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作者&投稿:检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在政治上: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二)早已经走向衰落的清朝封建皇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已无法像以前那样统治下去。在吸取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后,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开始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时开始,清政府开始了向近代化的迈进。(三)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各类近代企业的出现,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起到了传播西方文明的作用,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社会制度。清政府在对外的体制上设立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从此清政府的外交体制开始步入了近代意义上的外交。(四)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清政府实际上已成为西方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另一方面,清政府统治者开始进一步依靠汉族地主官僚,使汉族地主力量得到发展,成为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上: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通商口岸的开放极大冲击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使其逐步走向解体。就如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战后,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对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英国输华的商品总值从1837年的90多万英镑到1845年达到了239.4万多英镑。这就使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包世臣:《答族子孟开书》,《安吴四种》第26卷)与此同时,西方资本家还从中国大量输出农副产品。如丝、茶等。这样中国的丝茶等商品生产开始纳入世界之本主义市场。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在通商口岸设立的近代企业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工人无产阶级。(二)近代工矿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也走向近代化。近代金融业开始在中国产生。如英国在华设立的中国汇丰银行。这就促进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在文化思想上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国家危亡之际,“救亡图存”、“求强求富”,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为了实现“救亡图存”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的真理。他们的思想,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战后,他开始了解西方,组织人翻译《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向西方学习并提出了“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魏源,湖南邵阳人,《海国图志》的作者,近代中国著名爱国思想家,主张借鉴西方,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强烈批判封建文化,希望洗刷鸦片战争失败的耻辱。魏源通过《海国图志》一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社会现状,同时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在认识到自己的同时也了解到西方的先进文明,为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拉开了序幕。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双重的作用。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结果,中国失败向外国侵略者屈辱求和,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而使独立的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起的刺激和促进作用是仗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特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把中国民族资本压得抬不起头来,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工业进口农副产品出口之间,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吮吸着中国人民的大量血汗,使中国陷入贫困的境地。巨额的战争赔款,更是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压迫、剥削的开端。但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因此,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近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答: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使这种状态大大加深,八国联军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从时间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变成了什么社会?
答:使中国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经济的控制权。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些西方生产方式开始进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和政治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什么社会
答:另一方面,中国仍然保持着封建社会的形态,但是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影响。这导致了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衰落,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冲击,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步变成什么社会
答: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中期以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强力推动下,欧美的一些强国强势迈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能够在瓜分世界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都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脚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完全自立的国家,一步一步...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什么社会
答: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形态通常出现在近代以来,在西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一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同时又保留了大量封建传统的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存在着特殊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

鸦片战争后,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一般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个)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一...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性质分别是怎样的
答: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之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社会性质上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在政治上:(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3、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品大量输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经济逐渐破产。4、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民族矛盾、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矛盾。5、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