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初探:《北风和太阳》

作者&投稿:诗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寓言篇幅很短,相对于童话、探险故事,或是《铜山国王》那样的生命故事来说,短篇寓言会显得比较单薄,人物形象脸谱化,情节不够曲折,容易流于表面的说教。如何让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唤起孩子足够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穿透心灵的力量?

我想以这周讲的《北风和太阳》为例,分享一点寓言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一、在讲述方式上,要能够带入真实的图景和感受。

北风和太阳要比一比谁的力量大,比的是谁能让行人把衣服脱下来。可能有人听了故事要问:干嘛比这个?对北风不公平啊。

于是我在故事的开头,铺垫了一些细节,描述北风到处呼呼地吹,把人家的屋顶都掀翻了,摇落了一树的叶子(刚好前两天我们诵读的古诗里就有一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么一来,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北风肆虐的力量和自得的情绪。一方面,北风的形象比较具体可感,另一方面,北风刮掉了那么多东西,这时候提出来要和太阳比一比,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这个情节也变得自然不突兀。

顺便插一句,我在网上查找这个寓言的不同版本时,还真有一些老师,把故事进一步引申,引导孩子们去讨论“如果北风和太阳比的是谁能先让行人把衣服穿起来,你们猜猜谁会赢?”有的老师认为这能拓宽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更有甚者,有老师把教学目标设定在“理解北风和太阳各有所长,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我觉得这就完全脱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解构了寓言的精神内涵。

一般的讲述原则是,寓言的开头可以增加一些背景铺垫,渲染故事的气氛,但寓言的结尾往往意味深长,言而未尽,最好不要狗尾续貂,把感受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自己。

二、讲述的时机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听故事前,已经有相似的感受和困惑,就能够很快进入到故事中,并且有比较深的体悟。

国庆假后天气突然转寒,清早冷飕飕的,到了大中午太阳底下跑一圈就热得冒汗。冷热的对比感受鲜明,于是我计划节后进入到寓言板块,第一个故事就讲《北风和太阳》。

可是节后返校第一天,孩子们都很兴奋,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假期都去哪哪了,国庆阅兵的场面有多气派,等等。意识明显还没有回到当下的感受里,在这样的躁动不安中,怎么能够去体会“温和比暴力更强大”呢?

(于是周二那天,我没有讲寓言,而是结合早晨的対课,给孩子们讲了一个郑板桥给穷苦人家送衣送食的故事——大过年的,这户人家的门上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的书童就问他:“你怎么知道这家人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呢?”通过这个教学小故事,好玩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们静下来去琢磨一下。这是题外话,且按下不表)

周三上午,有两个孩子在大课间发生冲突,其中一个孩子情绪很大,冲上去踢了好几脚,班上的孩子有点懵了,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当我把XX拉到身边坐下时,他还在不停地说狠话:“我要把他踢死!”尽管我们知道这是小孩子气的表达,但当时班里的气氛还是有点尬。一个孩子说:“XX就是脾气大,爱打人。”

在那个当下,我不想直接去评判事情,要给情绪留出一些自我处理的空间。我对孩子们说:“大家都安静吃点心,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于是我讲了《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只是平静地描述北风的特点、太阳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总结,很多孩子自己就体会到并记住了——“很多时候温和比暴力更强大。”

三、丰富立体的艺术体验

要进入一个寓言故事创造的冲突和张力,而不仅仅是头脑层面的道理,我们要真正进入到故事里,去行动、去体验、去感受。于是,在故事讲述之外,我们通过复述、游戏和戏剧来进入角色的扮演和活动中;通过湿水彩体验冷暖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通过读写绘的工作把故事画下来、写下来……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可以选择,比如生活课上带孩子们做手偶,折纸、蜂蜡和泥塑体验等等。经由行动的意志,激发情感和思考。

以画画为例,这学期有徐平老师在艺术课上专业的支持,我备课的时候更加踏实、有信心了。一周两次的湿水彩课,能够结合主课内容,很深入地去体验故事里的情绪氛围,以及如何用图形与色彩的语言来表达相应的情感。在课堂上,我有时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画蜡块画画,从构图、色彩的基调,让画面慢慢生长出来。湿水彩、蜡块和粉彩画的好处都是可生长性,不像简笔画,这里没有什么僵化的线条,个别孩子在画画的时候还是会在意“画得不像”或是“画错了”要求擦掉重画,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在画画的过程中,学会去观察、去引导自己的画,哪里浅了,哪里深了,色彩的平衡等等,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自我对话和反思的过程。

开篇的蜡块画《北风和太阳》是我在备课时的练习画。等到课上和孩子们一起画时,一开始只是感受龙卷风那样螺旋的运动,在运动中,我们看到慢慢浮现出来北风的脸是这样的:

从色彩相遇之处自然产生的北风的侧脸,是不是挺有趣?我没有刻意为之,只是去观察,并顺势而为。希望孩子们明白,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存在一幅完美的画。一切有意义的发生都在对话的过程中。

四、思考与表达

如果你有幸聆听过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口说游戏”,你会惊讶的发现,现在的小孩,思考是很活跃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在口说的想象游戏中,他们能够上天入地,为自己设置障碍、发明宝器,冲破一层又一层限制,获得一大堆金币。

问题在于,想象是没有边界的,这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只要动动脑子,再动动嘴皮子。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太少,被照顾得太好,很少能感受到饥饿、寒冷和劳累,生命的本能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现代生活产生了一些“大头孩子”,越来越多的的能量都集中在头脑上,身体和四肢用得太少,和大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接触太少,尤其是遇到严肃挑战和突破困难的经验太少。——反映到思考层面上,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和套路的模仿变得容易,因为很容易获得答案,反而很难调动起深层次的自主思考。

华德福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反对“过早的智性开发”,而是希望经由“意志的行动、情感的丰满”,到达“清晰的思维和表达”,反过来直到有意识的行动,形成一个学习的环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爱阅读、爱写作、爱探索新知。

上周四尝试布置了一次“口头作文”,请孩子们回家把听到的寓言故事讲给爸妈听,由爸爸妈妈负责记录下来。尽管在班里尝试过各种方式的故事复述,包括故事河、戏剧、词语接龙等等,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但限于课堂时间,每个孩子贡献的都只能是一个片段,我们最后集体合作一个故事的讲述。这次口述作业,是希望看到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个性化表达,情感的关注、表达方式、乃至语言的逻辑都各有不同。

感谢家长们的支持,尽管有的家长表示“好多年没写字了,胳膊都快写断了”,但总体上都是很认真地陪伴孩子去做口述作业的记录,而且大部分都没有过多的干涉、保持原生态的记录,我读起来特别美,就仿佛看到每个孩子在跟前说话一样。

观察孩子去自我表达的过程特别有意义,不在于最后的故事是否完整,文字是否妥帖。如何把我们的感受传达出来,比一篇精美的故事要重得多。即便一开始做不到,也千万不要去“刷”范文,只有尊重真实的感受,坚持不放弃,才能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伊索寓言》中“北风与太阳”这一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答:It isn't right that you can win a game by clamping down or using violence,it can not make people sincerely convinced.You should provide warmth and sedateness so that people will be sincerely convinced.北风和太阳 北风和太阳是很要好的朋友,可这天,它们却为一件事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了...

《北风和太阳》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北风和太阳》里面的北风,跟《陶罐和铁罐》里的铁罐一样,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了不起,却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短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

《北风与太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这则寓言主要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都是不对的。

《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北风和太阳》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更强大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能先把一个路人脱下衣服,太阳先起而行动,它放出温暖的阳光,路人感到很舒服,就主动脱下了衣服;而北风呢,为了把路人的衣服脱下,吹起了狂风暴雨,路人反而越穿越紧,最后北风败下阵来。

伊索寓言中讲长处与短处的故事
答:伊索寓言中有《北风和太阳》这篇文章,讲的是:北风和太阳比赛,太阳说:“我们比谁能将人们的外衣脱了,谁就赢。”北风同意了。北风呼呼地吹着,人们不但没有脱掉外衣,而且裹得更紧了。可是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纷纷都脱掉了外衣,太阳赢了这场比赛。接着,北风说:“谁又可以让帆船行驶,谁就赢...

北风和太阳的寓言主旨是什么
答:北风和太阳的寓言主旨是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这个故事说明了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 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用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尊重,让人心生欢喜、...

《伊索寓言》中北风与太阳的寓意
答:寓意: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 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用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 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用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使用暴力,...

北风和太阳的寓意是什么?
答:北风累得筋疲力尽,却不能让旅人脱掉大衣。太阳稍露身手,旅人便情不自禁解衣摘帽。有些人总是企图用暴力征服人,而他们却忘记了温和的威力远远比暴力大。这则寓言主要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都是不对的。

《北风和太阳》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你好!《北风和太阳》寓意:这故事说明,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简洁)或者:待人处事不是给人压力、给人逼迫,就能成功,就能获胜,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