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用》文言文

作者&投稿:斐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文言文翻译 董用和在京师时

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用和生子,亲友致贺礼,定日会客,先已发书。至日,宰牲陈设已毕,忽闻于公丧母,举哀于家。用和曰:「于公有丧,而吾家燕客,非人情也。」遂辍饮具,令人遍告诸客,请易他日。人甚异焉。用和一日与同官叶某退朝,并辔徐行。暑日方中,用和行愈缓,叶不能堪,曰:「君何不策马?」用和曰:「子以热乎?」叶曰:「然。」用和曰:「我与子热,马独不热耶?」终不加鞭。其性度如此。

(简译)

董使用和在京师时。他的住所与侍郎于谦相对。用和家生孩子,亲戚朋友送贺礼,定好日子会见客人,先已发的书信。到了这一天,宰牲摆酒陈设完毕,忽然听到于侍郎母亲去世,哀悼在家。用和说:“在你家有丧,而我们家宴客,不是人情道理的事情啊。于是停止摆宴,撤掉餐具,使人遍告各客,请换一天。人很惊异。 用和有一天和同官叶某某退朝,并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徐行。酷暑天方中,用和行进越缓慢,叶不能忍受,说:“你为什么不骑马?他用和说:“你热吗?“叶说:“然也。他对用和说:“我与你热,马却不热吗??结果还是不骑马坚持步行。其性度如此。

2. 董字在文言文中有几个的解释和例子

董dǒng

动词义:

1、形声字。从艹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2、监督;督察。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统率。如:董一(统一主持;一统);董率(董帅。统率;领导);董督(统率)等。

4、主持;主管。如:董成(主持和谈)。

5、正;守正。

董,正也。——《尔雅·释诂》

随人使少师董成。——《左传·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择之。——《左传·昭公三年》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义:

1、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纵横“和“需索无算“都是对“其下”的陈述,中间停顿,排除D;“其徒积忿”为完整主谓宾结构,前后停顿,排除AB;译文为: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2)A“在文中应指前者”错误, 在文中应指后者.(3)C “以法绳之”错.原文是“面折以法”,意思是“当面用国法来批评教育他们”.(4)①“非”,若非;“殆”,完全;“事”,侍奉.译文为: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②“会”,正逢;“日夜不绝于道”,状语后置,在路上日夜不息;“输挽”,运送物资.译文为: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答案:(1)C(2)A(3)C(4)①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②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参考译文: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世祖为王侯时,命董文用主管文书,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世祖即位,建立年号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董文用做他的属官,董文用推辞说:“新制规定,统兵的诸侯,其子弟不能再担任军中职务.现在我的兄长董文炳以经略使的官职统领重兵镇守山东,我不应当随你出行.” 阿术说:“你是皇上即位前的旧臣,不能引用这个规定作为理由.”董文用只好称病谢绝,没有随军出行.至元元年,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王怒,召来董文用,派左右人来质问他,董文用说:“我是天子任命的官员,不是你们有资格质问的.”王即遣其老师来讯问董文用.董文用对他说:“我是汉人,生死置之度外.但遗憾的是,王本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且以皇室贵戚来坐镇远方,但其下人毒害百姓,欺凌官府,损害王的威名,对王来说也不体面.”接着历数王的下属做的数十件不法的事.这位老师惊讶起身,回去禀告于王,王即召董文用来表示道歉:“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从此以后,谗言再不起作用了,行省的事也好办了.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董文用担忧这件事,说:“我的百姓疲敝啊,而且这又妨碍了耕作,这大概是不行的啊.”于是对主管转运的官员说:“州县的吏卒,足够备用了,不必再烦扰我的百姓.”主管官员说:“你说的确实是这样,万一有不虞之罪,那由谁来承担呢?”董文用马上就手书了官职姓名来担保这件事.老百姓得以按农时耕种,而朝廷运输之事也没有受到影响.至元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因董文用是旧臣,欲使他为皇孙讲经,把这事上奏皇帝,以皇帝的命令让他做这件事.董文用每讲说经书中主旨时,必以朝廷先例和典制,作为比喻来反复开导,皇孙对他也十分尊敬.这年,世祖去世,成宗将在上都继位.成宗做太子时,正月初一接受道贺,在众人中看见董文用,就把他召到跟前,说:“我以前与皇上见面,皇上很是称赞你的贤能.”就亲自取酒给他喝.到成宗继位后,董文用受到的眷爱和赏赐更加丰厚.大德元年,董文用上奏章请求退休,六月的戊寅日,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谥号忠穆.。

4. 文言文 译文

原文: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董遇传》

译文: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5. 文言文《董遇“三余”读书》全文翻译

一、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二、原文:出自 三国 鱼纂《魏略·儒宗传·董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详)之弟,魏国著名儒宗。其人不见《三国志》记载,仅见于鱼豢《魏略》。

二、作者简介

鱼豢(生卒年待考),长鱼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著名史学家。

《魏略》,是鱼豢私自撰著的,一般皆说其记事止于魏明帝。但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魏略》记有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农历9月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及郭太后议立高贵乡公事甚详,则知《魏略》记事非只止于明帝,而是止于三少帝时。

鱼豢是陕西关中人,源出春秋姬姓晋国长鱼矫氏族,所以对西戎故地即西北的风土人情多有叙述,因此在《三国志·东夷传》中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不仅能补诸多陈书之缺,而且史料价值也极为珍贵,被历代史家称誉为:“殊方记载,最为翔实”。

6. 文言文《董孤直笔》翻译

拼 音 dǒng hú zhí bǐ 同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故 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O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另参见文明部·文具“董狐笔”、人物部·官吏“董狐”。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 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7. 《董叔欲为系援》文言文翻译

楼上的翻译不对,试译如下:

【原文】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释】

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译文】

董叔将要娶范家的女儿为妻,叔向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董叔:“想要(作为)绳梯攀援(上去)。”后来有一天,董祁向于范献子倾诉(有抱怨的意思)说:“(董叔)不尊敬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那里,(董叔对叔向)说:“您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你)想要一条向上爬的绳子,(你现在)已经得到那绳子了;(你)想要(借着绳子)攀爬上去,(你现在也)已经攀爬上去了。(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三国志·董允传》文言文
答:3.董允(? — 246)董允,字休昭,[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董和之子,自刘备立太子后,董允一直侍奉刘禅。诸葛亮北伐前,在《出师表》中推荐董允,董对上匡正刘禅、对下斥责黄皓,使两人不敢胡作非为。董允多次推辞了他应得到的爵位、封土和高官。又为了接见董恢而放弃...

汉孝子董黯文言文和译文
答: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见载于《太平御览》卷三七八引《会稽典录》,又载于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四·列传一·汉·一) 下面来解决你的问题。 1董黯,董是姓,黯是名。古人除姓和名外,还有字,一般为成年之后取的,古人的字很多人还不止一个。董黯就有两...

汉孝子董黯文言文翻译
答:5:于是派使者前往匈奴,用金银珠宝把文姬赎了回来,再次让她嫁给了董祀。 5. 文言文求翻译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的时候,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这些书。学完后就回家(指小镇或乡下的家...

董行成善断文言文及翻译
答:导语:《董行成善断》是一篇选自《太平广记》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的是董行成因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捉拿作奸犯科之人。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董行成善断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怀州河内县董行,善察盗。有人从河阳长店盗一驴并囊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市中见之,叱曰:“...

董卓文言文
答:2. 文言文:荀攸刺董卓 荀攸的字是“公达”,他的祖父名叫荀昙,曾经做过广陵太守的职位。 荀攸很小...边章、韩遂被击败,包括董卓军在内的6只部队进入陇西追击,其它部队均战败,只有董卓用计保全部队退回,屯...《三国志》说,董卓臂力过人,身背两弓,骑马奔驰之际,能左右开弓。 说明其力量之强和骑术射术之精。

文言文董孤直笔翻译
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用 法 作宾语、...

董遇论三余文言文
答:遇:董遇.善:善于、喜欢.治:学习.董遇善于学习《老子》5、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是(语气词 )。3. 《三余》文言文翻译 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木讷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

董行成察盗文言文翻译
答:1.文言文《察盗》翻译翻译如下:唐代怀州河内县有个董行成,善于侦察盗贼。有一个人从河阳县长店偷来一条驴和一个袋子,天刚透亮就到了怀州。董行成在集市上见到后,大声喝道:“盗贼站住!”那个偷驴人下来认罪。一会儿,驴主跟踪赶来。有人问董行成是怎么知道的?他说:“这条驴跑得很急,出了一身汗,说明...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文章意思
答:--选自《三国志·董遇传》译文: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

董氏之牛文言文
答:6. 《病牛思主》这文言文怎么翻译 【原文】先姚安公言: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惟掉尾长鸣。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渠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没,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