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奇葩的公室家族是谁,有多奇葩?

作者&投稿:翠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迅速成为东方大国和强国,九次会盟诸侯国,打着尊敬周天子抑制夷人的旗号,终成为一代霸主,可很少有人知道齐桓公的家族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公室家族,奇葩到什么程度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就会了解了。

一、手足相争上台

齐桓公的名字叫姜小白,也称为公子小白,原本齐国国君的位置根本轮不到齐桓公的,因为他是父亲齐僖公最小的儿子,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姜诸儿,次子姜纠,三子姜小白。

齐僖公去世之后,长子姜诸儿即位,也就是齐襄公,但齐襄公这个人荒淫无道,齐襄公跟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而且还派公子彭生杀了文姜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妹夫鲁国国君鲁桓公,人家可是一国之君,就这样被齐襄公所杀。

后来为了安慰鲁国,齐襄公又把公子彭生给杀了,他自己派公子彭生杀鲁桓公,又杀了公子彭生,公子彭生是齐国的公室,不明不白地死了,后来齐襄公趁着会盟的机会还杀了郑国国君郑子亹,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齐襄公“淫於妇人,数欺大臣”,最后齐襄公也被齐国公室公孙无知等人杀死,于是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国国君。

没多久公孙无知又被齐国大夫雍廪所杀,这样一来齐国没有国君而大乱,齐襄公时期,管仲保护姜纠(也叫公子纠)逃到鲁国避难,鲍叔牙保护姜小白(也叫公子小白)逃到莒国避难,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大臣分别通知两位公子,于是姜小白和姜纠都想赶往齐国继承国君之位,最终姜小白通过装死躲过了管仲的追杀先到齐国继承王位。

姜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后,威逼鲁国杀死了自己的兄长姜纠,这样一来齐桓公就坐稳了国君之位,之后又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管仲迎到齐国当相国,从此齐桓公就开启了强齐之路,并成为春秋的第一任霸主。

如果按正常的继承顺序,齐国国君不可能是齐桓公,而是他的大哥齐襄公姜诸儿,但是齐襄公在位荒淫无道,导致被杀,才让齐桓公有了机会上位,齐桓公威逼鲁国杀死了自己的兄长,才能让国君之位更稳定,所以他的继位是手足相争上台。

二、姐妹生活混乱

齐桓公有两个姐妹,一个叫文姜,一个叫宣姜,这两个姐妹也是相当的奇葩文姜上文讲到过,跟兄长齐襄公私通,他俩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在文姜还没有出嫁前,齐襄公就与文姜开始私通,这可是乱伦,在当时也是不被允许的,但就这样发生的。

后来齐僖公把女儿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公室通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公室都会相互通婚,文姜为鲁桓公生了同月同日的儿子,取名为同,也就是姬同,后来文姜与鲁桓公一起出使齐国,结果文姜和齐襄公旧情复燃,再次私通,这可是离文姜离开齐国嫁给鲁桓公过去15年了,但文姜作为鲁桓公的夫人,仍然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齐襄公乱伦,这是无法理解的。

齐襄公指使人杀死鲁桓公后,文姜就留在齐国,时不时还与齐襄公私通,自己的丈夫被杀,文姜也没有丝毫影响,也没有责怪齐襄公,后来齐襄公被杀,文姜还是留在齐国,并且在齐国遥控他的儿子姬同,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执政,文姜终身也没有回鲁国,老死于齐国。

文姜的事说完了,再来说宣姜,宣姜被父亲齐僖公指派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宣公的儿子,当时还是太子的公子伋,结果宣姜到了卫国之后,因为长得漂亮,被卫宣公看上了,卫宣公就抢了自己的儿媳妇宣姜,当自己的夫子,然后宣姜为卫宣公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公子寿和公子朔

宣姜的这两个儿子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善良,一个狠毒,公子朔是宣姜的小儿子,但是他想当太子,于是陷害原太子公子伋,于是卫宣公就派人去杀自己的儿子公子伋,结果宣姜派自己的大儿子公子寿通知公子伋,劝他逃到国外去,结果公子伋拒绝了,于是宣姜的大儿子就代公子伋赴死,公子伋知道后也被杀。

也就是说宣姜的小儿子想当太子,陷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公子伋,结果宣姜的大儿子因为这事代公子伋赴死,这种事说出来都没人相信,就发生宣姜身上,而卫宣公也是个奇葩,居然连自己的儿子都杀,原来三个儿子现在只剩下一个了,于是公子朔如愿当上太子,后来还成为卫国国君卫惠公。

但这事还没完,卫宣公去世后,卫惠公(原来的公子朔)即位,而原来被杀的太子公子伋及公子寿在卫国有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反对卫惠公,于是联合起来把卫惠公赶走了,立原来太子公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卫国国君,而卫惠公逃到了齐国,请求自己的舅舅齐襄公援助。

齐襄公就想了一个馊主意,把自己的姐妹宣姜嫁给了原太子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顽,要知道宣姜原来是卫宣公的夫人,卫宣公去世后,齐襄公让宣姜改嫁给卫宣公的儿子,这不是跟匈奴人父亲死了,儿子娶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妈一样吗?够奇葩了吧!

更奇葩的是,宣姜不仅嫁给了公子顽,而且还为公子顽生了三个儿子外加两个女儿,不知道卫惠公如何称呼他母亲后来生下的三子二女?这辈份关系完全都乱了,换句话说,宣姜的前夫和现夫是父子,然后姜宣跟前夫生了儿子,跟现夫也生了儿女,这关系乱得都没法描述了,这真是奇葩的一家人

三、儿子互杀争位

说完了齐桓公的兄弟姐妹,再来说齐桓公的儿子们,齐桓公有13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在楚国当大夫,还有六个儿子留在齐国,自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就开始昏庸,重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四个小人,把齐国朝政弄得一团遭。

齐桓公晚年卧病在床,他的儿子们就开始率领各自的党羽互相攻杀争夺国君之位,这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公子无亏、二子公子元、三子公子昭、四子公子潘、五子公子商人(名字就叫商人),其中齐桓公与管仲已经立了公子昭为太子。

齐桓公一病重,齐国就开始乱了,首先是齐桓公晚年的宠臣易牙和竖刁拥立齐桓公的庶长子公子无亏发动叛乱,他们把病重的齐桓公软禁起来,不准人接见,然后立公子无亏为齐国国君,在这个过程中,齐桓公病重去世也没有收尸,尸虫都从身体里爬出来都没有人来管,整个齐国都在忙着争夺王位,直到公子无亏被立为齐国国君才派人给齐桓公收尸。

而当时的太子公子昭被迫逃亡宋国,求助于宋襄公,于是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发兵攻打齐国,齐军战败,公子无亏被齐国大夫高氏和国氏两家所杀,公子无亏只在国君之位上待了三个月就死了,之后齐国立太子公子昭为国君,也就是齐孝公。

齐孝公只当了九年的国君就去世了,之后齐国又乱了,公子开方杀了齐孝公的儿子,公子潘夺了齐国国君之位,公子潘就是齐昭公,齐昭公当了20年国君,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公子舍即位,没多久,齐桓公的第五个儿子公子商人杀死了齐昭公的儿子公子舍,自己当了齐国国君,公子商人就是齐懿公。

结果齐懿公即位后,荒淫好色,不仅强抢齐国大臣的妻子,而且还把跟自己有仇早已经去世的齐国大臣从坟墓中挖出尸体施行酷刑,导致齐国人不满,最终齐国贵族邴歜与大臣阎职联合杀死了齐懿公,而立齐懿公的兄长、齐桓公的二儿子公子元为齐国国君,公子元就是齐惠公。

也就是说,齐桓公有5个儿子都当过齐国国君,最早是庶长子公子无亏当国君,只当了三个月就被齐国人所杀,然后是公子昭,当了9年国君,正常死亡,原本是公子昭的儿子当国君,但被杀,然后齐桓公的第四个儿子公子潘又夺了国君之位,公子潘当了20年国君,正常去世,之后公子潘的儿子被公子商人所杀,公子商人当了4年国君,公子商人又被齐人所杀,最后是公子元当了10年国君。

齐国五君之位在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中传来传去,前后延续了43年时间,五个儿子自相残杀,都是为了争夺国君之位,明明齐桓公生前已经确定了太子的人选 ,结果齐国还弄成这样,这完全就是齐桓公的责任,他没有稳固自己所立太子的权位,晚年又重用小人,导致祸乱的开始,齐桓公本人也是很惨的,晚年病重没个侍候的人也没有,去世了也没有人收尸,不得不说盛名之下的齐桓公也是非常奇葩的一个人,他的公室家族更是奇葩的一家人



是齐恒公。在春秋时代,大臣杀害君主,君主遭到篡位,都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种情况其实在西周时候是很难发生的。

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无所顾忌,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图自己快乐,自己享受,自己觉得好就是真的好。

是齐桓公。齐桓公重用小人,最后死得很惨。身边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姐妹生活混乱,儿子为争权互杀。

齐桓公,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家族,他的儿子们都互相厮杀,姐妹的生活都非常混乱。

金相玉质是对谁的评价
答: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_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

问春秋时鲁国三桓的世系?
答:春秋时鲁国正卿。鲁国旧有二军,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他增置中医,以为三军。使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各政其一,三分公室。襄公死后,他拥立鲁昭公。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改为二军,四分公室,季孙氏独得二分,从此鲁国由季孙氏独专国政,公室日益见衰。季孙氏为鲁国正卿。季...

春秋官职表有谁知道啊?
答:春秋时各国职官大致有三个系统:治事类职官;事务类职官和地方政权职官。 1.治事类职官 治事类职官即行政官,主要有四个部门:司徒、司马、司空和司寇。司徒、司马、司空在西周金文中称为“三司”,地位不甚显耀,到春秋时“三司”的地位突出,司寇地位也重要起来,这是与西周时王宫大臣及臣仆式的官吏,向治事职官转变...

屈原的老婆是谁
答: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

春秋时代鲁国掌权的三桓是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季友去世后,其孙被立为季孙氏。到了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当时的执政季武子(季孙氏)提议,叔孙氏、孟孙氏襄赞,采取威逼利诱的方法,让国君同意将鲁国公室掌握的土地、人民分作三份,三家各取其一。这样,三桓便垄断了鲁国整个国家主要的收入和人口,史称“三分公室”。

智伯的详情
答: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前475年,担任晋国正卿后,带领晋军南征北战,多立功勋后野心滋生,欲图灭韩、赵、魏三家而独代晋国,却因致命的性格缺陷而最终身败名裂。晋阳之战的惨败不仅是智氏家族彻底崩溃,更使晋国的分裂终成定局。 【智氏背景】 智氏自从荀首位列世卿以来,多受中行氏的护佑,平稳发展。荀首之子智武子荀罃...

请问三家分晋是否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答: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拥有基本上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他们通过贵族宗族组织来统治自己的封邑。这样,在诸侯国内部就有了“公室”和“私家”之别。公室指诸侯国君,私家指...

《赵氏孤儿》是部不错的电视剧,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事吗?
答:韩厥为了报答赵衰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赵朔、赵婴没有被杀。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

端午离不开屈原,屈原的老婆是谁
答: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

从三桩特殊的灭门惨剧看晋国六卿之间及六卿与国君之间的混合博弈
答:六卿想壮大自己,途径包括六卿之间的互相瓜分土地和从晋国公室得到土地。而晋国国君想收回权力,让自己更有话语权就得消弱六卿。 因此,当有卿士报告另外的卿士之家族打算谋反时,晋国的国君都会偏听偏信,因为他们觉得六卿倒一个是一个,没准自己就有机会强势起来。而六卿也会利用国君的旗号,让自己讨伐敌对的卿士时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