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作者&投稿:澹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护其政权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2.慎战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孙武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从政治的观点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陷于单纯军事观点。

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

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无不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

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孙武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战争规律的人。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孙武兵法中,除了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外,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

1.“奇正相生”

奇正,是我国古代的一对军事术语,其含义包括 *** 和战法两个方面:在 *** 上,担任正面作战的为正,担任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箝制敌人的为正,担任突击部队的为奇;列阵对敌的为正,集中机动的为奇。

在战法上,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采取特殊战法为奇。

孙武这种特殊的战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谋略制胜。

孙武所谓的“示形”,就是用欺骗的方法迷惑敌人,达到实施己方作战计划的目的。

在《计》篇中,孙武提出了“诡道十二法”,即示形的十几种方法。

3.“击敌之虚”

虚与实是古代兵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虚实的含义广泛,包括构成战斗力的各种因素,如兵力的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劳逸、饥饱、治乱;部署的严松、坚瑕;士气的高低;心理的勇怯;处境的安危、险易、利害等等。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

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

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

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

鲁文化把"仁"与"礼"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晋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视"仁"与"礼"的。

齐文化上述两个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

孙武讲"仁",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

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1、杜牧注说:"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2、杜牧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

孙武生活于有尚武精神传统的齐文化环境中,他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

但是他并不是不要"仁",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

《孙子兵法·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即体现了"仁"的思想。

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

因此,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即两国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

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不仁到极点了。

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更具有齐文化的特色。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包括:重视战争策略、强调以智取胜、注重兵民结合、主张以防御为主。1. 重视战争策略: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运用策略,指出战争不是简单的力量比拼,而是智慧与计谋的较量。孙子提出了诸多战略性的思想,如“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主张通过灵活多变...

孙武的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战争目的: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破坏敌方的军事力量。因此,他提出了“制敌于不战”的思想,即利用谋略和战术手段来制约和迫使敌方,以达到政治目的。战争中的谋略:孙武的兵书《孙子兵法》强调谋略的重要性,认为谋略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他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

《孙子兵法》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答:一、《孙子兵法》阐述的主要军事思想观点 1、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

孙子兵法的四大战术思想是什么?
答:《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缜密完整的体系,是人类智慧的宝库、世界谋略之大全。两千多年来,国内外的政治家、战略家,无不称其为适用于一切有竞争活动的领域。军事家视其为“兵学圣典”,政治家视其为治国方略,哲学家视其为人生宝鉴,外交家视其为谈判法宝,文学家视其为艺术精品,...

孙武的《孙子兵法》体现了哪些军事思想?
答:孙武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并不是因为他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军功,而是由于他留下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古代军事名著。它的产生,为我国军事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作十三篇加以论述,全书有完整的体系,新颖独特的论述形式。各篇...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孙武在这部军事学圣典中,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 首先,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孙子认为,进行战争...

孙子兵法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答:三、争取主动的地位。让自己处于主动,敌人被我调动,这样敌军就处于劣势。四、避实击虚。避开敌人的锋芒,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集中兵力攻击之。五、用兵不厌诈,能够欺骗过敌人。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用而示之不用,不用而示之用。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孙子军事谋略思想有哪些?
答:这些也是《孙子兵法》对战争问题的可贵见解。 二、关于战略原则问题 《孙子兵法》中关于战略原则,包括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等,都体现了军事谋略思想。 在作战方针上,《孙子兵法》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贵胜,不贵久”(《作战》),认为“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作战》)。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

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答:《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孙武在这部军事学圣典中,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首先,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