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历法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

作者&投稿:勤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文学历史~

天文学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门科学,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天文学的萌生和发展一是源于先民渔猎和农耕社会关于判断方向、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等等的需要,二是源于先人关于星象与人事神秘关系的占星术。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主体的天学体系,在二十四史中有专门的《历志》《律历志》及《天文志》记载这些资料,它们对现代天文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现代天文学思想的最早源头是古希腊,古希腊人的演绎推理方法和对事物的追根究底态度使他们对宇宙有了深刻而精密的认识,这种认识被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全盘接受。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天文学与星占学是不分的,像著名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第谷、开普勒等,也是大星占家。占星需要观测、推算天体的位置,这对天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哥白尼建立日心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牛顿创立了微积分解析天体的运动开始,天文学跨入近代,天文科学开始与占星术分道扬镳。赫歇耳把观测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恒星,分光技术使人类可以了解遥远天体的组成,今天,天文学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发展到我们可以直探百亿光年外的类星体、可以飞近太阳系行星拍照的水平。 因为天文学史是自然科学史的组成部分,所以它是一门特殊的史学。天文学史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二十四史相关志中就有大量天文学发展史的描述,西方到18世纪,已有题为《天文学史》的著作问世。而现代,天文学史早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分学科、地域、断代等多种研究途径。了解天文学史,对我们认识人类思维发展规律、指导前沿研究、利用古代资料和历史信息、丰富史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天文学发展简史
起源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就自然会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找出它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历法,用于生活和农牧业生产活动。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

不得不夸奖一下楼主的远大抱负。不过历史和天文没什么关系,也很难同时成为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
而且估计你还在上学,无论你想成为什么家,第一步都是先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天文和历史这两个专业更是完全看出身的专业,也就是说必须要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而且学历越高越有希望的专业。
所以建议楼主目前就先好好上学,把高考分数搞上去,再说能不能成为历史学家或者天文学家。
如果现在想做准备的话,就偶尔看看中国二十四史之类的课外读物当作课余爱好就可以了,没必要过早的研究这些,因为等到了大学或者研究生你就会发现你自学那点差的实在太多了。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组织明代“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完备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更精密地预测日食和月食;他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宝贵遗产。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等10多种天文学著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算学的发展。他精通中西历法,首创日月食的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其计算昼夜长短和月亮、行星的视直径等方法,有许多和现在球面天文学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所创金星凌日的计算方法,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梅文鼎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他的《古今历法通考》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



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历法取得了...
答: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组织明代“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完备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更精密地预测日食和月食;他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宝贵遗产。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等10多种天文学著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算学的发展。他精通中西历法,首创日月食的初亏和复圆方...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星期制?
答:一、中国于明清时期开始采用星期制度。当时是在大量引进西方天文学的情况下,为教会活动所需要。辛亥革命后,由于引用公历,星期制度便成为通用制度了。星期制在中国的发展是西方传教活动的产物,特别是1840年后,中国不断沦为西方列强文化输入的重要场所,星期制度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类似...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答:天文学家僧一行、南宫说等天文学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人们根据天文观测结果,绘制了一幅幅星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在星象观测上的高超水平。宋代和元代为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同时,大型仪器最多,对恒星观测也最勤。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

列举古代天文立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答: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我国传统天文历法得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徐光启的天文历法成就(明朝) 徐光启组织明朝“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完备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更精密地预测日食和月食;他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可贵遗产。

古代西方天文历法对中国的影响
答: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虽然在个别领域仍有所发展,在个别时期也曾有复兴的苗头,但从整体上看,它经历了长期停滞,渐趋衰落,并融入世界 天文学发展的总潮流中去的历史过程。 一、传统天文历法的停滞和西学的东渐 自明初开始,到明万历年间的约二百年中,除了对异常天象的观测仍在 继续,个别实用天文学(如航海天文学...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的原因?
答:《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著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答: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历法得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组织明代“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完备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更精密地预测日食和月食;他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宝贵遗产。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王锡阐著有《晓庵...

吸收欧洲历法成果的著作是什么书
答:吸收了欧洲历法的成果的著作是《崇祯历书》。《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著书时间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

欧洲历法成果的著作是哪本书
答:《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崇祯历书》在1634年编完之后并没...

在明末时期西方传来了哪些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答:正是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伴随着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相对自由的活动,西学即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一次活跃与高潮。在天文学方面,欧洲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后,不仅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而且引进、制造了一批天文仪器,如地球仪、天体仪、望远镜,等等。如汤若望在明末、清初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