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之后,椅子的出现对跪拜礼的变迁产生了哪些影响?

作者&投稿:倚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椅子被发明出来之后,可以说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隋唐五代时期,是椅子的一个逐渐普及的时期,到宋朝时,椅子的普及程度已经变得非常高。

椅子出现那么久,为什么在宋朝的时候就变得这么具有特殊性呢?这就要说到当时椅子对一直盛行的跪拜礼的变迁产生的影响了。



 椅子的出现对跪拜礼的变迁,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 宋朝以前,虽说有椅子,但是人们在礼仪方面可以说是"跪坐不分家"

椅子其实出现的具体年份虽然不可考,但是比较早,这也是肯定的。在我们印象中,唐朝以前的时候,人们的坐姿都比较单一,那就是跪坐。

当时人们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矮足矮座的家具,所以人们在所有社交场合,都是采用的席地而坐。这又跟我们今天北方人随便往炕上一躺,然后随随便便地把腿盘起来的坐姿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跪坐以当时的礼仪来看的话,虽然说跪久了膝盖不舒服,这一点咱们想想看今天日本韩国依然在执行的坐姿礼仪就明白了,我自己其实回去也曾经试过,但是感觉是真的非常不舒服。



不过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有一个方便的地方在于,他们跪拜皇上或者身份尊贵的人时,只需要起身,结合手部的姿势就可以了,而在高足座椅逐渐普及的唐朝至五代时期。

咱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坐着好好的,突然之间要下地跪拜对方,这不只是一件让人感觉累得慌的事情,也是让人们对于皇权君权至高无上有更深刻体会的一件事情。

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虽然说椅子已经开始逐渐普及,但是可能是因为人们长时间以来都习惯跪坐,所以当时人们的坐姿是以两种形态展现出来的,有的人垂足坐着,有的人则继续则宁愿蜷缩在椅子上,也不愿意垂足坐着。



2、 宋朝的时候,椅子大面积普及,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礼仪也出现了变化

椅子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已经开始普及,但是适用范围依然没有那么大,当时的人们还是比较习惯于席地而坐,这一点可以根据当时留下来的很多画像找出答案。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已经经历了面朝代的"实习",加上宋朝本身在文化上就比较开放,人们也开始逐渐习惯使用高足座椅了,所以这个时候,高足座椅已经在民间达到大面积的普及。

高足座椅一旦大面积使用,宋朝人不管是待客还是日常,都变得更加习惯于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席地而坐。

同时,椅子的大面积使用,带来的不止人们坐姿上面的变化,还在一定方面影响到了当时的礼仪制度。



席地而坐的现象因为高足座椅的出现而逐渐消弭,所以普遍行跪拜礼的方式在宋朝的时候已然行不通。

在宋朝之前,人们一般遇到皇帝这样身份贵重的人物时,才会用得上跪拜这样的大礼,毕竟在古人眼中看来,男儿的膝盖只跪天地君师亲,跪坐的方式不再流行,这也导致宋朝人的跪拜礼出现了变迁。

前段时间找了一些关于宋朝礼仪方面的资料,当时的社交礼仪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跪拜礼的使用地已经非常少了,大多数只是在皇家举办比较严肃的典礼仪式上,才会用到跪拜这种大礼。

《北行日录》记载:"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

这是南宋时一名宋朝官员在出使金国,发现当地被金人统治的汴京人在接待客人时跪礼、揖礼都采用的事情之后,说出的一句话。这个喏值得就是宋朝的揖礼,在表达尊敬的同时还可以不用下跪的一种礼数。

相比较后世动不动就行的跪拜礼,这种礼仪看起来其实更谦逊,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宋朝的一个方面。



 宋朝礼仪因为椅子的普及而出现改变,为何宋朝之后,跪拜礼又成为常事?

1、 宋朝以后的朝代,跪拜礼再次成为常态化礼仪,并愈演愈烈

宋朝灭亡之后,臣子或者是普通百姓遇到皇帝,不下跪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元朝开始,那种带有屈辱性质的跪拜礼逐渐开始在整个王朝实行开来。

据元朝人所作的《牧庵集》记载:"方奏,太史臣皆列跪。"

这一点证明的是,元朝人在上朝的时候,是需要跪着听奏的。

而到了明清两朝的时候,关于跪拜礼的实行标准则变得更加广泛。

明朝的《大明会典》记载:"凡司属官品级亚于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侍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

这个要求相对于明朝来比较,可以说是更加严苛。

不过所有的皇帝和清朝皇帝相比,那也算是小巫见大巫。这一点,其实不用通过文献记载,仅仅通过一些晚清时候的老照片就能大致上有一个了解了。

不过从清朝最出名的康乾盛世开始,关于跪拜礼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就已经有了具体表现,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元明两朝的铺垫。

清朝臣子跪着停训就算了,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见到官员,第一反应也是下跪行礼,更别说是遇到地位最高的皇帝了。



上图是《乾隆南巡图》的局部,图中的皇帝出行有人马开道,而边上的百姓与普通官兵,都动作整齐划一地跪在地上,迎接皇帝的到来。

而在清朝宫廷还有一个比较变态的说法,就是官员在接见皇帝的时候,磕头时,以头抢地撞出来的声音越是响亮,就显得这名臣子对皇帝越忠心,反之则代表不忠心。

在这种情况下,臣子面见皇帝的时候,还能不用力磕头吗?

但是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有的头脑灵活的官员就开始想招数,贿赂御前的伺候的太监,让他给自己找一个最佳方位,做到既能叩得咚咚响,又能不伤害到自己的头部。

而关于百姓的跪拜,那就更明显了,现在随便去网上找一两张晚清老照片,都能发现,普通百姓在为官之人的对比下,简直是低到了尘埃里面。

跪地就算了,还得双手触搁在过去,这是典型的天地君师亲才能受得起的最高礼仪,但是在清朝,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只要遇到官员,下跪叩头就是家常便饭。



2、 宋以后跪拜礼成为常事,更多地代表着皇帝权利的至高无上以及权威性

这种折损人格尊严的事情,其实让人看了感觉非常难受,但是没有办法,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是如此。

我有的时候也会非常疑惑,中国好歹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历经的朝代那么多,为什么越到后面,这皇帝的架子看起来却越来越大?

同样是皇帝,难道元明清的皇帝就更加贵重吗?当得起所有人的膝盖骨?

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皇帝为了表现自己权利的至高无上性以及权威性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罢了,但是这种措施,却真正地将原本代表敬重的跪拜礼,逐渐演化出臣民自示卑贱的意味。

还好清朝被推翻,如今的我们过上了人人平等的生活。想想过去百姓逢官必跪的画面,作为现代人人的我们,应该都是接受无能的吧!



古代是谁发明的“下跪”?
答:在时代变化了的时候,自古产生了下跪,从参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随之而来产生了参拜帝王将相。过去大臣早朝见皇帝都要跪呼万岁,到了清朝尤盛。老外们是无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们的逻辑,即:下跪礼是君权至上的象征,是对帝王臣服忠诚的标志。原来威权主义,不仅仅是靠制度维持,还靠物化的礼仪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复的...

跪拜礼从何而来?
答:这样坐时,当有客人或长辈到来,或谈话中要表示感谢时,很自然地就会从跪坐变成引身而起,变成只有小腿着地的跪姿,接着俯身曲背双手撑地表示恭敬,跪拜礼由此形成。再后,发展成多次俯身,即磕头礼了。汉代后,虽然有了凳子、椅子,出现了双手抱拳的作揖礼,但在表示最大恭敬时,人们仍沿用下跪磕头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椅子改变中国文化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
答:小题1: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小题1: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小题1: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

过年跪拜礼的起源是哪里
答:1. 过年跪拜礼的起源 跪拜礼在中国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在此之前,由于没有现代的桌椅,人们习惯于铺上席子坐在地上。这种坐姿通常要求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上,脚掌朝后。在接待客人时,为了表示尊敬,人们会伸直身体,有时甚至前额触地,逐渐形成了跪拜礼。随着汉代高座和椅子的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

古人从席地而“坐”到跪拜是怎样过渡的?有何内涵?
答:“拜”礼发展在早期是普遍社交礼仪,还随着社会阶层化的不断分层 ,人们对做跪与坐赋予了新的含义。跪拜礼也成了对阶层高低的划分,是对古代制度的映射。跪拜礼仪直到辛亥革命后才被废除。人们才慢慢从封建压迫中解放出来。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解放,于思想之中,根深蒂固的深层含义依旧被牢牢...

古人为何使用跪拜礼?
答: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体现基层命令下级再见到上级的时候,必须行跪拜之礼,这是为了更好的统治级的民众。

磕头的来历是什么
答:磕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在没有椅子的古代,人们坐在席子上,向客人致谢时会伸直身体,从坐姿变为跪姿,然后俯身向下,逐渐形成了跪拜礼。这种礼仪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文明和礼貌的表现。到了汉代,随着高座和凳椅的出现,人们不再“席地而坐”,但跪拜礼仍然保留下来,并逐渐成为等级差别的标志,...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的原文
答: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们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

中国古代标志性礼仪"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代跪拜礼仪
答: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东汉末年胡床传人,坐具发生了极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