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椅子的演变历史。。。

作者&投稿:茹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椅子的标准尺寸,餐桌的标准尺,鞋柜的标准尺寸分别是多少?~

室内设计的常用尺寸
(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
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
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
  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
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
  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
  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
  

沈智浩 韩国艺人沈智浩个人档案 姓名:沈智浩 生日:5月2日 身高:183CM 血型:O型 爱好:健身,看电影,读书 特长:日语,篮球 学历:世宗大学电影艺术学系 电视剧:95 KBS《学校》 99 KBS《升太阳,升月亮》 2000 KBS《牧民心书》 01 KBS《羡慕同壻》 02 KBS《特警》 02 KBS《动物园人家们》 04 KBS《我宝贵的孩子》 SBS《玻璃画》 电影:《绿色椅子》 奖历:KBS演技大奖青少年奖

人体工学办公椅在现代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座椅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主要功能从最初的休息功能,演变为书写功能,再到如今的电脑操作功能,前后经历了约5000年的漫长的发展历史,那么最初的座椅是什么样子呢?历史上又出现过什么有趣的座椅?座椅又是如何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呢?小编与您一起回顾座椅的发展演变史。

最早的椅子记载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图1:公元前的古埃及座椅雕塑

这件文物碎片的年代大致上是公元前712年,那时座椅的基本形态已经与现代座椅基本一致,为四个椅腿、一个椅面和一个靠背。这种倾斜椅面的椅子在当时的埃及早已存在了千年之久,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了用微妙的角度来帮助支撑身体。在古埃及座椅并不是仅仅被用来休息,而是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椅面带有前倾凹陷的功能设计是为了让锤锻工在弯腰使用锤子等器具时更加方便。

19世纪50年代,美观性在与舒适性的较量中仍占上风

 

图2:Thomas E.Warren设计的Centripetal Spring Armchair,1949年

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全球工业的大发展,但是英国的复古美学思想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设计的方向和人们的思想,也同样深深影响着大洋彼岸的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大多数座椅仍然在乎好看与否,用沉重的木材复杂的工艺制作一把把精美却不舒适的座椅。不过同时也有少部分美国的工程师开始尝试通过坐姿和身体活动的研究,来探索怎样的椅子是更健康和舒适的。

如图所示,由美国人Thomas E.Warren设计的Centripetal Spring Armchair在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首次公开露面,这张由铸铁和天鹅绒构成的椅子能以任意方向旋转和倾斜,巧妙的设计让参观者感到惊艳。这张椅子除了可调节的腰部支撑外几乎具备现代办公椅的一切特点,成为座椅设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尽管如此,以英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这张椅子的评价却是莫名其妙的负面评价。有人专门撰文指出,它实在是太舒服了,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因为在维多利亚时代,没有任何辅助的板正笔挺的坐姿,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意志力以及相关的品格。

这是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解决的方法只有依靠人们思想的改变,或许这一切只有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才能做到。

19世纪90年代,座椅设计大变革的繁荣时期

 

图3:Frank Lloyd Wright 的 Larkin Building Executive Chair,1904年,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进入90年代,尽管舆论对反传统的新奇设计的椅子仍持怀疑态度,但十九世纪末依然成为了座椅设计大变革的繁荣时期。工程师和医生们凭借对人体的研究,设计出了许多让缝纫、外科手术、理发以及牙科等工作变得舒适的椅子。在这段时期里,座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调节的靠背、座椅高度,座位倾斜张力,以及其他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显著特点,这些方面的进步远大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

Frank Lloyd Wright设计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椅子,但是和其他设计椅子的建筑师一样,他对装饰的兴趣远大于让椅子适应人体。但有些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适应人体的重要性。1904年,他为一栋大楼所设计的给行政人员使用的椅子,至今仍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办公椅之一,它是一把带有转环机构的可调节高度的椅子,在当年的座椅中简直成为神器一般的存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推动人机工学办公椅的发展

 

图4:Aluminum Group Chair,Charles and Ray Eames,Herman Miller,1958

战争既是毁灭的代表,也是科技发展的契机。人机工程学在二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研究者们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则,改进了驾驶员座舱的设计,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不仅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随着战争的结束,一系列关于产品和人体关系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美国人和英国人不再欣赏那些宏大且繁复的欧式设计,转而青睐由光洁圆润的线材、塑料和木头组成的具有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新式家具。

George Nelson为Herman Miller设计的MAA Chair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款椅子靠背和椅面的倾斜角度是相互独立的,由此创造出了全新的肢体活动范围。

20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学渗入到人机工程学办公椅之中

 

图5:The Ergon Chair. William Stumpf. Herman Miller, USA 1976.

1974年,现代制造业的权威Herman Miller邀请一直在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环境设计中心里做人体坐姿研究的Stumpf将自己的研究投入实用以开发新款的椅子,并于1976年发布了Ergon Chair。这张椅子没有用于移动的部件,但它对定型海绵的运用却是难得一见的。在某些关键性的姿势支撑上,Ergon Chair的设计设法使操作更简便。人机工程学专家们并不怎么认可这款椅子,但是却一致肯定了它将人机工程学带入大众视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6:The Vertebra armchair, 1974-1976. Emilio Ambasz and Giancarlo Piretti.

Ergon Chair在工程学上是具有革命性突破的,但在美学上的建树却不足。相比之下,Vertebra Chair就更像一件艺术品了。这件由出生于阿根廷的设计师Emilio Ambasz于1976年设计的座椅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称为“第一把会自主调节的办公椅”,它被设计成可以主动适应用户姿态的同时还保证了舒适度和支撑力。这把椅子赢得了1977年的卓越设计ID大奖。可见美学正在与人机工程学紧密交融在一起。

1994年的Aeron Chair: 腰部支撑闪亮登场

 

图7:The Aeron Chair, Williams Stumpf and Donald Chadwick, Herman Miller, USA, 1994.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脑逐渐成为办公室的主角,每年因电脑使用而招致的劳工伤害纠纷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渐渐看清了人机工程学座椅的优势所在。人机工程座椅开始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1994年由Herman Millers发布的Aeron Chair大概是唯一一把能被业外人士叫出名字的人机工程学椅子。这张椅子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对下背部(或者说是腰部)的支撑,它使用了一整块特制的曲面来作为座椅的靠背。腰枕的出现让人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把腰部挺直得以实现,从而使腰椎的损害大大减小,而且这把椅子可以支撑你各种各样的姿势,不管是斜躺着打电话还是探前身去打字,这在当时是非常另人心动的设计。

21世纪初,人体工程学办公椅飞速发展

随着以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大规模使用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始,人机工程学座椅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000年,人机工程学的鼻祖美国仍然走在了全球科技和制造的前列,但是日韩、欧洲、乃至台湾、大陆群雄并起,在吸取美国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试制、快速迭代,各种样式和功能的人机工程学座椅相继面世。 

图8:达宝利人体工程学电脑椅

以达宝利人机工学电脑椅为例,现代人机工学电脑椅设计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是人来适应座椅,而是座椅自动调节来适应人体的需求。所以高档的人机工学电脑椅针对人体有相当多的调节功能,除了常见的可移动滑轮椅脚、座高调节、座垫旋转、腰枕之外;还加入了座垫深度调节、座垫倾角调节、扶手高度调节、扶手垫3D调节、椅背高度调节、头枕2D调节、背垫倾仰功能、背垫倾仰弹力调节;更是增加了便于使用者休息的可折叠式固定躺舒宝(腿垫),以及便于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固定在扶手上的笔电支架。几乎人们可想到的一切有关办公椅的功能全部具备。

 

图9:萨利人机工程学马鞍椅

办公椅的形态也从延续千年的正座椅开始发生了各种方向的演化,比如达宝利销售的萨利两瓣式马鞍椅,仿造的就是人们在骑马时腰身挺直的状态,它与传统的座椅相比,不仅更加保护生殖系统,而且更容易使人们的腰身保持挺直,正在逐步被人们认可为更适合操作电脑的办公椅。

2010年后,除了坐之外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图10:左图:由Dr.Jerome Conleton设计的早期立式办公桌。右图:石头立式办公桌

随着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发现自己坐的时间或许已经远远超过8个小时,再好的座椅也让人们感觉到疲惫不堪,于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逃避久坐”的运动开始了,正如某些运动员放弃鞋子选择光脚跑步一样。有些设计师顺应这个趋势,开始设计一些同时适合坐和站的工作环境。

时至今日,坐站交替办公已经逐渐成为主流。顺应身体的生理需求,坐累了就站着,站累了就坐着,避免单一工作姿势给肌肉和骨骼带来的持续伤害,正在成为越来越受到“电脑病”困扰的白领们的共识。

 

图11:达宝利人机工程学升降电脑桌

创新无止境,办公椅的发展仍然会持续下去,变得越来越完善和舒适。但是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言,光靠座椅是解决不了的,针对主流的电脑办公方式,还需要人机工程学升降桌、显示器支架、手肋托、脚踏等一系列办公家具的共同配合才能够实现。



椅子的历史变迁

说到椅子,最早出现在古埃及,距今4600年前,埃及法老王就垂足坐在了豪华的椅子上。1924年图坦阿蒙法老墓在埃及“王陵之谷”被完好无损的发现,在他的墓中出土了一张金灿灿的宝座,通体贴有金箔,脚部雕刻成狮足形,扶手上装饰着飞翼、神蛇和王冠。靠背上有一幅画,是由白银,方解石,琉璃等材料镶嵌出来的国王生前的生活场景,王后正在给垂足坐在宝座上的法老涂抹圣油,整张椅子结构严谨,技术高超。由于椅子的座面较高,所以使用的时候前面配有脚凳,而椅子座面和靠背则加有软垫,堪称是人类存世最古老的豪华木座椅。
椅子由“胡床”(凳子)发展而来,凳子分可折叠和不易弯曲的两种,后来人们为了更舒适,加上了扶手和靠背就产生了椅子。事实上贯穿古埃及苏美尔文明整个时期,埃及人都在使用椅子。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古希腊开始有了木制椅子。在此之前他们据说发明一种工具“刨”,使得制作木质家具变得容易。希腊贵族坐的椅子叫做“Thonos”(希腊语),从古希腊留存下来的陶器上的绘画我们得知,这种座椅有许多形式,可以是高背椅或者是无靠背椅,有扶手或者是没有扶手,采用小棕搁和玫瑰花饰或涡卷纹饰,看上去结构匀称,制作精良。
古希腊人发展的最有吸引力和最流行的椅子之一是“Klismos”,它是一种雅致的,结构十分漂亮匀称的椅子,这种椅子在肩膀的高度有着弯曲的靠背,还有马刀形的腿支撑着一个编织物组成的座部。 从陶器绘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古希腊流行的一种近似现代的“沙发椅”,由古埃及的床发展而来,可坐2-3人的沙发椅成为了古希腊贵族在餐厅里必备的家具。
公元初,罗马帝国崛起,吞并了古希腊,罗马贵族们却对希腊文化推崇备至,由此罗马帝国吸收了许多希腊文化。椅子也从希腊传到了罗马,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横跨欧亚大陆的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都城,椅子由此传入波斯及东方的西域诸国,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中国古称华夏,自周代以来逐步形成以种植生产为主的农耕民族形态。当时其生活的中心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所以,在西域的坐具传入以前,中国古人一直保持着席地而坐的习俗。当时最合乎礼仪的坐姿叫“跽坐”,即臀部垫着小腿肚子和脚跟而坐,故也称“跪坐”。汉语中的许多描写坐的词都和席相关,譬如“坐席”、“席位”“宴席”、“一席之地”等等,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传承的坐姿文化。
大约在东汉后期,西域的坐具通过西域的商人传入中国。据《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其中的“胡床”便是西域人的坐具,俗称“马扎”,其实就是可以折叠的小木凳。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入,西域传过来的坐具“胡床”(即折叠椅)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最终经汉民族吸收并改造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坐)坐具文化。而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深受汉民族席地而坐文化的影响,多个国家其席地而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想必深入人心,前两句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并不是指卧床,而是指“胡床”,就是马扎。中国古人为何要把西域传来的坐具称作“胡床”,其实还是和我们席地而坐有关,因为那时的卧室古人除了睡觉之用,还用于白天接待客人之用,所以这床既是卧具又是坐具,西域胡人传过来的坐具自然就称作“胡床”了。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真正开始垂足高坐从宋代,各种配合高坐的家具也应运而生。元、明、清各代,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在现存的位数众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沉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习惯都与后来差别很大,所以我们今天几乎无法见到宋以前的家具实物。宋以后的千年当中,人们习惯于垂足高坐,并产生大量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是家具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空前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竟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人类脱离洞穴生活后,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部落纷争、城邦混战的徘徊时期。中国在商代进入青铜文明时期,从现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不凡的审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于上天的佑护。礼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种专门用来屠宰牲畜的案子,并把宰杀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纹。
  此外,商代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并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上,可以看到丰富的纹饰,在红地黑花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等,其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工艺的改进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当时主要的家具品种是几、案等。其中木制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饰,一则为了美观,显示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则是对木材起保护作用。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跪于地上,所以几、案都比较低。
  床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木材埋于地下,受潮受压,容易***;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损害,所以我们很难见到那时的实物。在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大床,是极其难得的物证,可以看出楚国的家具制造情况,亦可依此推断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使用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髹饰都已相当精美。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规模庞大的阿房宫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当时的辉煌都随着战火和天灾付之一炬,豪华的陈设和恢宏的殿堂都无处找寻了,我们只能借助于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来想象当时的境况。
  汉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显示身份、财富的标志。
  几在汉代是等级制度的象征,皇帝用玉几,公侯用木几或竹几,几置于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当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为饮食用桌,也用来放置竹简、伏案写作。
  随着对西域各国的频繁交流,打破了各国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胡床就在此时传入我国,这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以后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更为重要的是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从魏晋六朝至宋元时期,前后千年有余。中国社会此期间出现过激烈变动,魏晋南北朝连年战乱,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荣,元帝国疆域辽阔,史无前例。这些剧烈的变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对雄伟壮丽的东方帝国赞颂有加,东方文明的光芒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中国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席地而坐”是魏晋以前中国人固有的习惯,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东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适,为中国人所接受,这种坐姿的传入与佛教的传入有直接关系,尤其到魏晋南北朝以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态开始了。
  尽管汉末至六朝这一段时间政治混乱、战争频仍,但其间的精神生活却很自由很开放,艺术创造充满热情。在战乱中疲于奔命的人们对佛教所描绘的来世充满幻想,而超脱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隐居山野,陶渊明、竹林七贤,就出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兴,促进了大规模地建设庙宇、石窟,其中的陈设、用具也都受到外来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见到当时家具的实物,参考资料只能借助于同时期的壁画、石刻、文字记载或其他工艺品的仿制品。从唐代的绘画中可以看到椅、凳、双人胡床、墩等家具,但这些家具仅限于上层社会或者僧侣所使用。这与承袭前代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或许是当时的人们把床、榻都理解为高的地面。在装饰方面,浮雕配件或绘画图案,都与佛教有很大关系。
  隋朝只维持了37年,在家具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爆发。“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无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许多重大宴请社交活动都由绘画高手加以记录,这给我们研究、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王朝展开了它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画卷。
  宋时高座家具已相当普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而定。城镇世俗生活的繁荣使高档宅院、园林大量兴建,打造家具以布置房间成为必然,这给家具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代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300余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时期,高档家具系统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比如桌类就可分为方桌、条桌、琴桌、饭桌、酒桌以及折叠桌,按用途愈分愈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人体向后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圆靠背,以适应人体曲线。胡床改进后形成交椅。几类发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等各种形式。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也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抽屉桌,抽屉作为储物之匣方便开取,是一大发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家具的使用效果。而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许更多地归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从魏晋六朝至宋辽金元这千余年间,中国王朝不断更替,其中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的统治路线运行。当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纪苦苦摸索,力图走向新的启蒙之时,中国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断更替,元代也即将结素,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更世俗,更多样化的新时代。
  16世纪末至17世纪,西方世界的巴洛克艺术占据主导地位。东方的中国正经历着明朝市井文化繁荣时期,社会都很不稳定,政治***,农民起义。而离战乱较远的南方地区,却出现了苏作家具和广作家具的造型艺术高峰时期。直到明朝灭亡以后,这一高峰还一直延续下去,至清代雍正、乾隆朝才开始出现典型清式家具的特征。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明入清,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根据有关文字资料,它起始时被称之为“细木家具”,或者“小木家伙”。
  起初,这种“细木家具”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榉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的木材。当时人们把这些花纹美丽的木材统称为 “文木”。特别是经过晚明时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这类时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风行并迅速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蔓延开来。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的地域范围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这一地区的明式家具持续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风格鲜明的江南家具,得到广泛喜爱,人们把苏式家具看成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式家具”,或称“苏做”。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可家具的发展并未因战乱而停滞。崇祯年间的家具不见什么创新,但从形制、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大量进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红木都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色泽淡雅、花纹美丽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材料。国产的木材如南方的与黄花梨接近的铁力木、榉木,北方的高丽木,核桃木等大量柴木也得到广泛使用,另外,还有用于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广泛使用.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在家具的种类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家具又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要进一布细分,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等,其中最为集中地出现当在清朝初期。精品当数紫檀,也有少量花梨和红木。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做法上明显不同,可划分为紫檀作、花梨作、红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区别。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厚、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以晋作为最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清初之时,尽管在家具上的创新不多,但在开国之初,统治者以既开明又保守的姿态面对一切,体现在家具上就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但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
  纵观整个家具史,明末至清初这一段时间,苏式家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流传至今的许多明式家具实物,多数是清代早期苏州一带所生产的。随着社会的演变,又出现许多新品种,它们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的变体,总体风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
  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苏式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风行全国的京式家具相互影响,又各自保留着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在清代各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中独树一帜。
  此时的西方世界早已进入***,频频发生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而中国依然沉浸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闭关自守,自我满足。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迫打开国门。接二连三的灾难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达到了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以多求胜,物极必反,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至之后,衰落已露出迹象,乾隆时期的家具已经告诉人们对未来的茫然,除了复杂细密的装饰,已无更多的标新立异,而是不知所措。嘉庆时期曾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从当时皇家造办处的文件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量的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这一时期的民间家具多以仿宫廷风格为主,只是更简陋更粗糙,毫无创新可言。
  道光年间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中国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任意宰割。家具业也随之结束了它曾光辉灿烂的岁月,连光绪皇帝大婚的家具也都交由民间木器作坊随意制造,其粗俗、简陋令人难以置信。民间家具以京作、苏作、广作为主。尽管京城集中了大批能工巧匠,但所制出的家具却呆板乏力;苏作家具一扫往日的高雅朴实,而变成僵硬、程式化,江南一些有名园林中所保存的硬木家具便是这一时期的产品;广作家具更多地受到外来家具的影响,狮爪脚、贝壳饰、卷草纹等在广作家具中多有出现,但仍免不了产生堆砌、罗嗦的感觉,而且做工粗糙。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象;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此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宋。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如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为四直腿,束腰,上侧安托角牙,棱角处起线,这种装饰在明清时期称为“混面双边线”。坐面上在后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上装弧形横梁,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通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衬背。这在当时应是十分精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

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椅子上的场面最为普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椅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椅、柿庄二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椅、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椅子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

宋代流行一种交椅,等级高于其它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置备交椅,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在中国,古时候是没有椅子的,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在《诗经》中“椅”字的记载是这样的::“其桐其椅”,其中“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据文考,椅子这种叫法最早是源于唐代的,而椅子的具体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在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的形状,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胡床”。
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因此,论及椅的起源,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两段记载可以证明,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胡床最开始并没有靠背,唐代开始有靠背。胡床最早出现在汉代于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其盛行,不过宋代的时候称胡床的人慢慢减少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而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由此可见,椅子的名字虽然出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没有完全从床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然很普遍。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它的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不同。随着发展直到明清,椅子的形式基本不再创新而是加剧在细节上的雕琢,同时西方的文化思想进入我国直到今日公共座椅的出现以及当代的座椅的设计大多学习西方的文化。

桌子,凳子什么朝代出现的
答:“桌子“这个名称出现得很晚,据尚秉和的《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我国正式出现“桌子“这个名称,是在宋朝。凳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还不太清楚,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中,出土两件我国最早的瓷凳模型证明,长方形凳面的凳子至少在隋朝就有了,从凳腿与凳面宽度一致来推断,它可能是由几演变而来...

历史上的宋朝人是怎样从盘腿席地,到坐上椅子的?
答:椅是高坐家具的重要代表,有时被称为“倚”或“倚子”。与高坐椅相伴使用的则是高脚桌,椅子和结为固定组合,在长久的演变过程中完成了家具陈设的一种新格局。室内陈设的原则与前朝历代仍然一致,即是保证人们活动的自由与灵活,不过更多了舒适的考量。进入日常生活的高型家具,也多保持着可以方便移动...

各路大侠帮帮忙,介绍一下吧椅(酒吧椅)历史,谁发明的···
答:谁发明的已经无从查证了 酒吧的始祖其实就是欧洲街边卖饮料的柜台,这种柜台为了方便比较高,开始也不提供座位,后来为了招揽顾客放点椅子,慢慢的也就有了配合柜台高度方便顾客和摊贩交流的高椅子。到了美洲因为酒水行业空前红火,就进化成了酒吧,和一套酒吧设施。

四种椅子的故事
答:晴木椅子最早的椅子是用木头做成的木椅子。它又粗又笨,坐上去倒是蛮结实的。据爷爷说,那是奶奶的嫁妆。它在我家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算得上是我家的...那金光闪亮的色彩,把整个客厅都照亮了,我兴高采烈地坐在它上面,久久舍不得下来。晴家具的变迁我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气派的椅子将会再次替代...

世界上第一把椅子是谁造出来的?
答:瓦西里椅子曾被称作20世纪椅子的象征,在现代家具设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钢管家具具有包豪斯最典型的特点,以至于被后人认为是包豪斯的同义词。椅子设计 他采用钢管和皮革或者纺织品结合,还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也是第一个采用电镀镍...

椅子是谁发明的?
答: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困难,要认真的话可以写成一篇论 文,我现在只能将有关桌子的史料附上;就资治通鉴来看,最早出现桌子的文献是在03.汉纪 第017卷 汉纪九 (BC140–BC134)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二年 p-0558 04.周礼 第39-42卷 冬官考工记第六 p-0631 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谷圭七寸...

红蓝椅的历史意义
答:这把椅子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了深刻的设计观念。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这张椅子在设计历史上可以说是留下了一笔的。从功能上说,这把椅子是不舒服的,但是通过展示,它证明了产品的最终形式取决于结构。椅子的靠背为...

韩国席地而坐的历史演变
答:中、韩、日等汉文化圈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不是亚洲的东西,欧洲人发明的。在蒙古打通欧亚路上通道之后,凳子才传到中国,经中国传到韩日。中国人坐凳子是从元朝开始的,明朝以后开始普及。韩日就很晚了。因为很多传统礼仪跟席地而坐是紧紧相连到一起的,而韩日没有像中国那样受到异族的大规模入侵和...

设计史最著名的椅子(下)
答: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椅子篇续集上回我们领略了七款杰出的椅子,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索那些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杰作:维纳尔·潘顿,丹麦的色彩魔术师,他的首例一次性模压塑料椅——潘顿椅,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性感线条,被誉为现代家具的璀璨明珠。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荷兰的现代设计先锋,红蓝椅作为现代...

唐朝已使用椅子的历史证据有什么?
答:,已经使用藤倚(椅)了。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也说明在唐朝已使用椅子了。其中最早的图画资料见于高元硅墓壁画,壁画中有一人端坐在椅子上,椅子形象拙丰卜椅角粗大。在敦煌196窟唐代壁画中,也有椅子的形象:曲背,有扶手,椅角粗大。除了有背的椅子,在唐人的画里,还可以看到一种较矮的方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