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

作者&投稿:蒋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A.数通使相窥观。( ) B.汉天子,我丈人行。(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稍迁至栘中厩监。( )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E.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F.独有女弟二人。(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因”“以”“为”“其”四个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1)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2)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A.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何以女为见?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皆为陛下所成就。

  (4)A.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B.陵见其至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蹈其背以出血。

  答:

  4.分析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1)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2)惠等哭,舆归营。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答: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3)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5)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6)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

  6.翻译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答案:

  7.细细品读课文,给每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案:

  8.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4)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答案:

  9.下面文字出自《苏武传》,选入课文时被删去,写的是苏武归汉之时,李陵送别的情景,阅读后回答问题: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①,丹青所画②,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③,令汉且贳陵罪④,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⑤,此陵宿昔⑥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⑦。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注释:①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此代指史籍。②丹:朱砂。青:青艧huò。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此指绘画。③驽怯:无能和胆怯。④贳(shì):赦免。⑤曹柯之盟:《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时,曹沬鲁将,与齐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为将。后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邑(时为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只得归还鲁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赎罪。⑥宿昔:从前、往常。⑦隤(tuí):毁,败坏。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A.令汉且贳陵罪。 B.庶几乎曹柯之盟。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2)把李陵歌唱的诗用现代白话文译成一首散文诗:

  答案:

  (3)试根据这段文字分析李陵的内心的思想感情。

  答案:

  (4)这段文字怎样表现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

  10.有哪些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苏武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之。

  答案:

  1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下面略举几例。试从《苏武传》中找出与下面诗句相关的文字:

  (1)“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李白《苏武》)

  (2)“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3)“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陈羽《读苏属国传》)

  (4)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鲍融《赠远》)

  答案:

  12.生与死只有一念之差;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念之差;理智与糊涂只有一念之差;得到与失去只有一念之差;快乐与痛苦只有一念之差。苏武彪炳青史,李陵含羞千秋,也是一念之差。人生有太多的一念之差,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可要留神,如果这一念出了差错,就可能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对此可不能掉以轻心啊!你有什么感想呢?请把它写出来,好不好?

  答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训练题答案

  1.解析:这里列出的都是多音多义字,汉字读音与意义有密切关系,或因声求义,或由义求声,是掌握多音多义字的基本方法。A.数:①shù ,数九、数目; ②shǔ,数落;③shuò,屡次,数见不鲜。 B.行:①xíng,行动、行为;②háng,行列、行阵、行辈。 C.遗:①yí,遗留、遗漏;② wèi,赠送。D.没:①méi,没有;②mò,沉没、陷没。

  答案:A shuò。B háng。C wèi。D mò。

  2.解析:这里列出的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极容易用今义释古义,从而造成误解,这是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A稍,渐渐;今义“稍微”。B相当,相互抵押;今义副词,“很、十分、极”。C币,泛指礼物;今义专指钱币。D论,判罪;今义“议论、评论”。E当,判刑;今义“应当”。F女弟,妹妹;很容易误解为“女和弟”。

  3.解析:(1)A于是,连词;B趁,介词;C经由、通过,介词;D于是,连词。(2)A因,介词;B把,介词; C于、在,介词。D于、在,介词(介词“以”后的宾语如果是表时间的词语,其意义同“于”,可译为“在、从”)。(3)A替、给,介词。B起前置宾语的作用,助词。C替、给,介词。D被,介词。(4)A他,代词,用作动词“给”的宾语(动词“给”带双宾词“其”“衣食”)。B他,代词,用作“至诚”的主语(动词“见”带主谓结构作宾语。)C他的,代词,用作名词“节”的定语。D他的,代词,用作名词“背”的定词。

  答案:(1)AD。(2)CD。(3)AC。(4)CD。

  4.解析:这是一道词类活用知识题,要求熟练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对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化知识为能力。

  答案:(1)动词“止”使动用法。(2)名词“舆”用作动词。(3)形容词“壮”用作动词,意动用法。(4)形容词“膏”(肥沃)用作动词,使动用法。(5)动词“斗”使动用法。(6)名词“杖”用作动词。

  5.解析:解读语句的时候,如果用字的原本的意义无法进行解释,就可以考虑这个字可能是通假用法。例如(6)中的“以”,无论作介词还是作连词,都无法解释,所以当作通假字“已”解,这是虚字的通假。通假的用法有习惯,约定俗成,对常见的通假用法,必须牢记。

  答案:(1)女,通“汝”。(2)畔,通“叛”。(3)旃,通“毡”。(4)去,通“弆”。(5)衿,通“襟”。决,通“诀”。(6)以,通“已”。

  6.解析:这里列出的是文言中常见的紧缩句,(1)“单于募降者赦罪”,一般应写作“单于募降者,降者赦罪”。(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般应写作“夫庸知其年之先生于吾抑后生于吾乎”。(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一般应写作“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带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答案:(1)单于招募愿意投降的人,你如果愿意投降可以赦免罪行。(2)何必知道他的生年比我先出生呢还是比我后出生呢?(3)沛公就放弃了车马,独自一个骑马脱身,只带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这四个人拿着兵器徒步跟在马后跑。

  7.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能力训练题。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答案:全文10段,可依次概括如下:单于示好,出使匈奴。缑王谋反,副使阴助。祸殃汉使,欲死明志。引剑自刺,壮节惊敌。卫律逼降,严词喝斥。北海牧羊,矢志不渝。 李陵劝降,剖露忠肝。李陵哭别,敬称义士。汉匈和亲,请还苏武。九死一生,终归汉朝。

  8.解析:翻译除了语言通顺之外,主要之点在于译文要与原意相符,因此,对句中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不能有丝毫含糊。例如(1)“数”“辈”“相当”;(2)“见”“乃”“重”“负”。(3)“女”“畔”“亲”“汝为见”。(4)“俱”“具”“让”等。

  答案:略。(参看“课文剖析”)

  9.(1)解析:这几个词,收、诀,已见于课文;庶几,族在以前的课文中多次出现。令,要结合上下句的关系进行分析。

  答案;A假令,表假设关系的连词。B大概、差不多。C拘捕族灭。D通“诀”,告别。

  (2)解析:这道题与一般的翻译不同,要求译成散文诗,因此要押韵,适当注意节奏的整齐。

  答案:我万里迢迢横渡过沙漠,替皇上率领军队奋击匈奴。身陷重围呀,弓箭用尽,刀剑摧折,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终于全军覆灭,名声败露。老母已被朝廷杀死,我即使想要报效皇上,可哪里能找到我的归宿?

  (3)解析:对于此题,首先把握正确观点,既不能因李陵是叛徒而简单地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李陵情辞恳切而将其当成英雄歌颂。其次要从文本实际出发,分析文中所反映的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宜简单处理。

  答案:李陵置酒相送,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其情感十分复杂。一是对苏武气节之仰慕:称其“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一是申明降时“曲线报国”之心志:宿昔不忘,欲效“曹柯之盟”(曹刿劫齐桓公)。一是表示而今对汉廷之失望:“为世大戮”,“尚复何顾”。一是明确已绝日后归汉之意念:声名已无颜归乡。李陵自剖心迹十分真实,容易引起人们对这位降将的同情。

  (4)解析:这是一道写作技巧分析题,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这里写的是李陵,对于苏武不着一字,但从整体来看,这是苏武的传记,文中一切内容都是为表现苏武这个人物服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匠心所在。

  答案;这段文字叙写苏、李诀别,只记李陵之言,无一言正面写苏武,却以李陵的敬和悔烘托、凸现了苏武的气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苏武传》叙事之峻洁高妙正见于此。

  10.解析:掌握成语的出处,既可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又可帮助学习文言,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这两篇课文涉及成语很多,例如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肉袒负荆,刎颈之交、先公后私、苏武牧羊、羝乳而归、啮雪咽旃、雁足传书、肝脑涂地、人生朝露等。

  答案:略。

  11.解析:这是一道课外拓展题,既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答案:(1)“归心绝”原文:羝乳乃得归。(2)“正海上手携李卿”原文: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3)“节旄零落”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4)“雁足传书信”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12.解析:这是一篇读后感的写作,主要应当从“人生道路的选择”这个角度引申发挥。参考的题目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选择好你的人生;紧要关头见高低。



谁有苏武传的课后习题答案?
答:在历代人民心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民族的尊严,其间历尽十九年苦难,饱受饥寒交迫和孤单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磨难,坚持民族节气而不辱使命,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为所有爱国之人所景仰,所以苏武牧羊这首歌能在民间代代相传。

结合苏武传的内容写作文
答: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3. 根据苏武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叫:苏武,我想对你说 《苏武传》读后感 初一 丨 议...不朽的爱国者形象 —《苏武传》试析 《汉书·苏武传》是大学中文系与中学 语文补充教材中的必读篇目...

求高中文言文
答: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 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苏武传》11. 汉亦留之以相当。 解析“当”是抵押的意思。 答案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12.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解析“凡”译为“共”;“以”介词,在。 答案 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

这个题的答案是什么哇。对于我这种历史盲来说我觉得我猜破头也猜不出...
答:看图也猜出来是C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武传》优质教学设计
答:《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答:高中语文知识竞赛题及答案2 1、“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 C、楚汉相争 D、岳飞抗金 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D、苏轼 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

2019年天津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理解答案(点评)
答:又如:2005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又如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

语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练习题答案有么?
答:(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

文言文试
答:《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6.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钓饵同而得失异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答: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