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提纯NaCl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

作者&投稿:星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麻烦老师解答: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

(1)C B A (2)B D (3)D E G (4) 26.32 g ;① ;②③⑤ (5)A

①由图可知:t 1 ℃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比较方法为:由t 1 ℃向上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与两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说明其溶解度大;②图1中a点表示:20℃时KNO 3 的溶解度是31.6g或31.6g/100g水;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即先升高到较高的温度,配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过滤即可得到硝酸钾晶体,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氯化钠的量较少,且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不大);④Ⅰ、要提纯氯化钠,可先将含泥沙的氯化钠溶解,然后进行过滤,再加热蒸发氯化钠滤液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操作①、②、③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Ⅱ、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则有部分泥沙进入滤液,会导致氯化钠的产量比实际值大,不符合题意;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导致氯化钠的产量比实际值小,符合题意;C.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会导致有部分氯化钠未析出,依然在液体中,使氯化钠的产量比实际值小,符合题意;D.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氯化钠未全部溶解,导致氯化钠的产量比实际值小,符合题意;Ⅲ、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5%=2.5g;Ⅳ、硝酸钾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将25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时得到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剩余50g-31.6g=18.4g,将②溶液升温到40℃,因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得到的溶液④仍为饱和溶液,再降温到20℃时得到的溶液⑤是饱和溶液,且析出硝酸钾晶体;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所以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解度相同,②⑤均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Ⅴ、步骤Ⅰ:根据题意:整个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是75g,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所以将⑤继续冷却至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 3 固体的质量为:75g-13.3g=61.7g;步骤Ⅱ:滤液是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即100g水中溶解了13.3g硝酸钾,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设得到的KNO 3 溶液的质量为x,可得13.3g=x×1%,解得 x=1330g;故答案为:①>;②20℃时KNO 3 的溶解度是31.6g或31.6g/100g水;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④Ⅰ、CBA;Ⅱ、BCD;Ⅲ、2.5;Ⅳ、硝酸钾或(KNO 3 );①③;有晶体析出;②⑤;Ⅴ、61.7;1330.

(1)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从流程图可知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CBA.
(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含泥沙的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被蒸发结晶析出导致产量偏高,A不是可能的原因.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到产品中,故B是可能的原因.
C、蒸发时,看到较多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就可将水分蒸干和看到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溶液中的食盐不能全部结晶析出,故C是可能的原因.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从而使食盐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品,D也是可能的原因.
故答案选BCD.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4)小明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50g×5%=2.5g,需要水的质量是50g-2.5g=47.5g,即47.5mL,应选取50mL的量筒;步骤为:计算、称量氯化钠、量取液体,搅拌溶解、然后装瓶贴签;
(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因此取20mL水最多溶解6.32g,加入5gKNO3,搅拌得到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再加Xg KNO3,搅拌得到的②溶液恰好饱和,因此X的值为1.32g,再加5g硝酸钾此时不能再溶解,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饱和溶液且有5g固体剩余,故溶液③的质量为26.32 g;②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再冷却到20℃时硝酸钾析出5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②③⑤;
(6)由(5)分析可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选A;
故答案为:(1)C B A;    
(2)B C D;    
(3)A B C F;
(4)D G C A;   
(5)26.32 g;①;②③⑤;
(6)A.

...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
答:不能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由(2)可知,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缺乏适宜的外界条件水分.也可能是水分的原因导致的.③由前两题可知,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2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清水,使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做了如下实验: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
答:如果每种条件下只提供一个材料,很容易因其他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如马铃薯块茎的活性或所用的沙土是否适应马铃薯块茎的生长等.故答案为:(1)光、温度、水;温度;温度;(2)扦插;死亡;缺少氧气,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是;每种条件下只提供一个材料,很容易因其他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

...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五千克的水,水的表面积为0
答:已知:m=5kg,S=0.1m2,t=10min,△t=5℃,c=4.2×103J/(kg•℃)求:(1)实验时5kg的水10min内吸收的热能Q吸;(2)平均每分钟1m2水面吸收的热量Q 解:(1)15min内吸收的热能:Q吸=cm△t=4.2×103J/(kg•℃)×5kg×5℃=1.05×105J;(2)平均每分钟1m2...

...做了如下实验,用一脸盆装6千克的水,水的表面积为0.1平
答:解:吸收的热能 Q =cm △t = 4.2×10 J/(kg·℃) ×6kg×5℃=1.26×10 J

...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
答:(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所以本实验要选择大小相近、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

这道物理题怎做
答:1.吸收热量与比热容、质量和温升有关 吸收热量的速度才与时间有关 故15min是计算热量的干扰项。Q=4200*6*5焦耳=126000焦耳 2.上述热量为0.1m2和15min中吸收的热量 那么,换算到每平米每分钟是 Q*10/15=4200*6*5*10/15=84000焦耳

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电话线中的金属铜丝进行了如下一系列实验.(1)如图...
答:(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差,故与氯化锌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左端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而生成了新的物质: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的质量大于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3)E、...

...做了如下实验:在一清洁干燥的载玻片的一侧滴加一
答:(1)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用解剖针将培养液和牛肉汁连通起来,这时草履虫的变化是游向牛肉汁,说明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 (2)B载玻片的右边放上了对草履虫不利的食盐,草履虫要躲避它,因此会向左移动. (3)草履虫虽然只...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试...
答:(2)①塑料瓶变瘪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不是 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冒出 (3)不正确。可以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4)理论上需要熟石灰37t 试题分析:(2)①实验中会看到塑料瓶变瘪;发生的方程式为2NaOH+CO 2 =Na ...

...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
答:(1)废电池浸出液会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2)起对照作用 适量水分 (3)不能,此实验不符合对照实验唯一变量原则,一是废电池浸出物,二是水分 (4)2 水分 该实验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废电池,不能混在生活垃圾中倾倒,或随意抛弃,应集中在一起放置在垃圾收集地的指定位置,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