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是如何拜年的?拜年时需要做些什么?

作者&投稿:昌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人过春节的时候是怎么拜年的?~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春节的重视都格外的高。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宋朝人把这一天称作“元日”,俗称为新年。过年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便是拜年,在新年的第一天,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会进行拜年。朝廷中,一大早,皇帝便要起身上朝,先上香,再给太后拜年,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充满着庄重的仪式感。民间的拜年方式更是非常有特色。
在民间,人们的拜年也是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拜年方式——送贺卡。许多宋朝的官员因为自己的应酬太多,没有办法一一向朋友亲戚登门拜年,于是便把自己的祝福制成名片,派人去把这些名片送往各家。这种拜年方式,省时省力,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还有一些大户人家因为前来贺年的人很多,便在大门口挂上一个红色的纸袋,接纳别人送来的祝福贺卡。

拜年贴的制作非常精良,花纹形状颜色都非常的精致,通常由梅花笺纸裁成。里面包含着受贺人的姓名、贺词和落款。红色的纸张和其精致的外表,加上祝贺人亲手写下的贺词,使这张贺纸变得十分的隆重,内涵深远。士大夫让仆人带着贺卡,骑着马去各家送贺年帖,每到一家大门口就喊几声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这样的拜年方式没有诚意,司马光就坚持不用拜年帖,他在新年必亲自上门,给亲戚和朋友面对面的祝福。但有些官员为了攀高富贵,在发送贺年贴的时候总会给不认识的高官也会投去贺年帖。这样一来,贺年帖的含义便有些歪曲了。宋朝的这一拜年方式的本意是很好的,但如果变成了攀人情和关系的工具,那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在拜年方式中,还是要注重真情实意的表达。

宋人有一系列消灾避邪、祈福求吉的习俗,再加上社交娱乐,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就来说说他们的习俗,看看各个习俗都需要准备什么。

一、 贴门神
张贴门神是古人安宅辟邪的重要方式之一,桃符是宋代门神的一种,传说因为羿是被桃杖打死的,所以民间相传鬼怕桃。
宋人陈元靓所著《岁时广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宋代桃符的相关情况,宋代的门神一般有狻猊与白泽、郁垒与神荼还有钟馗,“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自何时”,吴道子《钟馗捉鬼图》可能是最早的钟馗形象。到五代十国时,挂钟馗驱鬼辟邪的习俗已经比较普遍,宋代民间新年挂钟馗便是继承前代习俗。

二、放鞭炮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元日爆竹于庭,以辟山臊。山臊,恶鬼也。”爆竹声音越响亮越能驱鬼避邪。宋代时已出现了用硫黄作原料的爆竹,谓之爆仗。
三、喝屠苏酒
“爆竹声飞,屠苏香细,华堂歌舞催春。”屠苏是一种中草药浸泡出来的酒,据说有克制瘟疫邪气的神奇功效,所以古人们在新年时常常饮屠苏酒,希望来年不患瘟疫。
四、祭祀祖先
受儒家孝道思想影响,宋代元旦的早晨或晚上会设祭桌于家中,置香烛、茶点,由家长率领家族成员依次祭祀。

四、 吃吉祥果盘
据记载,开封人用盘子盛柏、柿、橘各一个,然后把柿子和橘子从中间掰开分食,认为这是来年“百事吉”(“柏柿橘”的谐音)的预兆。
五、拜年
在宋代 “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拜年是都会做的,如果不能亲自上门拜年的话就令仆人投名帖,和今天的贺年卡一般去拜年。
除此之外,还会有关扑游戏百姓争相游玩,还会竞相到道观、寺庙游玩,终日不绝。

宋朝人拜年的时候会互送“飞帖”进行拜贺,“飞帖”用梅花笺制成,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恭贺新禧之类的吉祥话语和自己的署名,类似于现在的贺卡。

农历的新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一个,所以,新年的庆祝活动往往也非常热闹隆重,宋人在新年这天会贴上新的桃符,还会取出自家酿制的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按照传说中的仙人配方所酿制,在酿好之后,就要把酒藏在井底深处,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才会取出来,然后全家一起喝。

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所写的《元日》,描述的就是新年时辞旧迎新的景象。

农历的大年初一,宋人称为“元旦”“元日”,也称为“新年”,在农历元旦这天,朝廷会举办盛大的朝会,而且在元旦这天,宋辽两国会派出“贺正旦使”互相入朝祝贺,其他属国的使臣也会在这天前来朝贺。

民间在这天也是非常热闹,商铺们在这天都会搭设彩棚,出售各种新奇有趣的饰品玩物,坊间歌舞不断,车马交驰。

宋朝时期,在春节期间,会减免公租屋三日房租,还会放开关扑三天,所以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人们可以尽情博彩,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市民尽可纵情博彩。

拜年是新年少不了的活动,也是很早就沿袭下来的习俗,在宋朝时期,互送“飞帖”拜年就成了当时流行的拜年方式,据说,这是因为有很多士大夫由于过年时应酬太多,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没办法一一拜访道贺,所以就派家人拿着写有自己名帖的“飞帖”前去道贺。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道,“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在宋朝时期,外地为官的士大夫在春节前都会派仆人带上贺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这是流行于士大夫群体的一种时尚,宋朝人拜年,多半不会亲自登门,而是叫仆人带着贺卡,骑着马,挨家投帖,每到一家大门口,大喊几声“某某某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就走了。

宋朝的时候拜年是流行送贺卡的,不管是是亲戚、朋友之间还是官员之间都是这样的,送上贺卡表示祝福。其余的就跟现在情况差不多了,带上礼品去给亲朋好友拜年,一起吃饭喝酒。

宋朝人拜年,多半不会亲自登门,而是叫仆人带着贺卡,骑着马,挨家投贴,每到一家门口,大声喊几声“某某某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就走了。

按习俗,过春节,亲友间要往来拜年。朝廷会举办盛大的朝会,拜年时,用梅花笺制成的“飞帖”进行拜贺,给朋友、同僚送贺卡拜年,是盛行于士大夫群体的时尚,人们要互相赠送贺卡。



宋朝人是如何拜年的?拜年时需要做些什么?
答:拜年是新年少不了的活动,也是很早就沿袭下来的习俗,在宋朝时期,互送“飞帖”拜年就成了当时流行的拜年方式,据说,这是因为有很多士大夫由于过年时应酬太多,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没办法一一拜访道贺,所以就派家人拿着写有自己名帖的“飞帖”前去道贺。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宋朝该如何拜年
答:宋朝时,给朋友、同僚送贺卡拜年,是盛行于士大夫群体的时尚——对,就是送贺卡。别以为送贺卡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事情。南宋人张世南记载说,每逢过年,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那些在外地为官的士大夫,春节前都会派遣仆人,带上贺年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过年只送贺卡,没送银行卡,想来那时候的官...

宋朝是古代文明的巅峰时代,宋朝的人都是如何过春节的呢?
答:守岁在除夕之夜,宋朝人也会守岁。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聊天,等待新年的到来。而且,正月初一的三更之后,五更来临之时,各家都会燃放烟花爆竹,开始祭祖先,邻里之间相互拜年的活动,相当热闹。关于爆竹,宋朝时期就已经用纸包住火药来制作爆竹,除夕之夜,爆竹声不绝于耳,而且当时的爆竹品种很多,单响...

宋朝人过春节的时候是怎么拜年的?
答:许多宋朝的官员因为自己的应酬太多,没有办法一一向朋友亲戚登门拜年,于是便把自己的祝福制成名片,派人去把这些名片送往各家。这种拜年方式,省时省力,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还有一些大户人家因为前来贺年的人很多,便在大门口挂上一个红色的纸袋,接纳别人送来的祝福贺卡。拜年贴的制作非常精良,花纹...

宋代人如何过年?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色
答:新年里,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加强交流感情。一些高官巨贾如果因亲戚好友太多,抽不出时间亲自前往拜年,可以让仆人拿着名帖前往代替,即“名刺”。周煇《清波杂志》云:“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随着商业活动的突飞发展,很多城市的娱乐活动大量增多。如北宋都城东京(开封)...

在宋朝,过年需要准备些什么?
答:四、 吃吉祥果盘 据记载,开封人用盘子盛柏、柿、橘各一个,然后把柿子和橘子从中间掰开分食,认为这是来年“百事吉”(“柏柿橘”的谐音)的预兆。五、拜年 在宋代 “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拜年是都会做的,如果不能亲自上门拜年的话就令仆人投名帖,和今天的贺年卡一般去拜年。除此...

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宋朝,人们是怎么庆祝春节的?
答:家人们还会给小孩子们准备一些小零食,来度过愉快的晚上。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新年的第一天,朝廷会举办一个盛大而又隆重的朝会。皇上上朝之后,会先给太后拜年,然后再给文武百官拜年,大街上的话更加的热闹,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歌舞宣扬。大人会领着小孩子挨家挨户的拜年,特别的热闹,很喜庆。

古代人拜年的方式
答: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那宋朝人怎么过春节呢?
答:其次,在我国宋朝时期,宋朝人也是会在春节的时候守岁的。从《东京梦华录》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点,《东京梦华录》记载,“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也就是说在宋朝时期,老百姓会在春节的晚上围着路子坐着,一晚上不睡觉,来守岁,祈求来年安康。最后,在我国宋朝时期,宋朝人也是...

宋人过春节的风俗
答: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时间不够,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煇《清波杂志》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