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电影——《全金属外壳》详细解析 || 全金属外壳的象征

作者&投稿:啜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全金属外壳的象征

上部描写几个美国平民如何在海军训练营里被训练成一部杀人机器。肥仔、小丑、牛仔,在训练营完成了由平民到军人的改造,心灵上被打造出一副“全金属外壳”。小丑在训练营打造的“全金属外壳”,在越南战场上被击穿,小丑仍然感到了杀人的痛苦。

影片描写了越战对美国灵魂的一种伤害,美国人如何在越南中道德沦丧、精神癫狂。小丑帮助女越共解脱痛楚时,心灵发生一种悸动,这是全金属外壳之下人性情感的波动。小丑的灵魂深处还有未被战争完全泯没的的人性。导演库布里克描写了一个美国平民的蜕变过程,反省越南战争是如何扭曲、扼杀人性的。

本片作为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叙述方式是散点的、多线索的,小丑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贯穿人物,也不是唯一的主角。影片的许多段落,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在许多重要场景,也都不是他一个人在场,例如作为军队记者,他总是与赖特曼一同出场。

小丑成为全片的贯穿人物,在于他是每一个事件的观察者、证人,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他的角度讲述的。小丑打死女越共的行动,成为全剧主题的高潮,进一步确定他的中心位置。

第一个故事,训练营的故事,肥仔是主角,训练营把他从一个肥胖、散漫的平民,变成了一部杀人机器,当他毕业后,人完全疯狂了。在雪白冰冷的厕所,肥仔枪杀凶恶、无情的教官哈德曼,然后自杀。

小丑是故事的配角,他被指派帮助肥仔,成为肥仔的拯救者,但是,最终他还是抛弃了朋友,表明上看,小丑只是枪击事件的旁观者,但是在这出悲剧中,他也是被深深地卷入,他的良知被泯灭,灵魂受到扭曲。

第二个故事,军事基地的故事,小丑、赖特曼为主角,为什么要给小丑配一个没什么功能作用的配角呢?赖特曼只是第二个小丑,将小丑变成复数。通过这两个记者在基地里的闲逛,描写小丑初到战地的心态。

第三个故事,陆战排的故事,主角是陆战排的士兵牛仔、雪球等人,出现了直升机扫射农民、尸坑、电视战地报道,整个故事光怪陆离,像一部美国娱乐片,故事是从小丑、赖特曼的角度进行的叙述,但是他们只是事件的旁观者。

第四个故事,女狙击手的故事,主角是步兵班和小丑、赖特曼。牛仔、雪球、博士先后被神秘的狙击手干掉,最后赖特曼在危险中打死了狙击手,他原来是一个瘦小的越南少女。在故事开头出现的越南妓女与后面出现的女狙击手成为了一种奇异的对照,她们是那么的不同,又是那么多的相同。小丑满足了少女的要求,给她补了一枪,两个记者终于在战争中做成了一件事,杀死了一个女越共,小丑不是一个,他是他们,是复数。

散点、多元结构

影片是一种散点的、散文化的多元结构。

上部训练营与下部战场,是二元化的,他们无论在表现手法、情节、人物上都是不统一的。他们成为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单元,使二者联系起来的是金属外壳的打造与被击穿的主题思想,以及体现这一主题的中心人物小丑。

下部的开端和发展,在情节上相互独立,开端部介绍的是小丑、赖特曼;发展部介绍的是陆战排;在功能上是两个并列的开端部:第一开端部、第二开端部,平行介绍了个人(小丑)和群体(陆战排的牛仔、雪球等人)。

影片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写意风格与写实风格。

上部采取西方戏剧叙事方法,下部采取东方叙事体叙事方法。

在上部,快节奏的戏剧性段落(肥仔自杀)与下部缓慢的纪实段落(与女狙击手作战),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但是在片中,导演库布里克,显然是并不想弥合两者在风格上的冲突,反而强调它们在风格上的对立,如果影片风格是统一的,那么它是统一在鸡尾酒式的风格上。

上部是全剧的开场、序幕。长达45分钟,占全片的三分之一。下部进入正文,长71分钟,占全片的三分之二。下部的第一部分是全剧开端,第二部分是全剧发展,第三部分是全剧高潮。它们各自有自有单元性,但在全局结构中担任不同的叙事任务。

下部的开端(介绍小丑)与发展(介绍陆战排),形成多次开端,两个开端部并列的局面。从而在个体、群体两个方面,建立全剧的总情境——美军在越战中的全景式描绘。

多次开场、开端,注重总情境的描述,这是主题严肃性的表现,本片在总情境的介绍上下了很多笔墨,到小丑进入前线时,剧情已经进展到了全剧的三分之二。

散点、多元的叙事结构,集中了诸多相互矛盾的因素,既有写意戏剧风格,也有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既有客观描述,也有主观叙述;但是影片却成功地解决了以上矛盾,解决了个人(小丑)与群体(陆战排)两条线索的统一。尤其是客观叙事(生活)和主观叙事(小丑视角)的统一。

影片的每一部分都有新人出现,下部的开端部有赖特曼,发展部有牛仔、雪球,高潮部有博士等,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非情节化的、散文的、纪实性的风格。同时,情节叙述一直没有离开小丑的视角,通过小丑的私人叙事保证了视点的某种管穿性。

影片在许多段落,都超出个人(小丑)的主观叙述,进入多人主观(牛仔、博士等人)的描述(巡逻遇敌),从而拼合成一种广角的,客观的叙述。形成燃烧的越南废墟。与其说这是一部小丑个人的史诗,不如说是整个美国军队的史诗。

如何评价《全金属外壳》这部电影?
答:电影如《现代启示录》和《全金属外壳》通过这些复杂的符号与情节,挑战了观众对英雄和战争的既定认知,制造出一种认知的困惑,质疑战争的深层意义。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人性、权力和战争本质的深刻探讨。

谁看过《金甲部队》(别名《全金属外壳》)?它要说明什么啊?我看完了...
答:之后,傻瓜比尔开始对枪自言自语,他发挥了射击的才华,连上校也赞赏他终于可以成为伟大的“杀人机器”,就在出发前往越战战场的那晚,傻瓜比尔在他的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Full Metal Jacket),一枪打死上校,然后自己也含枪自杀。选择编入新闻组的小丑,被长官派去前线采访,小丑看见年轻的士兵们...

电影《全金属外壳》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一批新兵来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设在南卡罗来纳州帕里斯岛上的新兵训练营。他们将在这里接受八周严格甚至野蛮的训练,然后被送到越南去作战。中士哈特曼是这批新兵的教官。他凶狠残暴,满嘴脏话,动辄对新兵拳打脚踢,骂不绝口。在训练营里,士兵没有姓名,只有绰号——绰号是教官哈特曼强加给他们的,随和善良...

史诗级电影——《全金属外壳》详细解析 || 全金属外壳的象征
答:影片描写了越战对美国灵魂的一种伤害,美国人如何在越南中道德沦丧、精神癫狂。小丑帮助女越共解脱痛楚时,心灵发生一种悸动,这是全金属外壳之下人性情感的波动。小丑的灵魂深处还有未被战争完全泯没的的人性。导演库布里克描写了一个美国平民的蜕变过程,反省越南战争是如何扭曲、扼杀人性的。本片作为一部史...

史诗级电影——《全金属外壳》详细解析 || 黑色幽默、电影符号
答:库布里克以戾气传递为人物绝望前奏的作品,除了《发条橙》,便是《全金属外壳》。拂去昭然反战层面的不得已而为之,库布里克还表述着:死即自由的高尚(女狙击手)在无关正邪的屠戮面前都可谓是包装出来的假象,也是逃避惨痛现实的唯一出路,但是生而为人的自豪若没了人性作伴,空有一副皮囊的“小丑”也...

全金属外壳的幕后制作
答:在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影片《光荣之路》中,军官米罗曾有这样一句台词:“军队需要纪律,而保证纪律的唯一方法是时不时地杀人。”。这也可以作为《全金属外壳》批判的主题:在军队、在战争中,无人性可言。同情、怜悯都要在战争中,训练中统统丢掉。作为战士,你就是一颗子弹,一颗“全金属外壳”的子弹...

史诗级电影——《全金属外壳》详细解析——下部
答:影片最后,提升为中士的“小丑”给那躺在地上痛苦挣扎的女伏击手补了一枪的镜头是全片的高潮。在这场戏里,“小丑”的脸部特写持续了1分40秒,面部半明半暗,通过摄影,形象地表现出人的两重性,点出了本片的主题:“生来杀人”(“小丑”的钢盔上写着“生来杀人”的字样)和“爱好和平”(“...

影评美国海军陆战队电影《全金属外壳》
答:纵观整部影片,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这一词语在多个场景中出现,全金属外壳其实是一种在越战中,美军常用的一种子弹,即全金属装甲弹,这种子弹也出现在影片当中,片中多次出现了与该子弹相关的桥段。同时也阴雨在战争中,士兵们只是一颗颗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冷酷子弹,战争不但泯灭了人性,还...

全金属外壳的影片评价
答:Vietnam The Wind Doesn't Blow It SucksVietnam can kill me, but it can't make me careAcclaimed by critics as the best war movie ever madeBorn to Kill沉重的越战反思片影片根据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改编,是大导演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反战影片。

全金属外壳里哪个兵为什么杀了教官后自杀?那个胖子还经常做傻事._百度...
答:《全金属外壳》一直是跟《现代启示录》《猎鹿人》等被公认为是越战题材电影的巅峰作品。跟这些电影一样,影片的依旧是“反战”主题,相同的就是他们记录越战对于士兵们在精神和肉体的遭受的双重打击。关于胖子自杀的枪杀教官的那一段,是导演库布里克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教官让战士接受训练反复强调“他们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