面的时间,周围国家掠夺的太厉害了,明朝的皇帝也碌碌无为,直到国家衰败,明朝也没有将那些边疆等部落或者政权纳入自己的版权范围,纳入自己的势力控制范围。前面的皇帝开拓了很多领土,但是后面的皇帝们保护不了这些土地,所以,土地就慢慢减少。大家都知道...

明朝时的疆域版图为什么没有西域呢?
答:至于明朝为何也没能控制并经营西域呢?这是因为明朝所处的时代,已经与汉唐时代大不相同了!当汉唐雄起之时,周边各部族罕有其对手!除了吐蕃依靠其地理与气候优势,曾经给中原王朝造成过困扰以外,其他各部族皆无力对汉唐形成挑战!故而汉唐乃是由于内乱而亡,而非因外患而倾覆。自两次亡于蒙元之手后,...

明朝作为最刚的王朝,为何会主动放弃大片领土?
答:综上,明朝放弃这些土地一方面是农耕文明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明朝朝廷没钱,无法经营这些入不敷出的土地。所以明朝后期除了东北,其余领土都在长城以内了,这才有明末只有35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说法。从现在的角度看,明朝放弃那些土地实属可惜,如果明朝有宋朝那样的财政收入,那么至少经营一个安南还是可以的...

为何明朝在西北地区采取退缩政策?有什么后果?
答:主要是明朝建立以后,蒙古势力没有完全消灭,没有精力和财力染指西北地区,其次距离京城较远,兴趣不大,造成对西北地区失去控制,直到清朝才收复回来。从明朝版图来看,西北地区不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明朝建立后,国家面临很多困难,蒙古残余势力有威胁,边防任务很重,加上西北地区的现存政权已经向明朝称臣纳贡...

明代为何放弃漠南?是守不住还是不想守了?
答:二、漠南不适合明王朝军队驻扎 一旦明王朝想要将漠南做为控制区,必须要在此地留有驻军,但是当时漠南与陕北之间已经形成了沙地,漠南地带如果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驻军想要和明王朝有联络,或者平时明王朝想要给漠南地区的军队运输补给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整个漠南地区都无险可守,那么明王朝的...

明朝领土为啥由元朝1400万平方公里缩减到400万呢?
答:然后随时南下侵犯。待到明朝由盛转衰,蒙古则不断强大起来,对峙随即发生逆转。随即明朝占据的长城以北的土地全部被占据,不得不依托长城进行抵御。因为明朝的衰落,特别是卫所制度自朱元璋死后就开始走向衰落,这导致明朝对边疆地区,特别是蒙古地区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于是疆域后退成为必然过程。

明朝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土地呢?
答:例如,在当时已经伊斯兰化的新疆,明朝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服,而是在嘉峪关之后停止。明朝西北扩张虽不积极,但却是消极的。只是自卫,逐渐形成了以长城为界的实际控制区。但与此同时,明朝通过摧毁西南地区的各种少数民族势力,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西南地区虽然早在汉代就已被纳入历代疆域,但...

明朝对西域的控制为何止步于河西走廊
答:其实主要原因是西域的重要性,相比前代大大降低了。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相较于汉唐两朝,甚至是后来的清朝,明朝所面临周边局势的威胁要大的多。东西两汉解决了匈奴,而唐朝灭了东突厥,清朝实行满蒙联姻政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草原势力的问题。东汉王时期,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