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弊害合于利,而动背于利而止

作者&投稿:嵇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什么意思~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大意是讲:一个国家的君王绝对不可以因为对另外一个国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一个军队的将帅绝对不可以因为对敌方的愤怒而主动出阵求战。只有对国家有利的形势出现的时候才可以用兵,如果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的时候要立刻停止战争的行为。愤怒可以恢复到欣喜,气氛也可以恢复到高兴,但国家一旦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绝对不可以再生。所以,对于战争一事,明智的君主要慎之又慎,贤良的将帅更是要时刻警惕。这才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所在。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利益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东西。利益是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生存目的。结论很是赤裸裸,却是很现实。不过对利,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逐利不可耻,方法要选好。关键对得起良心。

合乎利益则行动,无利可图则终止。出自《孙子·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这话应该是这样的:
趋利避害:合于利而动,背于利而止.
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

趋利避害:合于利而动,背于利而止.
意思:我不知道

趋利弊害合于利,而动背于利而止
答:趋利避害:合于利而动,背于利而止.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

《三国韬略》利害论:趋利避害,非利不动,化害为利,必夺取胜利
答:都充分体现、灵活运用孙子“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孙子兵法·虚实篇》)的韧略精神。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等古训,已成为三国时代韬略家行动的共识。吴出兵合肥,挠魏不止。满宠择利而动,谋拒吴兵。吴视利而动,攻晋夏口。杜预因利间斗,分裂吴国君臣团结。王肃...

孙子兵法的哲学意蕴
答:个人观点:攻击对手的弱点,攻击对手想不到的地方,智商碾压对手的高人,或者信息量比对手多的能人,往往以这种方式结束战斗。三、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简析:有利可得就行动,无利于我就停止。个人观点: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是要趋向那些大利,要避开那些裹着糖衣的害才行!比如你...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
答: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电影<花木兰中>魏国军队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
答:在经营方案的实施中,要根据市场变化,通过信息反馈,“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并要从各方面消除种种不利因素,以 确保经营决策的实施。 三、《孙子》的治众优势与生产管理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生产活动中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最经济的...

孙子兵法
答: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六、虚实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答:水可以绝不可以夺1 这句是出自《孙子兵法》火攻篇的内容,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命;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说:通“悦”,喜欢);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

孙子兵法有哪些名言?
答:三、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简析:有利可得就行动,无利于我就停止。个人观点: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是要趋向那些大利,要避开那些裹着糖衣的害才行!比如你明知早睡早起身体好,可还是为了不良嗜好而熬夜喝酒打游戏,赶紧停止!你明知奋斗才能成功,却还是沉迷于暂时的享乐中浪费时间,赶紧停止!

孙子兵法、书、要求详细内容?
答: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