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尹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与诺贝尔奖中鲁迅拒绝做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原因是什么~

  静农兄: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蒋介石的也行了一时)。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

  迅上,九月二十五日。

  对于这封确之凿凿的信件,仍然有许多人表示质疑,尤其是以闻名中国的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为代表。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而持此观点的人还有蔡登山,这位一直为现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写传记的台湾作家在大陆最近新出版了一本畅销书:《鲁迅爱过的人》。在这本书中的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蔡登山详细披露了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现摘录如下:“ 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

  ‘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从以上所摘文字可以看出,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以前有一个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曾经建议把诺贝尔奖给中国的胡适,但是(瑞典)学院认为胡适不是一个作家,更像一个思想家或者改革家。所以没有给他。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但在回答夏榆提出的关于参评诺贝尔奖的作品必须译成瑞典语的问题时,他回答道:“我们读的作品不一定非要译成瑞典语。我们很多评委懂其他的语种:德语、法语,还有其他的北欧语言,也有意大利语、中文。如果有一种小语种是没有被翻译的,我们会去订购,请人去评估和翻译。但即使这样的话,我们也只订购18份,不会多做。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我们订购要读的一本书,有时候只印l8本。而且那些评估和翻译书的人,我们不让他们互相有关系,这个人在中国,那个人就在另外的地方,不让他们之间有关系。而且我们也会请一些专家作评估,但是不管什么样的专家评估,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自己作判断。必须所有的人自己看,自己作决定。所以我们不会忽视任何小语种的文学,如果没有那些语言,我们就会去找,我们不懂就会请人去译。”

  而他的这段话,恰好推翻了马悦然的那段话,不一定非要翻译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显然,这是一种鲁迅效应。

2008年11月29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在一个主题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讲座上第一次公开辟谣,指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鲁迅愿不愿拿奖而被鲁迅回绝。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陆出了一些谣言,说瑞典学院院士斯文·赫定在1930年代初在中国的时候,问过鲁迅他愿不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说的是鲁迅拒绝接受。我查了瑞典学院的档案之后,敢肯定地说这只是谣言。瑞典学院从来没有问过一个作家愿意不愿意接受奖。”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
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时,这位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1988年有一位中国作家非常接近获奖。那就是沈从文。战前是没有来自中国的作家被提名。
在1930年代中期,学院曾经派人给鲁迅带话,传给他一个讯息,就是想提名他。但是鲁迅自己认为他不配,他谢绝了。” 为了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夏榆还进一步问道:“评委会把这个提名讯息传达给鲁迅本人了吗?” 埃斯普马克回答说:传达过。鲁迅拒绝了。而且鲁迅说中国当时的任何作家都不够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埃斯普马克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之久,他有一本书已经有了中文版,叫做《诺贝尔奖内幕》。但是,他所说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时间,却与鲁迅书信里提到的不同,大约是埃斯普马克的记忆出错。
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二年,当斯文·赫定询问胡适是否愿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时,也同样被胡适一口拒绝了。

扩展资料:
鲁迅代表作有: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惶》、《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付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参考资料:诺贝尔文学奖--百度百科

鲁迅是我国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诺贝尔奖则是世界范围内非常有分量的一个奖项,他们之间的碰撞和火花,有特定的历史因素在里面。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学名周樟寿。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任教育部佥事。

同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0年9月,鲁迅发表小说《风波》。

1923年,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同年12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1924年,《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1926年,《彷徨》出版。

1927年,鲁迅赴中山大学任教,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同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率领他的远征队来到北京,与北京学术界共同创建“西北科学考察团”,准备深入蒙古、新疆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考察。

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刘半农托未名社社员台静农给鲁迅写信,说斯文赫定在北京时曾与他商议,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希望了解鲁迅本人对这件事的意向。

鲁迅给台静农的回信中,明确地写道:“我不愿意如此。”

然后,鲁迅继续展开他对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鲁迅还说了更为激进的话: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鲁迅在当时已经是国内很有名的文学家了,以至瑞典学者斯文赫定来中国,也会跟刘半农等人提出,要给鲁迅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而这个荣誉也是此前中国人从来没有拿过的。

刚开始对鲁迅先生的做法也很疑惑,但细分析一下,其实他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严于律己

鲁迅先生在海外留学多年,又一直在高校工作,接触的海外文学很多,他觉得世界上的好作家很多,自己的成就还打不到。

第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熟悉近现代史的悦友都知道,1927年的中国还是一个列强横行、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作为弱国公民,鲁迅认为这次提名,就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是占了“中国”这两个字的“便宜”,他不要这样的感觉。

第三,忧国忧民

鲁迅先生深知国人的秉性,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让更多的人产生不切实际的虚荣心,这样反而对国家和文学不利。

言及此,真的非常感慨:现在我国已经是屹立世界前列的大国,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是一种真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如果鲁迅先生泉下有知,应该会很欣慰。



鲁迅为什么拒绝诺贝尔
答:”经过再三考虑,他谢绝了邀请。从鲁迅自己的话不难看出,他在意的不是文学成就,而是发表文章,发挥一些作用。这是他的真心话,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世人趋之若骛的诺贝尔奖提名。从1927年9月27日鲁迅写给台静农的信来看,他对“诺奖”提名的拒绝不仅仅是谦虚: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

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答:熟悉近现代史的悦友都知道,1927年的中国还是一个列强横行、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作为弱国公民,鲁迅认为这次提名,就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是占了“中国”这两个字的“便宜”,他不要这样的感觉。第三,忧国忧民 鲁迅先生深知国人的秉性,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让更多的人产生不切实际的...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他指出,鲁迅之所以没有得到诺奖:第一,没有人推荐他;第二,他的文学作品是在他逝世后才被翻译成外文。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实际上只是鲁迅的朋友们的一厢情愿,而并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和瑞典皇家学院的意见,有点中国作家自摆乌龙的意思。 然而,2005年,《南方周末》的记者夏榆...

鲁迅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曾被提名诺贝尔奖,为何他却拒绝被提名?
答:他的态度既没有意去轻蔑诺贝尔奖也没有去刻意的抬高诺贝尔奖。所以他拒绝了提名,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鲁迅认为若接受诺贝尔奖提名,以中国现在社会的状态,接受提名会增加中国人的虚荣心,他不愿意沦为为国民政府增添光彩的门面,反而他更愿意发表出激发人民爱国激情的文章,让更多中国人觉醒...

鲁迅当年为什么不要诺贝尔奖?
答: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鲁迅拒绝的理由是他认为,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梁启超不配得到,他自己也不配得到,要获得这个奖项,他自己还需要再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他觉得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作家,他们都没有得奖,自己又怎么能得奖呢。并且他认为中国没有人可以得到这个奖项。而且,如果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是黄皮肤,...

鲁迅是否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答:鲁迅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鲁迅曾经拒绝过诺贝尔奖的提名,这是因为鲁迅觉得自己不够资格。1927 年春,来自瑞典的地形学家、探险家斯文 · 赫定到中国考察,他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后,就与语言学家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托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的意见,可...

鲁迅为何要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对别人拟提名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拒绝。1927年,瑞典探测家斯文海定来中国考察时,曾与刘半农商定,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由刘半农托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鲁迅的答复是:“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答: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1927年,斯文海定从诺贝尔故乡到我国考察时,他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于是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鲁迅,在学术上还是很谦虚的,他认为当时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