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为何一个个倒下了?

作者&投稿:丹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双城记》开篇写过这样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都在奔向与其相反的地方。”

当我们仔细体会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充满矛盾。前半句都是美好的,后而半句都是糟糕的。

那么,他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语句来开始呢?因为他想表达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如果我们把他一百多年前说过的话放到现在来看,同样适合这个时代。 我们现在,也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也是处在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这个年代有它的好,也有它的坏;有让我们庆幸的地方,也有让我们悲观的地方。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和品牌到底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所有企业值得思考的大命题。

01

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关门歇业的消息不断地传出来,很多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特别乐观。比如:国外的东芝、乐天、尼康和家乐福,本土的新飞、夏利、达芙妮、大润发等,基本上是关门歇业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曾经非常辉煌的企业都一个一个倒下了?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也想找出答案,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比如: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的总裁说“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却输了 ”;大润发被阿里收购的时候,其总经理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赢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呢?因为,大部分企业是被时代淘汰的,而由此见证的是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02

新老基因的差距

目前,还有一部分企业仍然活着,那它会不会代表未来?准确的回答: 现在活着,并不代表未来。

那么,未来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企业呢?我们通过研究以后发现,未来应该是属于新基因企业。

那问题就来了,新基因企业到底是什么?新基因企业和老基因企业有什么区别?我们总结出四点:

首先,观念不同。

在思想观念上,我们现在所处的商业环境,实际上并不乐观。前一段时间的假疫苗事件,就是证明。其实,在我们周围,高达90%甚至95%的企业,都是属于老基因企业,他们思想就是利己主义,商人思维。认为“只要赚钱,干什么都行”。

那么,新老基因企业在思想观念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到, 新基因企业更加强调利他主义,共享思维。

老基因企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KPI怎么样?”KPI就是老基因企业的全部,也是他们员工的全部。而 新基因企业谈的更多的话是“我如何提高客户的幸福感”。

它们对“极致”的理解也不一样。老基因企业是“因为赚钱,所以极致”,而 新基因企业则“因为亲人,所以极致”。

它们对企业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老基因企业认为“企业就是工厂”,“设备、技术,再加上钱就企业的全部”。但是, 新基因企业则认为“企业是一个平台”,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平台+个人”,“平台+资源”,“平台+平台”。

那么,它们又怎么看待“品牌”呢?老基因企业认为“企业做不大,怎么做品牌?”但是, 新基因企业则认为“不做品牌,怎么做大?” ,正好是相反的。

这种观念的差距,对企业发展影响还是巨大的。今天,我就举两个品牌,第一个品牌是大名鼎鼎的索尼,第二个是国内的品牌极米。

按理说它俩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索尼比极米大很多,但为什么用这两个举例呢?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索尼更像一个老兵企业,而极米更像一个新基因企业。

这些年,索尼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业绩下滑,新品类的开创也不是特别顺利。为什么索尼会衰落?是因为缺钱、缺技术、缺人才和却渠道吗?都不是。 索尼衰落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观念问题,观念问题的背后是管理问题。

索尼即将死就死在它的全球最具严格的KPI考核制度。如果你因为KPI而选择的一家企业的话,索尼确实是全球做的最好的,几乎无人能超越。但是,正是因为它们所谓的严格的KPI考核制度,把索尼拉向了衰落的道路。

当我们打开索尼的官网的时候,他们还在谈论4K电视、液晶电视这些老品类,在老品类里面修修补补推出一些新产品。但是,我们再看极米的时候会发现,它推出的可不是4K电视,而是激光电视。

激光电视是没有屏幕的电视。极米的电视就像一个机顶盒那么大,放在一个墙角,就能把整个画面直接投到墙上。即便是在白天,墙上投出来的激光电视的效果跟传统电视一模一样。

大家可以思考以下,极米已经把激光电视研究到这个地步,并且已经上市了。而索尼现在还在主推4K电视,正常吗?应该来讲,激光电视在全球第一个在索尼诞生才对呀?!

其次,产品不同。

新基因企业比较注重品类创新,而且所做的市场大多都是小众市场。 而老基因企业,更喜欢大众市场,品类上不太注重创新,愿意在老品类里修修补补推出一些优化的产品。

在我看来,宝洁可能更像是一个老基因企业。因为,过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宝洁公司没有开发过一个新品类,这一点确实是让人不可思议。这么大的集团,人才济济,为什么长达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开发出一个新品类?这真的令人无法想象。

第三,模式不同。

新基因企业的模式会更加的新颖,甚至会颠覆传统,打破行规,而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化发展。

我们在这里谈两个大品牌,一个是微软,另一个是亚马逊。

微软曾经也是新基因企业,它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Windows系统,把以前的MSDOS彻底颠覆,就引领了新的PC时代。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革命的到来,微软却步步落后。

首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比谷歌晚了一步,后来虽然推出了WP系统,但是这个操作系统和安卓比,应用方面差了很多,和苹果的IOS系统也没法比。不过,这可以原谅,因为谁都会犯错误的时候。但是,无法原谅的是,微软竟然把下一个操作系统也拱手让给别人了。那就是智能汽车操作系统。

相比之下,亚马逊在这一块赶上了。亚马逊,这些年的创新举动令人敬佩。它们不仅开启了全球第一个无人超市,现在还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

这本该是微软干的事情,现在却洛在了亚马逊手里。毋庸置疑,未来的汽车市场就是电动车的天下,而电动车背后就意味着智能汽车。对智能汽车而言,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意味着,亚马逊将会成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老大。这个价值何等巨大?难以想象!

如果对未来做一个预测的话,将来超过苹果市值的公司很有可能是亚马逊。因为,亚马逊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敢于创新,敢于颠覆传统,已经走在了微软的前面,甚至可能走在了苹果的前面。所以,在我们的认知里,亚马逊就是一个新基因企业。

第四,机制不同。

新老基因企业,在机制上也有所不同。 新基因企业反应灵敏,行动有效。而老基因企业机制僵硬,反应迟钝。

我们举个例子,格力和小米。前几年,从“董雷”的豪赌开始,它们两个企业就一直在掐架,没消停过。

豪赌开始不久,格力就先推出了手机,本想抢一下小米的份额,但是遗憾的是格力手机上市后,效果并不好。

现在,小米做空调,准备抢格力的份额。小米的空调能不能抢到格力的市场呢?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有一句话叫 “好空调,格力造” ,但是我们觉得 “新空调,小米造” 。

小米的空调新在什么地方呢?小米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智能空调。虽然讲的是互联网空调,实际上就是智能空调,它的开启和关闭全部是语音控制,好多功能也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完全智能化。

那么,为什么我认为小米能够抢到格力的市场?是因为小米走在了格力的前面,开创了智能空调的先河。

小米这么多年建立的一个认知是非常有杀伤力的,那就是“高性价比”。空调的价格大家也都可以查到,只售2000块钱。一部好空调,又是智能空调,只有2000元。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手去买的。所以,格力手机未必能抢得动小米手机的市场,但是小米空调很有可能抢得动格力空调的市场。

按理说,智能空调或者互联网空调,应该是出自格力才对。但是,为什么格力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小米呢?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格力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对慢一些,它走在了小米的后面。如果从这一点来评价,格力更像是老基因企业,而小米更像是新基因企业。

03

未来属于新基因企业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你是老基因企业,还是新基因企业,其实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新基因企业不再创新,也会沦落为老基因企业。20年前,微软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30年前,索尼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50年前,宝洁也是一个新基因企业,他们现在都沦落为老基因企业。

同理来说,老基因企业只要敢于创新,也可以变成新基因企业。因为,企业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海尔,我认为它现在已经变成了新基因企业。它把整个公司改造以后,把公司拆分成2000多家小公司,每一个小公司都是独立作战体,大家合起来就是强大的联合舰队。我觉得这样机制下的海尔,它就是一个新基因企业。

基因一旦改变,命运随之改变,基因不能改变,那将厄运连连。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一定要改变基因。

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为何一个个倒下了?
答:老基因企业是“因为赚钱,所以极致”,而 新基因企业则“因为亲人,所以极致”。 它们对企业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老基因企业认为“企业就是工厂”,“设备、技术,再加上钱就企业的全部”。但是, 新基因企业则认为“企业是一个平台”,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平台+个人”,“平台+资源”,“平台+平台”。 那么,它们又怎么...

曾经那些很强的企业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答: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找准核心战略。公司为了上市迎合投资者的心理淡化了原来的核心业B2C转而B2B。因此创吏人和投资团队产生分歧。

柯达公司曾经非常辉煌,为什么最终走到走向破产的命运?
答:它为何会发展到要面临破产的命运,这其中原因比较复杂,绝对不是所谓的未紧跟潮流就能解释清楚的。因为对于所有的公司和企业来讲,它们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追赶上市场的发展趋势,被瞬息万变的市场给淘汰了。但是这样一个如此通用的原因肯定不能够作为柯达走投无路,申请破产的最关键原因。其实...

还有哪些曾经辉煌的公司,现在已经倒闭或被收购了?
答:1. Kodak:Kodak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和相机制造商之一,但由于数字相机的普及和市场份额的流失,该公司在2000年代后期陷入了困境,并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2. Nokia:Nokia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但由于未能及时抓住智能手机潮流,该公司在2010年代后期被三星和苹果等公司挤出了市场。3. Bloc...

有哪些曾经辉煌一时,但最后没落了的企业?
答:首先是诺基亚。曾经,诺基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拥有着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诺基亚的市场地位逐渐被取代。尽管后来诺基亚也推出了一些智能手机,但是已经无法改变其市场份额被夺走的命运。如今,诺基亚只是一个普通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其次是飞利浦。飞利浦作为一家电器巨头,...

曾经辉煌一时的羊城汽车,最后为何会走向没落?
答:羊城汽车的没落与当时《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审批轿车、轻型车项目的通知》 有关,正当羊城汽车大张旗鼓准备大干一番时,这则通知公告彻底把羊城汽车拦了下来,后来,羊城汽车又陷入与本田公司的合同纠纷中,这彻底导致羊城汽车走向灭亡。广州自古以来被称为羊城,羊城汽车当时坐落在广州越秀区,当时又被称为...

曾经辉煌一时的天语手机,为什么会跌落神坛?"
答:曾经辉煌的天语手机跌落神坛,原因是因为天语手机集团的传统手机厂商在如今智能机时代的转型面临困境,还有如今的手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天语手机,天语手机应该很多朋友都听过,它成立于2002年,并且五年时间里,成长为国产第一的品牌,在2007年天语手机销售量居全国的手机销售冠军,这种成长...

华硕业绩下滑严重,为何3年后无奈要重组主营业务?
答:结论:曾经辉煌的华硕,在三年间业绩下滑,面临业务重组,可能需要大规模裁员,这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其主营业务的冲击和未能及时转型的挑战。与联想相比,虽然两者都面临调整困难,但联想在手机领域的尝试为调整提供了可能,而华硕则可能因产品被快速替代,利润下降非线性加剧,面临更为严峻的抉择。曾经是...

...倒闭的车企信义集团辉煌时期出口70多个国家,为何如今面临负债8亿破 ...
答:曾说永不倒闭的车企,现欠债8亿破产,巅峰时刻出口70多个国家!当年的信义集团可是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据说它当时最辉煌的时刻,年生产量刹车片达到了3000多万套,而刹车盘也可以达到500多万套,这样的数字在当年也是很吓人,其中的利润大家也可想而知。随着信义集团它不断发展做出极高的水平,它也是...

盘点普洱茶3大没落品牌,每一个都曾经辉煌一时!
答: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若无法保持核心竞争力,固步自封或过度开采,往往会面临淘汰的厄运。国家评茶师鲁文锋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视角,揭示了三个曾经风光一时的普洱茶品牌——下关沱茶、昌泰茶业和云南中茶的兴衰历程。下关沱茶曾是边销茶的主导企业,产量庞大,但在市场下滑时,未能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