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里702团改革为什么非要撤掉团中最好的七连?这不就辉煌不在了吗?

作者&投稿:欧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士兵突击》里702团改革非要撤掉团中最好的七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702团是坦克团。

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上级考核,问许三多的是坦克的性能,在许三多回答后有人提醒首长许三多是装甲步兵,不是装甲兵。这就说明702团是坦克和步兵混编的坦克团。
当时的坦克团,一般是3个坦克营93辆坦克,一个炮兵营18门自行火炮加一个步兵营一个侦察连。所以高诚才会说出16个连我老大这样的话。
那么既然是改革,如果是你,要裁撤哪个连队?坦克连不能动,炮兵连也不能动,能动的就只有三个步兵连加一个侦察连了。
从常识上来说,团属侦察连就是一个鸡肋。一般常规部队中,侦查部队是以营为单位配属到师/旅一级的。
比如美军第一装甲师,就是师携一个侦察营;再比如纳粹第一装甲师,也是师携第四侦察大队(营)。
这剧情中,钢七连和老A演习,失败就裁撤其实就是一种测试,测试常规侦察部队能不能对抗现代化的侦察部队,或者说常规步兵侦察兵,能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结论是否定的。
和装甲步兵不同,装甲步兵不适应环境,可以通过更新装备等方法进行改进,而钢七连作为侦察部队,可以认为是全方位的不适应环境了,从装备,到编制,到指导思想,再到人员素质,全如是。
从最后高诚的职务也可以看出,上级就是根据这个思路进行调整的。不合格的士兵或者复员或者编入普通步兵部队,合格的指战员则统一编入旅属侦察营,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执行的任务和手段,都和钢七连截然不同了。
单独说一下许三多。
许三多虽然在剧情里始终显得呆呆傻傻的,实际上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

在电视里表现这一点的就是我上面说的剧情,而在原著小说里更明显。
在小说里许三多作为留守人员给大学生军训,闲聊的时候曾请求大学生给他寄些书,因为他已经把部队图书室的书看完了。一个团级图书阅览室,少说三五千本书,多则两万本,反正我没见过超过两万的。知乎高人们扪心自问,自己这几年有没有看过几千本书?
所以,技战术水平很高,又有超强学习能力的许三多才能加入老A。

补充几句我的想法。
首先,关于702团编制的问题,实际上某个时段,陆军对后勤、支援分队的建设并不重视,或者是无力重视。
必入某师工兵部队只有一个营,分别是野战工兵、舟桥、防化个一个连,这样的规模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师的作战,但这就是实际情况。
回到702,为什么没有维修连?因为一般坦克连、营有维修分队,有两到六辆装甲抢修车。为什么没有汽车连?同理。至于团直属队,第一中国没有建立营部连团部连的习惯,第二当时就这个条件,理论上团应该有警通连,但很多时候旅以上单位才有。
其次,关于七连到底是什么部队,不同看法太多,但是确实有许三多自报家门侦察七连这样的话,姑且称之为侦察连吧。因为作品中,小说和电视剧都一样,并没有具体细节表现。
关于团级侦察连的问题。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PLA曾组织特种部队性质的侦察部队,但是是从师、军两级部队抽调战时下放至团级,这一方面证明了团级确实需要自己的侦察部队,但是另一方面也证明直接配属团的侦察部队能力不足。

这就是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只有一个连突出,而是要整个团都跟7连一样优秀,所以把他们派到其他连去影响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最优秀的团队,纪律性也最强,肯定会很好的执行完成任务的。这仅是我个人看法

        我认为这样的七连,钢铁一样,为何要裁掉?告诉你,像这样的连队不是一个两个,太多了,根本无法取舍,所以轮到七连也是没办法,要顺应我军变革要求,这也是任务。

        电视剧《士兵突击》,改编自兰晓龙小说《士兵突击》,由康红雷执导、兰晓龙编剧,王宝强、陈思成、段奕宏、张译、邢佳栋、张国强、李晨等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华谊兄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本剧以军事动作、青春励志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

        其实剧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钢七连太强,拆分是为了提高各连的实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钢七连再强也只是一把钢刀,而将钢七连的官兵们分到其他连队,则可以作为骨干,带动各个连成长起来。类似的情况在电视剧里很多,例如《亮剑》里,李云龙的部队就多次被要走,李云龙总在招收新兵训练,这里就可以看出人才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的本来可以在别的连队中担任班长或者排长的骨干只能在钢七连担任普通士兵,如此多精英步兵集中在一个连队,一旦进入战争,士兵的伤亡总是最多的,这样会造成大量精锐步兵的损失。本来这些人可以去别的部队担任更高级的职务,以组建更多有战斗力的部队,无疑对于军队整体的组建是极大的损失。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撒掉702团分流到各团,让我军有更多的702团。

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我军出了很多英雄部队,钢七年只是其中一个而已,还有很多比它还辉煌的连队。当时的大环境是大裁军,所有部队都必须执行,被裁掉的可不是一两个英雄部队,留下来的才是精锐之师。

《士兵突击》里702团改革肯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士兵突击剧情询问...
答:部队改编用702团做试点~就把7连撤了~成才离开7连以后成了士官,5班原来的班长李梦被一个什么文化干事看中了,调到团部,所以成才去5班当班长 班长被复员...大概就是制度问题了吧...

关于看士兵突击里的一个疑问
答:至于为什么首当其冲的是702,而702首当其冲的又是钢七连?回答如下:何洪涛在豪华大巴上对新兵们说-我师是全军挂号的装甲部队,咱团是我师的主力装甲步兵团。而钢七连是702最牛的连。也就是说改革是拿全军最好的师来试改,师党委又拿全师最好的团试点,702团团长又拿全团最牛的钢七连改。因...

关于士兵突击的几个问题
答:。。(记得团长和老A的指挥官会面那次吗?老A的指挥部就是一个直升机,才9个人,而团长这边呢,好多大型机器,好多人在摆弄手里的笔记本,这就是差别)。基于这个目的,702团的改编势在必行!第二:702团那么多个连,为什么又偏偏选择了最好的钢七连?答:这个在小说中写得很清楚,是702团长和他...

《士兵突击》你看了吗?
答:七连不是被瓜分,七连的番号仍在,只是现有体制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军事体制。因为七连可以说是老资格的团队了,所以很多制度上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思路,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战争的需求。这只是新世纪军事变革中的一个小点,在剧中,整个702团全部要进行整编,七连是一个开始。成才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兵,...

在小说《士兵突击》中,为什么被改编的是最好的钢七连?
答:他们作为步兵足够好,但在侦察手段上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不能通过为军官工作和参加学习来改变的。 首先是侦察连士兵的素质。 于是,军长以一场演习,开启了军队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702因为最强所以只作为改革试点,刚启莲也是因为最强所以最先被改编。事实上,不仅是七钢连,特种部队也...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为什么许三多会拖走史今?
答:很多人为史今对许三多的迁就和照顾感到不值,认为是许三多挤走了史今。如果是现实的部队,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吗?我想说不会。如果说真的最后没有留下,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史今受伤严重影响了考核成绩;想要晋级四级军士长的人很多,但名额有限;部队改革整编在即,正在压缩编制;史今本身因为学历、...

《士兵突击》团长为何要解散钢七连?这才是团长真正厉害的地方_百度知 ...
答:不知不觉《士兵突击》这样一部军旅剧已经走过了十几年时间,不管这部剧过去多久,始终还是很多人十分喜欢这样一部好剧,可能现在的人不知道当年这部剧到底有多火了,当时,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部剧入了部队的,但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何剧中团长会解散钢七连,看起来没啥道理,实际上这背后是有很...

《士兵突击》中,钢七连为什么解散?
答:所以他们的部队被拆散分编到各大军区。钢7连的编制也很富有传奇性,他们的原始组织就是生死线中的四道风抗日组织,后被收编成了钢七连。打解放战争的时候他们还俘虏了孟烦了,而孟烦了成为钢七连第600个兵。钢七连也算得上是把生死线、我的团长我的兵、士兵突击串联在一起的组织。

《士兵突击》中的老马,他为何会被派到草原五班?
答:老马的回首,也是《士兵突击》的一大经典镜头,明明在微笑,可是里面,有不甘,有愧疚,有失望,有难过,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笑容,然后他就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留给我们一个落寞的背影。老马 老马在多年前之所以能成为702团的主力班长,靠的就是早期年龄和身体素质上的优势,在各方面的比武中建立了自己...

士兵突击的一个情节
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里,王团长和铁头见面的场景里,刚开始王团长对铁头是及其不待见啊,抢烟又抢打火机。可是后来,王团长却对铁头没敌意了,原因就在于他意识到铁路的失误(即铁路自己说的上当了)只要改变战争策略就可以了,可是他的702团面临的改革则是何其艰难。王团长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