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质条件

作者&投稿:柏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本区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达岷山、横断山和牢山,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 属中-新生代强烈隆起区,春碰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气候寒冷。
3. 挽近活动断裂发育较广,大多数分布在主要山脉的山前地带或沿一些江河展布,如喜马拉雅山、三江流域。
4. 活动断裂活动强烈,一般水平位移速率多在6mm/a以上,有的大于10mm/a,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其活动程度仅次于台湾地区。
5. 区内以多年冻土分布最广,其次是季节性冻土。
6. 高原边缘为高山峡谷。
7. 本区包括黄河上游地区、柴达木盆地区、金沙江流域区、怒江澜沧江流域区、藏北高原区、雅鲁藏布江及藏南诸河流域区等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为4万m3/Km2左右。
8. 地下水资源占本区水资源总量的20%~40%。
9. 在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灾害极为发育。
10. 藏东南高山峡谷、横断山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川、滇高中山地易于发生地面塌陷灾害。
11. (一)青藏高原、祁连山山地多年冻土地质环境亚区
12. 本亚区包括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西部环抱的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山地,为多年冻土发育区。
13. 西北部和北部为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
14. 本区边缘发育冰川-暴雨型泥石流。
15. (二)柴达木-共和盆地地质环境亚区
16. 本亚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和日月山以西的共和、贵德盆地。
17. 盆地内海拔在2675~3900m,降雨稀少,大多数地区年降雨量小于100mm,西部少于50mm,蒸发量很大,年平均在1947~3611mm,为内陆干旱高原盆地。
18.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具有巨厚的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的断陷盆地。
19. 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形成了许多现代内陆湖泊。
20. 此外,还有多处古代盐类沉积区,分布着极为丰富的盐类矿床。
21. (三)藏东、川西、滇西高山山原地质环境亚区
22. 本亚区由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岷山、邛崃山,经过大渡河上游和大雪山,雅砻江上游和九拐山,至横断山脉的中、南段。
23. 东北部地形平缓,高原面完整;南部山川相间,切割甚深,谷尘陆地和山峡高差大于1000m,年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增大,由400mm至1000mm以上。
24. 本亚区位于松潘派森顷-甘孜褶皱系东南段,三江褶皱系的中南段,以碎屑沉积为主,活动断裂活动强烈,鲜水河断裂平均滑动速率17.9mm/a,红河断裂平均滑动速率2.2mm/a,地震频率高、震级大。
25. 区内泥石流发育,且以横断山西部-哀牢山地最为严重,为重度泥石流灾害区。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答: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四川省西部、甘肃和新疆的少部,面积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它比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平均海拔2300米)还要高出2200米,比世界上最低的大陆欧洲(平均海拔340米),则要高出4160米。因此人们称它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而...

青藏高原的地质地貌可以讲下吗
答:2. 藏南谷地:也称为雅鲁藏布江流域,这里山峦重叠,气候温和,是西藏的农业重心。谷地中河流蜿蜒,土质肥沃,适宜农业生产。3. 藏东高山峡谷区:这个区域以横断山脉为主,高山深谷相间,是亚洲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重要河流在此发源或流经。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是地壳的长期变动,尤其...

青藏高原简介
答: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 *** 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

青藏高原地质结构
答:每个地貌台阶的边界往往与新构造断裂带相吻合,众多高耸山脉的走向,如喜马拉雅山脉,都受这些断裂构造线的控制。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尤其是青藏高原外围,这与印度洋板块五千万年前开始推挤欧亚板块的地质历史紧密相连。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在这种强大推力的作用下不断上升,每年大约以一厘米的速度继续其上升...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答: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

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
答:在青藏高原,水和风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巨厚的沉积地层。据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1:25万温泉兵站幅地质报告,古生代出露的沉积地层厚度为6969米,中生代出露的沉积地层厚度为5353米,新生代出露的沉积地层厚度为2197米,合计厚度为14519米。由于覆盖等原因,各地质剖面是在不同的地点测的。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碎屑...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区
答:(一)青藏高原、祁连山山地多年冻土地质环境亚区 本亚区包括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西部环抱的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山地,为多年冻土发育区。西北部和北部为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随着地势向周围地区倾斜,冻土发育程度相应变差。本区边缘发育冰川-暴雨型泥石流。(二)柴达木-共和盆地地质环境亚区 本亚区包括...

青藏高原的地质地貌可以讲下吗
答: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反映了西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复杂和自然资源的丰富。青藏高原大体可分为3个不同的自然区。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藏南谷地: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藏东高山峡谷区:是一系列...

青藏高原地质特点
答:青藏高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尤其在中更新世以来的200万年里,地壳经历了显著的隆升。其历史证据体现在多条蛇绿岩带中,它们揭示了古大陆的分合与变迁。这些岩带包括北祁连蛇绿岩带、昆仑蛇绿岩带、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答: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一致性增厚学说认为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