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时间+活动内容

作者&投稿:侨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陇南乞巧女儿节已经确定时间在7月31日开启,乞巧节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传统节日,一般还跟七夕在联系在一起。这次的活动将会持续七天八夜,更多精彩的活动内容将会在后续展开,更多详细的活动内容,一起来看看。

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

时间:2019年7月31日

将于7月31日开幕期间举行13项系列活动

7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将于7月31日在西和拉开帷幕。据介绍,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乞巧活动将从7月31日(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持续至七月初七深夜,在长达七天八夜的时间里,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展演,届时还将举行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著名学者乞巧文化讲坛、“我们的节日·乞巧”理论研讨活动、民间乞巧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舞动乞巧广场舞”创编及展演体验、乞巧之乡“巧嫂巧妹巧汉子”才艺大赛、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摄影展、西北五省区秦腔会演、西和县青少年轮滑表演、乞巧之乡美食节、麻纸书画作品展及麻纸制作工艺展、巾帼巧手工艺作品展、乞巧女儿节电商狂欢节及其他经贸活动等13项系列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

活动之一: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

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19:30在西和县伏羲文化广场举行,有关领导和来宾致辞,宣布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

活动之二:著名学者乞巧文化讲坛。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20:00—21:30,西和县城仇池广场,邀请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以文化访谈的方式深度讲解乞巧文化、伏羲文化、仇池文化、先秦文化等,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主题,提炼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加以宣传和弘扬,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活动之三:“我们的节日?乞巧”理论研讨活动。

8月2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全国性乞巧文化理论研讨活动。届时,将有来自全国著名民俗专家学者和省内乞巧研究专家60多位,汇集一堂,对陇南西和乞巧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交流。

活动之四:民间乞巧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九)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礼县民间乞巧活动流传的乡镇、村(社区)设立乞巧点,广泛组织开展民间乞巧活动。

组织参会嘉宾、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旅游者现场观摩体验。特别突出参与和互动,以乞巧演出为主,在晚霞湖周边集中开展趣味性和参与度都较高的系列活动。在农历七月初一当天,在晚霞湖周边集中组织开展民间乞巧、“舞动乞巧广场舞”全民体验、西和美食品鉴、麻纸制作工艺展示、电商产品展示及推介等活动,让来宾和游客都能够参与其中,增强节会的吸引力。

活动之五:“舞动乞巧广场舞”创编及展演体验。

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晚霞湖悦湖广场及城区各广场,以乞巧活动的部分音乐和舞蹈为基本素材,进行创作和编排,创作形成有乞巧特色、韵律优美、易于学习的广场舞音乐和广场舞舞蹈。加以推广和普及,让乞巧文化进一步走进日常生活,走进老百姓生活的每一天。创作推广完成后,争取全县的健身广场舞都以“舞动乞巧广场舞”为主,通过“抖音”网红推介等方式,力争使“舞动乞巧广场舞”火起来。七月初一在晚霞湖悦湖广场组织较大规模的“舞动乞巧广场舞”展示体验活动,每一位嘉宾和游客都可以参与其中跳起来,亲身体验乞巧文化的魅力。

活动之六:乞巧之乡“巧嫂巧妹巧汉子”才艺大赛。

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九)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城南湿地公园举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预赛、初赛、复赛等方式开展西和山歌、乞巧歌舞、手工制作、绝活技艺等各个方面的才艺大赛,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突出群众参与性,人人可观赏,人人可参与。计划开展西和民间山歌比赛、西和民间乞巧歌舞比赛、现代歌舞比赛等三项比赛。

活动之七: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摄影展。

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城乞巧文化苑展出。征集新旧摄影作品,组织摄影照片展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非凡成就,展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奔跑追梦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活动之八:西北五省区秦腔会演。

7月31日(农历六月二十九)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体育场演出。邀请西北五省区秦腔表演名家,会同西和县乞巧演艺中心的演员进行秦腔演出。

活动之九:西和县青少年轮滑表演。

乞巧女儿节期间在西和县文化广场组织青少年轮滑爱好者进行轮滑比赛,展示我县青少年良好的滑轮技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全县青少年中形成崇尚健康向上生活方式的良好风尚。

活动之十:乞巧之乡美食节。

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晚霞湖悦湖广场或者晚霞湖周边“农家乐”组织有西和特色的各种美食小吃进行集中展示和推介,让来宾和游客品尝到西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活动之十一:麻纸书画作品展及麻纸制作工艺展。

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城乞巧文化苑(老县衙院内)专题展出西和麻纸书画作品。现场展销西和麻纸。现场进行麻纸书画创作。在晚霞湖悦湖广场进行麻纸制作工艺的流程展示。

活动之十二:巾帼巧手工艺作品展。

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至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和县晚霞湖悦湖广场及县城乞巧文化苑展出并销售西和刺绣、草编、柳编、剪纸、手工制作等各类工艺作品。同时对陇南九县区的巾帼巧手工艺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在晚霞湖悦湖广场组织巾帼巧手现场展示刺绣、剪纸、草编等各类巧手技艺。

活动之十三:乞巧女儿节电商狂欢节及其他经贸活动。



中国陇南西和的乞巧节是为了纪念什么?
答:在这期间,年轻的女子们会通过一系列歌舞表演和祈祷方式向织女,在当地称巧娘娘诉说自己的愿望。因此乞巧节也称为“女儿节”和“娘娘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着月亮穿针,如果线顺利的从针孔中穿过,就叫做得巧。就表明你得到了一双巧手,还表明巧娘娘听到了你的愿望。乞巧起源于先秦时期,正式形成...

女儿节是几月几日
答:女儿节的各地习俗 女儿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在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和县,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歌舞...

乞巧的意思
答:《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

乞巧节手抄报资料
答:5 乞巧节手抄报,乞巧节也称为七夕节,是我们国家的情人节,在古代,乞巧节是一个可以媲美春节的大节,人们在这一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风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吧。 2 乞巧节手抄报:乞巧节的各地习俗 甘肃习俗 甘肃乞巧主要分布于陇南礼县、西和一代。“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讨...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历时七天八夜,整个活动分为几个环节?
答:七个。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
答:端午节有女儿节这个别称,这里的女儿节是特指父母之女儿。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之前,大家来到天坛,午后方出。当时这被认为是避五月的毒,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出天坛之后...

乞巧是什么意思
答: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使西和...春倌“说春”中国西和乞巧女儿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还有说法为中午捕蜘蛛) 而在绍兴农村,这...

乞巧是我国古代什么的民间传说
答:在很早的古代,我国便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她爱上了牵牛绳的农夫。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

广元女儿节由来
答:广元女儿节的各地习俗:女儿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在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和县,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未出嫁的姑娘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

七夕是几月几日
答:农历的七月初七,传说中织女在七月初七晚上渡过鹊桥与牛郎相会,因此七夕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又叫乞巧节,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这几天就是乞巧女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