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

作者&投稿:冶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经验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理念,将数学学习渗透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将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对情景教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1 情景教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要实现教材使用的最优化,重新整合教材,确保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积极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情景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活泼好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第二,要强调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晰课堂学习的目的和动机,让学生更加完整、充分地掌握知识。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习。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要将形象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2.1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生活情境以生活为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感悟生活,感知常见的数学现象,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比如,教师在讲解“物体的知识”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等;而在教授应用题时,常见的生活问题有施工进度、计算路程、估计产量、刷油漆以及铺地砖等,充分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性,能在学生内心树立起数学学习观念,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2 积极创设疑问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有计划地设置悬念,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保持昂扬、亢奋的状态。适时的创设疑问,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师在讲授“比较数的大小”时,老师可以首先作出示范,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老师能快速判断其大小呢?这里面有着怎样的规律呢?在这些问题的诱导下,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索相关知识。在学习了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时,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比较数的大小时,首先要比位数,位数多的大。在比较数位相同的数时,会认识到应先比高位,最高位数大的则数大。那么学生就会进一步产生疑问:假若位数和最高位都相同,那么应如何比较其大小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在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学生会得出一致的认识:在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时,假若最高位一致,那么就要从高位数依次向下比,直至得出结论。①
2.3 创设愉悦情境,以趣引知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健全,活泼好动,难以持久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游戏,游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解“图形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在不透明的盒子里放若干个不同的图形模型,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伸手摸盒子里面的模型,然后猜这是个什么图形,有个同学猜得非常准确,而有的同学老是猜错,我就问那个猜得非常准的同学:“为什么你一猜一个准呢?”他说:“我有自己的诀窍,三角形最好猜,因为只有三个角,这个是独一无二的,然后长方形和正方形很容易混淆,但是正方形四个边是等长的,仔细辨别也可以猜出。平行四边形也比较容易猜,四个角,而且不是直角便是的。圆形也特别容易,一摸就知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既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思维从形象向抽象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爱好,在全班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②   2.4 创设议论情景,激发思维
小组议论有助于激发思维,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团体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发生剧烈的碰撞。在争论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复杂、疑难的问题在争论过程中便可迎刃而解。就以“复习元、角、分”这一知识点为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给学生3元钱,要求学生购买练习本、铅笔和铅笔刀,其中铅笔的价格是2角钱,练习本的价格是4角钱,铅笔刀的价格是1元钱,要求必须每样学习用品买一件,问有几种购买方案?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就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会得出5种购物方案。这样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领略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这样学生会对数学更加痴迷。③
2.5 创设激励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每位儿童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活动:简便运算时,看谁的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最简便;口算时,看谁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在解答疑难问题时,看谁思维最活跃,最先答出。接着,教师要肯定并赞扬学生的表现。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的自尊心和求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进而时刻保持激动、高涨的学习情绪,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2.6 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创造思维
数学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期以来,数学教师普遍忽略的数学的实际应用,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放在次要位置,片面强调题型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致使数学教学成效不明显。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应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点,切实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在讲解了简便乘法以后,可以就学生常见的母鸡生蛋作为题目:小磊家有6只母鸡,一只鸡一天生一个鸡蛋,请问六只鸡一天一共生几个鸡蛋?部分学生可以会列出算式1+1+1+1+1+1=6。还有一部分思维较为敏捷的学生会想到用乘法,即6�?=6。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提出鼓励和表扬,接下来,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小磊的妈妈每天给小磊吃一个鸡蛋,那么还剩几个鸡蛋?学生很快会得出还剩5个鸡蛋。又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在学习了长方形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计算出彩电屏幕的周长。在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将简单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④
2.7 有效设疑,合理创建教学情景
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要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巩固理论。在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多设置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理论进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学校要组织某个年级的学生出去春游,感受明媚的阳光和田园气息,在经过长期筹划和报名以后,最终确定有40名学生参加,这时候交通问题就是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坐汽车的话每人需要交9元的车费,那么最初预计的380元车费够不够呢?春游的目的地是河对面的小山,必须坐船才能过河,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每条船只能承载7个人,那么需要租几条船才能全部渡过去呢?去的时候假设是走路速度是每秒1米,路程一共是5千米,那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呢?这些事情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思考的这些问题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感知数学学习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在内心深处接受数学,实现学以致用。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行知
答:一、故事导入---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该积极的引用一些实际的中例子,导入教学的内容。利用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现象的熟悉感,引入教学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让数学的内容不再是枯燥、复杂,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常见的现象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知识,提高学生的学...

如何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
答: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要将形象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2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2.1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生活情境以生活为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引导学...

如何把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
答: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

如何使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答:二、把卡通人物引入到课堂 教材中有一些情景虽从生活中来,但又远离生活。学生很喜欢远离现实的童话中的主角,这些主角的出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以此为切入口,安排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们一起学习,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提炼生活。如:在“十几减8、十几减7”的练习中...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答: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1、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才能统观全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
答: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二、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趣味性 教材是范本,只有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体验活动、多...

如何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数学课堂
答: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呢?笔者主要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下面笔者通过一些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1.实例一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中,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一道“走了多远?”的问题,在问题中...

如何让生活实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
答: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导入。有些教师在课堂的引入中墨守成规,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问题的引入机械、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从生活事例中自然过渡到数学课堂中来,将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那么...

如何将"生活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答:(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易变性,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答: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