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的圣旨都是怎么开头的,真的和电视剧演的一样吗?

作者&投稿:原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电视剧中,我们总是看到太监们手拿圣旨,用尖细的嗓音念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是用这样的语句作为圣旨的开头。只是由于电视剧的渲染作用,让大家误以为所有圣旨的开头都应该是这样,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圣旨的开头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同朝代圣旨的开头吧。

圣旨这种东西并不是在所有朝代中都有的,据历史记载,圣旨这个称呼的出现,是在汉朝的时候第一次出现的。之前汉朝的的时候君主们肯定也会进行命令的下达,但是汉朝之前的时候圣旨并不是这样称呼的,估计是有别的称呼。

秦始皇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圣旨的上面的第一句话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可见不用朝代所用的圣旨开头用语是不一样的。

后来的朝代,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的时候更是不同的君王们有着不同的圣旨开头。比如说唐肃宗的圣旨就是以“昊天有命,皇王受之”这八个字作为圣旨的开头。并且在唐朝的时候,圣旨都是由中书省这个机构颁发下去的,有一套完整的圣旨颁发机制。后来在宋朝的时候,也沿用了中书省这个机构来颁发圣旨,但是圣旨的开头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了。比如宋徽宗喜欢特立独行,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为圣旨的开头。 

到了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君主们的圣旨开头跟以往的非常不一样,蒙文圣旨一般则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作为诏书的开头。明朝的时候则大多数以“奉天法祖” 作为圣旨的开头。后来经过了很多年的变化,圣旨逐渐就变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由于大多数的电视剧并不讲求历史上的严谨性,所以才会给大家造成了误解。



不是的,每一个朝代的圣旨开头都不一样,明朝朱元璋时期,他把自己称为奉天承运皇帝,所以才会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君王的圣旨不是和电视剧演的一样,而是根据不同的朝代会有所不同。清朝宫廷剧是和电视剧一样,只是读法断句不同,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圣旨中的开头就变了,变成“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这个确实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部电视剧都是根据以前的史书记载来进行编剧的。

应该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开头,电视剧不可能都是虚构的,这些问题只要在史书上一查就知道了。

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读法?
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即"奉天承运皇诏曰"八个字出现在圣旨中,始于明朝。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书记载二: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将宫中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彰显其"天子"的合...

古代圣旨一定是金黄色的吗?圣旨就没有假的吗?
答:“制曰”类谕旨,是相关中国政治体制的榜文;“诰曰”类谕旨,是君王对实际人、具体事公布的指令;“懿旨”类谕旨,则特指王后或皇太子公布的指令;“劵”类谕旨,是君王与臣属间合同特的谕旨,如丹书铁券类。圣旨的材料十分讲究,备好的桑蚕丝织出的绫锦纺织品,由江宁织造专享为皇室公布谕旨而织...

古装剧常出现的“君王圣旨”,蕴含了什么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答:而且在内容上面也是有所不同的。每一个时代的甚至格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电视剧也会知道,开头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是错的。在最开始的时候,甚至的开头会直接写诏曰制曰。这两个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如果是诏曰的话,就是说明这个圣旨是皇上口述别人代写的。另外一种就是皇帝自己写的。

古代有那么多圣旨,为什么现存的并不多?
答: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根据等级划分颁布的圣旨,其一颁布给五品及以上官员的圣旨叫做诰命,五品以下的叫做敕命。而圣旨的内容其实就很多了,朝廷政策,加官进爵,封赏命令等等都可以写进圣旨当中,而内容一定是代表着皇帝说出的话,而这些话都是金口玉言,不能更改,所以才显得圣旨这么重要。 其次根据官职的不同,接到圣旨...

古代太监不允许识字,那他们是怎样宣读圣旨的?
答:皇帝的圣旨都是由翰林院拟定,然后交由皇帝审阅,如同意则皇帝御玺,否则会用红笔在空白处留下意见驳回翰林院,在继续进行修改,重复以上环节。圣旨会下发到门下省,审核盖章,如果门下省认为存在问题就会被驳回,就算皇帝同意了照样不好使。所以此时的圣旨开头都是“门下”二字,明朝才出现“奉天承运,...

令人隶然起敬的神秘圣旨(天子守国门 君王守社稷)
答:这道圣旨是在满清多尔衮入侵到明朝皇宫的时候发现的,据说是朱棣在位的时候立下的,上面只有简单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凡外敌入侵大明,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而第二条,就是有名的天子守国门和君王守社稷了。回顾一下明朝的历史,你会发现,在整个明朝的200多年的统治时间里,没有向边境国家和亲过...

大明朝最霸气的圣旨
答:"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最硬气的圣旨,清兵攻入北京城,多尔衮命人整理前朝遗物时,发现了一道密封的圣旨,打开之后发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内容如下:外敌入侵,大明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大明王朝,所有的皇帝确确实实都做到了这几点。

同样都是君主发出来的指令,那么圣旨和上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答:3. 圣旨和上谕都是君王的命令,但形式有所不同。4. 君王和太后的命令称呼不同,君王的称为圣旨,太后的称为懿旨,官员发出的则可称为“钧旨”。5. 在早期,君王说的话或写下的命令都称作圣旨,但后来演变为特定形式的圣旨。6. 诏书是君王正式昭告天下的公文,相当于现代法律条文,需加盖玉玺。7...

为什么秦朝之前的皇帝不是中国最早的皇帝?
答: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唐朝时,圣旨开头语多是“朕绍膺骏命”“朕膺昊天之春命”等词。到了元代,风气开始变坏了,蒙古人开始学秦始皇,自称“皇帝”,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到了明代,朱元璋...

盘点古装剧中常见的那些历史错误
答: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在圣旨的开头表达自己的统治是遵从天意,受命于天的。明朝时才第一次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开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的皇位不够顺天应命。所以为了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先后自封奉天法祖,奉天承运皇帝。清朝的君主也想表明大清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