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告急,河南杞县发生了什么大事故吗?

作者&投稿:谢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南杞县发生爆炸事故了??~

是钴六十辐射,已经没太大问题了

【仲丁迁敖】商代中期后,商王仲丁将国都自毫迁于嗷(今郑州商城)。根据考古发现,郑州商城城垣周长近7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城东北部有大面积宫殿建筑遗址。在城内外还发现许多手工业作坊遗迹,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尊。1974年发现的商代大铜方鼎高1米,是商代前期王室重器。郑州商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分封管国】西周初期,为了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周武王将其弟姬鲜封于今郑州一带,称管民管国是利用商城城垣建立起来的,作为东方重镇,地位十分重要。周公摄政后,管叔因与蔡叔、武庚发动叛乱,被周公诛杀。西周初年,除管国外,郑州地区还封有郐、密(今新密)、东虢(今荥阳)、祭(今郑州东)、阙巩(今巩义)等封国。

【郑国东迁】公元前770年,郑武公自郑(今陕西华县)东迁国于郐与东虢之间。此后又兼并了这两个国家,并在新郑建都。春秋初年的郑国,地近王畿,国势兴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郑武公、庄公曾先后为周平王卿士,执掌国政。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区别于西周时陕西的郑国,将春秋战国时期郑、韩都城称为新郑。 【践土之盟】晋文公五年(前632),晋国讨伐楚国获得胜利后,在践土(今郑州古荥镇西)修筑王宫,迎周襄王,并大会诸侯。历史上称为践土之盟。从此,晋文公称霸诸侯。

【弦高犒师】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必之战】楚庄王十七年(前597),楚军占领郑国,入其皇门,郑襄公肉袒牵羊,赴楚军请罪,楚军因此后退30里。晋国派大将荀林父救郑,屯兵于敖、必之间,与楚军大战,晋军大败。史称必之战。

【子产改革】郑简公十二年至郑定公八年(前554~前522),子产在郑国执政,推行田制改革,承认私田,按田取税,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家税收增加。他还“铸刑书”,把刑法条文铸在铁鼎之上,成为我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子产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使郑国国势迅速强大起来。

【韩国灭郑】战国初期,郑国处于楚、魏、韩三国之间,为三国争夺对象。公元前375年,三国正在榆光交战之际,韩国派兵攻郑,郑军溃败,国亡。韩国迁都于郑。

【开凿鸿沟】战国中期,魏国迁都大梁后,为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于公元前360年开凿鸿沟。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济、汝、淮、泗诸水汇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运河网。既可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也促进了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今郑州古荥镇),由于水运交通方便,逐渐发展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秦灭韩国】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在秦军进逼下,韩国被迫把南阳郡献给秦国。次年,秦命内史腾率军攻韩,占领韩国首都,俘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在此设立颖川郡。

【玉景修汴渠】西汉后期,黄河多次决口泛滥,中原地区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东汉永平十二年(69),王景受命率领数十万人整治黄河、汴渠,从荥阳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海口千余里,修筑堤坝,疏决壅积,新立水门,使为害60多年的黄河水患得到控制。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四年(199),袁绍率兵10万南下攻曹操,曹操率兵4万在官渡(今中牟)相拒。次年春,曹操乘袁绍傲慢轻敌、内部失和之机,偷袭袁军后方,烧毁其粮草,井乘机出击,大败袁军,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创建少林寺】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创建了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孝昌三年(527),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收信徒,传授禅宗。从此少林寺名重一时,后人称为“禅宗祖庭”。

【开辟洛口仓】隋代开通大运河和通济渠后,郑州位于通济渠东西段之交,为中转站,是民间物资交流的中心地。隋炀帝在巩义兴建洛口仓,总计可容纳粮食2000多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荥阳大会】明崇帧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攻占汜水、荥阳、河阴、荥泽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粉碎明王朝“围剿”,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义军72营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

【荥阳地震】1813年,荥阳贾峪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6级。这是郑州地区有记载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修建黄河铁路大桥】1903年,开始修建芦汉铁路(后改为京汉铁路)黄河铁桥。1905年11月25日竣工。该桥全长3015米,102孔,是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

【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2月7日反动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对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罢工领导人高斌及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40多人牺牲,300多人负伤,这就是著名的“二七修案”。

  从发生放射源事故到民众大批出走

  政府一个月没有公开信息

  “当时,我熟悉的人都在往外跑。平时坐公共汽车到郑州,最多也就20元,如果讨价还价,还能少不少,那天,到郑州每人100元,不还价……”7月21日,回想起“逃难”时的情形,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居民张军(化名)依然流露出无奈的表情。

  河南开胸验肺农民工张海超,经职业病防治专家诊断,确诊为“尘肺病”
  汽柴油价29日起每吨降220元
  [降价后仍与国际油价有超7美元价差][更多]
  ·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被判死缓放弃上诉
  ·上海楼房倒覆事故6名责任人被刑拘(组图)
  ·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群体性事件
  ·山东宁阳农信社多家储户数千万存款丢失
  ·杭州飙车案受害人谭卓父亲向检方申请抗诉
  ·推广 | 免费下载安装 免费用超强炒股软件

  日本留学生:我宁愿当日奸
  [新闻八卦掌:贾君鹏回家][一周传媒重点]
  ·深度 | 大裤衩与小蛮腰:为啥幽地标的默
  ·军事 | 张召忠将军盘点中俄联合反恐军演
  ·博客 | 赵忠祥越堕越快乐 曾轶可站错了
  ·论坛 | 一位民工给快女曾轶可的一封情书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张军说,7月17日,杞县不少人往外跑,都在传着“杞县核泄漏了,人一碰到就得怪病,治不好,可能要爆炸”之类的话。他看到,路上都是车,有大客车、小汽车,还有拖拉机,上面都是人。

  让杞县居民“逃难”的诱因,是一个被当地政府认定为“谣言”的传言,但这个谣言与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一起与辐射相关的事件有关。

  事故真相

  放射源并没有泄漏

  据了解,6月7日凌晨2时,杞县利民辐照厂在完成辐照辣椒粉作业后,进行降源时,因货物落在存放放射盒的铅井口上,导致装有放射源钴60的放射盒无法正常回到铅井内,结果使得放射源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之中。

  记者了解到,杞县利民辐照厂是1997年成立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用钴60对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中药材、大蒜等进行辐照灭菌,该厂持有环保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通常情况下,放射源被放在墙壁厚达两米的水井辐照室内,进行辐照加工时,通过远程控制将放射源从水井中提出,用完后再放回。

  6月14日15时许,辐照室内接受辐照加工的辣椒粉由于放射源的长时间照射,温度过高自燃。在消防及环保部门采取灌注水等措施后,引燃物于当晚24时得到控制。

  6月15日,环保部核安全司放射源处及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派出专家组赶到现场指导,此后西南科技大学编制出“机器人降源处置方案”,待专家评审论证并报经环保部审批后,即可开始处置。

  事故发生后,利民辐照厂厂长王世强一直在厂里居住,他认为放射源没有泄漏,安全绝对没有问题。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因为辐射温度过高导致货物发焦,但即使是1300℃的环境,放射源也是安全的。

  “等机器人来了,把放射源放回去,就解决了。”王世强希望平息社会上的谣言。

  政府沉默

  群众误解纷纷“逃难”

  杞县有关负责人说,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通报了上级有关部门。上级部门反应也非常迅速,于事发当日上午就派相关人员前来了解情况,最终上级环境部门认定,没有危险。既然没有危险,也就没有必要去小题大做,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公布信息。

  对当地政府的这种态度,不少群众并不认可,“领导知道没有危险,可我们老百姓不知道呀!为什么不能向群众进行说明呢?”

  “杞县核泄漏了,特别危险,没准还会爆炸。”“快跑啊,要核爆炸了!”“辐射到了会断子绝孙的!”……令当地政府想不到的是,事故发生不久,与此有关的谣言不仅在群众中愈传愈烈,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很多造谣的帖子。

  “现在科学家已经没有办法了,许多外国的科学家都过来了,可还只是坐以待毙!都没有招了,有些科学家来到后,看到没有办法弄好,都吓的饭都不敢吃,当天来当天坐飞机走!生怕核气传到他们身上……”7月14日,互联网上的这个帖子把杞县人原本焦虑的心彻底搞乱了。更为严重的是,7月17日,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

  据当地人介绍,当晚杞县城里大有“十室九空”之势,出县城的路上堵得动不了,到处都是车,车上都挤满了人。

  张军说,当天下午,有亲戚给他打电话说:“前阵子出事的辐照厂要爆炸了,专家带来的排险机器人都被烧化了。我也不相信,但万一是真的,后悔都晚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出去躲躲吧。”

  在这种心理下,他开始外出找车。出了家门,他才发现大街上都是车和人,出县的几个路口堵得厉害,街上的不少店铺也关门了。再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但打了多次也打不通,总是线路忙。

  “这时,我才真的害怕了。我回到家里,把值钱的东西简单收拾一下,就带着家里人出来了。”张军说,在县汽车站,平时10元钱到开封的车票涨到了80元,到郑州100元。公共汽车好不容易出了城,但路上车太多,就堵在转盘处,他决定先到邻近的商丘市睢县亲戚家躲躲。

  “下午5点多,我的手机收到了县政府发来的‘不要听信谣言,一切安全’的信息,但不少人还是半信半疑。”张军说,他们到达睢县县城时,旅馆全都爆满,基本上住的都是杞县人,有些住不上旅馆的,只好在街头露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杞县周围的开封市、开封县、兰考县、民权县等地,7月17日晚上都有不少杞县人露宿街头“避难”。当晚,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此事提出明确要求,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连夜赴杞县指挥处置。

  信息公开

  原来是虚惊一场

  “政府并没有想封锁消息!”杞县县委有关负责人说,7月12日下午,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杞县利民辐照厂放射源故障出现以来的处置情况,环保部专家认为河南省有关部门措施得力,放射源没有发生任何泄漏,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也没有任何人受到辐射伤害,确保了放射源处于安全状态。

  此时,距事故发生之时已逾一个月时间,杞县官方的说法很难让人认同。

  7月16日,国家环保部指派核安全司核技术管理处处长带领专家及机器人赶赴杞县利民辐照厂,目的是利用机器人进一步摸清放射室内的详细情况,为制定完善“机器人降源方案”提供技术支持。7月17日上午,遥控机器人进入辐照室内探查情况,以便制定维修方案。

  “7月17日当天,机器人开始实施降源处置预案,中午有人发帖,称放射源会引发爆炸,这个消息对群众的心理再次产生了影响。当日下午,杞县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动员乡里的干部到各村劝阻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杞县县委有关负责人说。

  17日下午,杞县政府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大家通报情况,当晚9时,杞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澄清事实真相。

  据介绍,7月17日晚,开封市公安机关对造谣者立案侦查,迅速查清了谣言源头及传播途径,抓获了5名造谣者。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7月14日,开封居民张某从一家网站论坛上转发一个帖子。7月18日,公安机关将造谣者张某抓获。张某承认,他本人在并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转发了帖子,表示十分后悔。7月18日,公安机关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张某刑事拘留,另外4名传播虚假信息者分别被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

  7月18日,外出“避难”的杞县人知道事实真相后,开始返乡。不少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8日傍晚,急于返回家乡的杞县人堵在了杞县与开封县交界处,把进县干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当时听有人说辐照厂要爆炸,我们就跟着跑出来了。后来听政府说没事,就又回来了。杞县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啊!没有危险谁愿意往外跑?原来是虚惊一场!要是政府早点说没事就好了,不管出现什么情况,老百姓最相信的还是政府。”一个居民对记者说。

  记者观察

  如何让公众第一时间获得权威信息?

  一起并不复杂的事故,却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逃难”事件。不少人认为,谣言是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

  也有不少人告诉记者,6月初,辐照厂出事故以后,几乎全城人都知道,大家心里惶惶不安,到处打听有没有危险。人们传来传去,话题就一个,就是泄露以后的危险。后来,越传越邪乎。政府也没有及时辟谣,大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他们向记者证实,直到6月中旬,辐照厂内的货物自燃引发大火后,大部分杞县人才真正开始害怕起来,有的开始外出躲避,一部分有条件的居民开始把家里的小孩送到外地。

  他们中的不少人上网时,发现网上有帖子称杞县发生了“核泄漏”,再上网时,帖子又全被删除了,他们开始怀疑政府封锁了消息。

  “谣言就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如果证实,谣言也就不叫谣言了,成了真相,或者在真相面前湮灭。杞县‘核泄漏’这个漏洞颇多的谣言,竟然以讹传讹,在当地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好好反思的事情。虽然现在谣言已经得到了平息,但通过这件事,却给我们的政府部门提了个醒:到底该如何应对突然爆发的谣言?”郑州大学一位学者说。

  “谣言有一个公式,即谣言等于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这一公式里,谣言的产生和效应,跟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在两个变量中,只要任何一方趋近于零,谣言也就不会存在。”这位学者认为,谣言止于公开,自然是越早越好,如果能把谣言消弭于萌芽状态最好不过,公开完全可以消除事件的模糊性,从而让谣言失去存在的基础。

  河南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义务,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该条例最根本的突破,就是把信息公开变成政府的法定义务。政府信息公开相对于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理念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条例规定,如有影响稳定或者是不全面、虚假的消息,政府应发布及时准确的消息来澄清。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管理和危机处理的范畴。”这位法律界人士认为,从政府危机处理来说,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法律的需求增加,权利主体意识提高,应更加知道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让公众有多元的渠道获取信息。

  也有专家认为,一些官员习惯出事后封闭信息,但各种渠道传递的信息早已满天飞,信息公开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阻挡的潮流。在多元信息存在的时代,政府应早一些站出来说话,稍晚一点,各种传言就会层出不穷。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13/062918208285.shtml
河南杞县否认放射性元素发生泄漏

百度一下

开封电视台一直在不停的发布通告,不要相信谣言,保持安定。

我就是高阳的!你现在应该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吧!哎,真是一言难尽啊……长这么大头一回遇见!

现在情况稳定了,没有什么事情

告急,告急,河南杞县发生了什么大事故吗?
答:杞县县委有关负责人说,7月12日下午,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杞县利民辐照厂放射源故障出现以来的处置情况,环保部专家认为河南省有关部门措施得力,放射源没有发生任何泄漏,没有对周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也没有任何人受到辐射伤害,确保了放射源处于安全状态。 此时,距事故发生之时已逾一个月时间,杞县官方的...

张巡草人借箭
答:打那以后,令狐潮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断骚扰张巡的粮道。叛军经常有几万人,张巡的兵不过一千多,但是张巡瞅准机会就出击,总是打胜仗。过了一年,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音suī)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送来告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要来进攻睢阳。张巡接到告急文书,赶紧带兵到睢阳去。

古时候有哪些英雄故事?并告我主人公是谁??
答:鲁郡、东平很快失陷,济阳唐军降于叛军。分析形势后,张巡带着仅有的三千兵卒赴宁陵,恰值睢阳太守许远告急,双方合军,共保睢阳。宁陵一战,张巡手下大将雷万春、南霁云杀敌将二十,斩首万余,投尸汴水,河水为之不流。胜讯达至朝廷,诏拜访张巡副河南节度使。 张巡想乘胜进击陈留。贼师尹子奇闻讯,复率大军围睢阳城。张巡...

唐朝时有个三十六大将,同战死淮阳城的
答: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第二天,叛军又围上来,在城周围架设了百余门大炮。架...

樵史通俗演义的天启初年,关外告急
答:河南开封杞县举人李岩,文武双全,家私富厚,却又是轻财重义,性气豪爽的好汉。宋知县为人执拗,在连年灾荒,粮食奇贵的凶年还逼钱粮,百姓苦不堪言。李岩出首请解,未果,遂发粮济贫。宋知县以不轨罪拿禁李岩,乡民聚众滋事,刺杀知县,放出李岩。李岩领兄弟李牟及家人随从投奔李自成。李岩劝李自成假仁义,禁淫杀,收罗...

张巡、许远是否参与评定安史之乱?
答:在这种情况下,张巡果断地放弃了雍丘,会合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之军,运动到宁陵,大破杨朝宗部,以功被拜为河南节度副使。时河洛地区,仅剩睢阳一座孤城,叛将尹子奇挥十三万众来攻。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率部进入睢阳,与许远并肩展开了保卫战。睢阳打得比雍丘更可歌可泣。张巡主武,许远掌文,...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古事
答:叛力量。于是他又带着自己组织的义军西去雍丘(河南杞县),认为雍丘令 令狐潮与自己既是同僚,平日又以忠义互勉,联络之事必能成功。时令狐潮正欲投降安禄山,民吏百余人反对投降,令狐潮为清除投降障 碍,将反对者绑缚于城墙之上准备处死。恰好这时张巡带兵赶到,二人刀兵 相见,后令狐潮如丧家犬一般...

公元201年至公元207年之间有哪些大事?
答: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末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生卒年不详,汉魏间女诗人,是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精通音律,蔡邕曾在夜里弹琴,弦断了,蔡琰说:“第二弦断了。”蔡邕开始以为她是偶然猜中的,于是又故意弄断一弦,问她,她说:“第四弦断了。”当时她还是幼童,...

古时一个将军被困城断粮于是吃了城里的人
答:当时雍丘(今河南杞县)令令狐潮想以城投降叛军,率军东击,于襄邑(今河南睢县)击败了淮阳(今河南淮阳)救兵。令狐潮将俘获的百余人押至雍丘,准备处死。恰值令狐潮出城办事,淮阳士兵乘机解开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令狐潮只得丢下妻儿逃走。随后淮阳士兵迎贾贲入城,贾贲进据雍丘,有众2000人。 西迎叛军的...

《刘理顺》的白话文翻译是什么?
答:《刘理顺》文言文翻译:刘理顺,字复礼,是杞县人。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十年参加会试,直到崇祯七年才考中。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选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饱学之士。”授予修撰之职。(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崇祯十二年春,京城告急,上疏陈述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