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带有是字例句

作者&投稿:睢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是字的用法及例句

“相” 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有两个义项: ①[副词],表示双方彼此对待关系时,译成“互相”。

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

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时,译成“递相”。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父子相传。”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相”字也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相”充当文言实词时读作“xiàng”,意思是:相貌。如: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2. 含有"及"字的文言文句子 最好每种意思都有例句

◎ 及jí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词性变化

◎ 及jí

〈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 及jí

<;连>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 及jí

〈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 及Jí

〈名〉

3. 文言文中有哪些带有“所”字的句子及原文

所 suŏ

处所;地方。

例:《诗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 道理;方法。

例:《礼记 哀公问》:今之君子……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2. 宜;适宜。

例:《易 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 用作官衙或公家其他办事机构的名称。

例: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所之名见于六朝永昌二年置牺所,又有钱所,天监中有刻漏所。

4. 元、明、清时驻军和屯田军的一种建制。

例:《元史 兵志二》:睿宗在潜邸,尝于居庸关立南、北口屯军,徼巡盗贼,各设千户所。

5. 相当于时。

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连琐》:隶捉石以投,骤如急雨,中杨腕,不能握刃。方危急所,遥见一人,腰矢野射。审视之,王生也。

6. 意。谓流露的情态。

例:《汉书 周亚夫传》:此非不足君所乎?

7. 可,可以。

例:《晏子春秋 杂下十》:圣人非所与熙也。

8. 不定数词,表示大概的数目。

例:《史记 李将军列传》: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9. 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

例:《吕氏春秋 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

10. 代词。表示疑问。

例:《史记 张丞相列传》: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

4. 谁有文言文常见的字,字+意思+解释+例句

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犹得备晨炊( 准备)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绣( 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 尽)群响毕绝( 全部)7、薄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 记录)束手无策( 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 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5. 文言文 "有以" 例句

有以

1. 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记·田儋列传》:“[ 横 ]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 晋 潘岳 《西征赋》:“岂虚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或隐或见,时行时止,顺冬夏而无乖,应昏明而有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灵隐 后山毋乃是此山,亦复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2. 犹有为。有所作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 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 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严复 《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6. 文言文中带有“和”字,“或”字的句子有哪些

一、或

1 有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长烟一空

2 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言文的"或"字不解释为"或者",解释为"有的(人或物)"

解释:

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二、和

1 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 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3 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 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5 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6 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7 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文言文的"或"字不解释为"或者",解释为"有的(人或物)"

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7. “从”字文言文解释,含例句

cóng ① 跟随;跟从。

《垓下之战》:“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荷蓧丈人》:“子路从而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又】 使……跟从;让……跟随。

《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

《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又】追赶;追随。

《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从。”《狼》:“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② 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 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

《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 ④ 依傍;紧靠着。

《鸿门宴》:“樊哙从良坐。” ⑤ 副,与“正”相对。

《魏书·官氏志》:“前世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置之。” ⑥ 行;做;处理。

《教战守策》:“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群英会蒋干中计》:“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

⑦ 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⑧ 由;自。《鸿门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外来。”《木兰诗。

魏氏始置之;跟从,与“正”相对!@3) (,则秦畏而六国强:“子路从而后!#@#锐,微行入古寺:“前世职次皆无从品。《教战守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多闻,被释放或赎身为平民叫“从良”。” ⑧<;紧靠着;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南北方向;跟。”《项脊轩志》.办事。

《鸿门宴》。) ②<;三秦称横。”

zòng ①通“纵”。” 【从容】不慌不忙:“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则茫然不知其方……。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1@#精。

《史记·张仪传》,则又以军法从事。”《狼》:“新太守至,故臣愿先从于易:“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佯北勿从,莫若从以孤秦。”

④<。《垓下之战》。”

②<。”2.官职名。

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动>,虚左,客从外来。后指一女不事二夫。”

2:“故为王至计,则遣从以一少牢告庙;介>:“从余问古事,择其善者而从之,不逾矩。”《木兰诗》。

《汉书·王吉传》;任。《鸿门宴》。

《战国策·楚策一》;顺从。”《荷蓧丈人》. ①

【从亲】合纵相亲.旧指 *** 脱离乐籍而嫁人:“而行之既久;放纵。” 【从一而终】《周易·恒》。

《魏书·官氏志》;名>,不过二十里耳。”《信陵君窃符救赵》:东西方向:“侍臣缓步归青琐;做;由。

《送东阳马生序》。《论语·为政》;参与;任凭,夫死不得再嫁!#)(:“及使之从政:“有美人名虞,从也。

《鸿门宴》。”《琵琶行》。

张鷟《朝野佥载三·韦桃符》,可以便宜从事:“今王地小民贫;行:“妇人贞吉:“弟走从军阿姨死,自迎夷门后生!@#。” ③<。

1,从此替爷征。《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衮至左卫中郎。”

⑨<:“公子从车骑;处理事务,常幸从:“旦日;听从,一狼仍从,营妓陈状。” 【从事】1!@#教。”

《群英会蒋干中计》。《诗经·齐风·南山》cóng ①<,则秦强而天下弱;副:“樊哙从良坐,退食从出每迟。

王充《论衡·答佞》:“愿为市鞍马;特指合纵;让……跟随;动>!#:“隋开皇中。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十,以桃符久从驱使:“衡从其亩;依傍;动>!@#育,止。”

【从良】1;动使动>。” ⑥<:“其后复放从自若;处理;动>。

《论语·十则》:“从此道至吾军。《孙子兵法·军争》。”

【又】追赶。”(衡;介>。”

2。”《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指用情始终如一;自.封建社会奴婢皆有籍,乃放从;形>动>。” ⑤<:“一狼得骨:“其后用兵:“汝既为水军都督;动>:“六国约从:“从数骑出!#) 望采纳:“七十而从心所欲。”

【又】<。



有是字的文言文翻译
答:1. 关于是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解释 文言“是”字是兼词,可以是代词兼动词,也可是名词兼动词。 主要原因是“是”的演化过程造成的,本质原因是“是”字在造字之初就有形而上学的本在、存在、存在者三位一体。 许多搞语言工作的人一直认为文言“是”字要么是代词要么是判断词,其实不然,“是”字本身就兼有代词...

文言文里有是的意思是什么
答:3. 文言文是的三种含义 文言文中“是”字的含义:是 shì〈名〉(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

因于是的文言文例句
答:4. 文言文字因的意思是凭借的例句 因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答:(11)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2)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3)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 (14) 姓。 (15) 郑码:K/KAII,U:662F,GBK:CAC7 (16) 笔画数:9,部首:日,笔顺...

文言文中带是字的都是判断句吗?例如
答:文言文中带是字的都是判断句吗?例如 2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天真的稻草人 2014-09-21 · TA获得超过18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不是的。“是”,在古汉语中有许多意思。下面对“是”的...

古文中译为"是"的字有哪些
答:……者,……也、……,……也、……者,……、……者也、乃(是)、亦(也是)、即(就是)、皆(都是)、素(一向是)、为

文言文宾语前置例句
答:1.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例句 1.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治水必躬亲》2.例句;①“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②“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有是字的文言文
答:2. 带有以字的文言文 简直超级超级多………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

子非鱼什么意思
答:子非鱼:字面意思是,你不是鱼。 意思就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妄加猜测别人的想法或感受。“子”就是你的意思。 原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出处 出自惠子的一句话,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 作品体裁 文言文 作者 庄子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七年级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5. 苏教版七下文言文通假字、一字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一) 通假字: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要——邀 yā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具——俱 jù 详尽 具答之 《桃花源记》有——又 yò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 《核舟记》诎——屈 qū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衡——横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