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很多地方流行七月半烧纸,为什么要给鬼烧纸?

作者&投稿:磨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月半为什么要烧纸?~

农历的7月15日,民间称之为鬼节,也就是中元节,大家都会通过烧纸的方式来纪念先人,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150650.html

烧的纸就是给故去人平时花销所用的钱,俗称“纸钱”。七月半又称“鬼节”,人们相信在这 一天,家中已故的亲人都会回家里来探望,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是活人的一种心灵慰藉,也是给已故人的点亮回家的路灯,希望他们回家时不会迷路。

但是烧纸也有一定的讲究,首先是选址:最好到墓地去烧。不方便到墓地的话,就要在十字路口旁或空旷避静处烧纸钱,以减少周围干扰。

其次:女人烧纸的话,先画个大圆圈,这个圈还要开个口,开口的方向对着家乡或坟头的方向就行了。祭祀者应在圆圈的后面,向着先人坟头的方向下跪,三叩首,然后在说上几句祭祀祝愿的话,在开始烧纸钱。

第三:男人给亲人烧纸钱的步骤是:先在地上画一个十字。画十字是道家的一种符咒。也可以在“十字”外面,在画上个大圆圈(也须开个口,这叫双符咒),在符咒中央上烧纸钱,别的孤魂野鬼也是抢不走的。而且无论亡故亲人的魂魄在哪里,也是可以收到这些纸钱的。

最后,在烧纸钱的同时一定要上些香火,因为香点着之后的烟是向上去的,就是与你要拜的魂接通,这样你就可以与你所要拜的魂沟通。烧香磕头除了要求得已故的人庇佑之外,有很多话在这个时候说给他们听,他们也许会听的到烧香人的祷告。时间上也要注意,一般为傍晚以后再去烧,也是为了减少旁人的干扰。



七月半是鬼间的团圆节,鬼会来到亲人的身边,亲人就必须给鬼烧纸,鬼才可以用纸钱买东西。

中华文明的传统习俗,各地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说,七月半,鬼门大开,为了不让他们乱折腾,所以要烧一些纸钱。

都说人死了会变成鬼,所以烧纸就是想让阴间的鬼和人在阳间一样有钱花,冥币也是仿照阳间的真钱,所以才给鬼烧钱。

确保阴间亲人收到阳间送来的贡给,并不会找机会磨人,鬼不磨人了财运、健康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干扰。福生无量。

为什么七月半要给仙人烧纸
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月半给仙人烧纸的行为是对祖先的一种缅怀与尊敬。这种习俗不应被视为迷信,而是伦理道德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秉持无神论的立场,同时传承和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据传说,每年七月一日,阎王会打开地狱之门,让受苦的鬼魂暂时离开地狱,享受人间的供品。因此,七月被...

七月半为什么要烧纸
答:因为农历七月半是鬼节,烧纸是为了祭拜祖先,

七月半家家户户烧纸钱是怎么回事
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

七月半为什么要烧纸
答: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

七月半几点在十字路口烧纸合适七月半烧纸有何讲究
答:在七月半期间,许多地方有在十字路口烧纸的习俗,以祭奠先人。关于具体时间,一般来说,傍晚或晚上,且在子时(23:00至01:00)之前进行较为合适。中元节,亦称七月半祭祖节、施孤、鬼节、斋孤或地官节,其节日习俗包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在这一节日中,民间普遍相信烧纸可以给亡故的亲人...

为何农村七月半这么热闹?
答:同时″有灵者向阳间的至亲托梦,找吃要穿的,困挠着很多正常人,百思不得期解。在这问题上,各地方″土地庙",通常被人们尊为"福德老爷″显灵托梦于乡村族长,为了民众安居乐业.,不受阴阳魔界打扰,才统一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拜,俗称为"鬼节″。“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

七月半烧纸钱的规矩
答:中元节的风俗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2、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

7月半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答:圈内外都要烧:除了圈内烧纸钱之外,在圈外,我们最好也要烧几张纸,在传统风水中,这是安抚孤魂野鬼的最好方法,这样的话,它们不仅不会给你引来麻烦,反而会保佑你。7月半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

七月半能烧纸吗?
答:可以,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一般祭祀在农历七月初五日就陆陆续续的开始了。到七月十四日必须要祭祀完毕。看当地的风俗习惯了有地方提前,有地方当天,我们这一般当天或提前一天。在农村部分地方,上坟祭祖是除生产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主要选在五个日子:清明、农历七月半、冬至、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三。

七月半烧纸钱有什么讲究?快来看看吧
答:烧纸钱 七月半又俗称鬼节、中元节、盂兰节,在汉人生活的区域,历来都有在此节日为已逝先人烧纸的传统。在澳门,也称为烧街衣。只是各个地方的风俗,又有所区别。以前,七月半所烧的纸,都是草纸,就是用稻草或芦苇或嫩竹(即当年生的毛竹)为原料而制的纸张。这种纸,质地粗糙,一般呈黄色,以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