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达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的内容涵盖广泛,以致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内容朴素却又极致真理,真乃是人人必读的国学宝典。下面是 分享的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1.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时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2.《道德经》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3.《道德经》的介绍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极多的文化名著。

4.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1、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5.道德经名句翻译及感悟

  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答: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蜗牛得快跑 高赞答主 2006-12-09 · 生于平凡,活于不凡,死于安然 蜗牛得快跑 采纳数:8328 获赞数:440181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章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答:道德经原文及白话译文如下:1、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老子四章拼音
答:原文及译文: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

道德经原文及通俗译文
答:其中注为本人解释,你可以多读原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 【甲本】 (甲一)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对应通行本第十九章)注:不受世间小聪明所障碍,人们可得大利...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答: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

道德经60章原文及译文
答:道德经60章原文如下: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译文如下:治理邦国就像是烹饪小鱼。以“道”莅临天下,不会有鬼神作乱。不只是鬼神不会作乱,鬼神也不会伤害民众。不只是鬼神不会伤害民众,圣人也不...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答:春秋时期老子所写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

道德经四十八章原文译文
答:道德经四十八章原文译文如下: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译文: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妄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就没有...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答:1、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2、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3、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4、负阴而抱阳:...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答:[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